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房县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试卷 注意事项:1本卷共有6页,25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限120分钟。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和姓名,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在指定的位置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答题,不得使用铅笔或圆珠笔等笔作答。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楚。请按照题目序号在答题卡对应的各题目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卡区域的答案和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积累与运用(26分,17题每小题3分,第8题5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繁衍(yn) 攒聚(zn) 狼狈不堪(kn) 家喻户晓(y)B阐发(chn) 镂空(lu) 茅塞顿开(s) 如愿以偿(chng)C跋涉(sh) 薄阴(bo) 心潮澎湃(bi) 焚膏继晷(gu)D惬意(qi) 雄踞(j) 言简意赅(gi) 姹紫嫣红(ch)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贮藏 绮丽 心弛神往 融汇贯通B吝穑 眺望 浮想联翩 急不睱择C廖廓 空隙 郑重其是 生机盎然D迁徙 摇曳 矫揉造作 风霜高洁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 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利益固化的藩篱,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A提高 破除 突破 提升 B推进 破除 突破 吸收C推进 突破 打破 吸收 D提高 破除 突破 提升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从风格上看,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他们堪称唐诗杰出成就的代表人物。B危急时刻最能看出人的胆识,勇者首当其冲,怯者畏缩不前,我们当做前者。C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真是汗牛充栋。D留守学生普遍存在内向胆怯、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许多外出务工的家长却不以为然。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让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知道数字阅读的利弊得失,吸收传统阅读的长处与优势,无疑也是十分重要的。B厕所问题是涉及百姓生活和国家建设的大事,不仅事关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改进,还关乎国家良好形象的树立。C学生写作能力的增强,主要取决于同学们是否善于观察、善于阅读和善于表达。D通过开展经典诵读等活动,让我们从中深切领悟到传统文化的魅力。6请将下列句子排序,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火箭高17米,直径1.2米,最大承载量为150千克,发射升空的速度每小时超过2.7万千米。这种火箭制造成本低、发射周期短、发射费用低。这枚名为“电子”的小型火箭由电池驱动,发动机的主要部件几乎都是3D打印制造的。这枚二级火箭成功完成了第一级的分离和第二级的驱动,但没有如愿进入50万米高空的近地轨道,不过接下来还会有两次试射计划,随后启动商业发射。世界首枚3D打印火箭近日在新西兰升空。A B C D7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都属于此类文体。B唐代杜牧赠别诗中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的诗句,后来人们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C格列佛游记一书中好几次提到中国,如提到中国人的书写习惯是自上而下,中国很久以前就有了印刷术等。D古代文人对植物有自己的偏爱,陶渊明喜爱菊花,周敦颐喜爱莲花,北宋文豪苏东坡则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梅。8古诗文默写填空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 。(关雎)竹外桃花三两枝, 。(苏轼惠崇二首其一)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 (李煜相见欢)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夸张手法,极写天气严寒,展现令人望而生畏的冰雪世界的诗句是: _,_ 。龟虽寿诗中,“ _,_。 , 。”两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现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二、现代文阅读(28分)(一)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11.14题各2分,其余每小题3分)老人与树老人躺在乡卫生院的病床上。床头立了个架子,架子上吊了个瓶子。老人望着那瓶里的水通过一根橡皮管,正在一滴一滴流进自己的血管里。医生说:“挂了水,烧便会退掉;烧退了,病自然也就会好的。”老人将信将疑,瞥了医生一眼,一副来去无牵挂的样子。老人的老伴走得早了点,但儿子、媳妇还算孝顺,孙子聪明、乖巧,特让他欢欣。后来,儿子、儿媳去城里打工了,老人开始觉着家里有点儿冷清了。不过,还有孙子呢。后来,孙子长大了,上学了,也不再缠他了。再后来,孙子考上大学,也进城去了。老人心里牵挂,但并不埋怨孙子。再说,还有门前那棵老榆树呢。这棵老榆树有多老,老人也不清楚。只是树干上长满了老疙瘩,树冠覆盖好大一片地。春天里,满树是一串串的榆树花,那淡淡的清香,满村都能闻得着。孙子走后,老人去看老榆树的次数明显地多了起来。这棵老榆树可算得上是山里的奇迹、村里的宝贝了。几十年来,父母走了,老伴走了,村上的老人也一个个都走了。比自己老的,又比较熟悉的,也就是这棵老榆树了。儿子、媳妇,特别是孙子,离家去城里以后,老人的魂就好像拴在这棵老榆树上了。可是,谁会想到,老榆树竟然也离开他,进了城。那天,开来一辆大吊车,把老榆树连根挖起,拖到城里去了。老人忍不住冲着挖树的人责问:“这树碍着你们啥事啦,大老远跑来动它?”一个中年人向老人作了解释,市里要创建生态文明城市,正在突击购树、栽树。还说,这棵树市里可是花了大价钱的,村里准备用这笔钱为村民打一口水井,今后,再也不必跑好几里山路去挑水了。这可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啊!老人无言以对。一般来说,想通了的事,老人便会释然。可这次不知怎的,道理似乎明白了,可心里老是憋屈得慌。自从老榆树被拖走后,老人像掉了魂似的,丢三落四,恍恍惚惚,竟不知这几个月是怎么过来的。春天又来了,老榆树又该冒出新芽了,无须多久,那盛开的榆树花又要串串挂挂,满树摇曳了。老人下了决心,无论如何,得进城去看看那棵老榆树。老人还是好多年前去过城里,这次一看,城里的变化委实让他吃惊不小。市中心新建了一个好大的广场,广场四周是一个环形的林带,全是新栽的树木。他一棵棵看过去,多是银杏、香樟等名贵树木,只是不见他的老榆树。他仔细寻了一遍,仍然不见踪影。他鼓起勇气问正在给树浇水的园工:“可有榆树?”那人指指不远处一个角落,不屑地回道:“那儿好像有棵榆木疙瘩。”老人瞪了那人一眼,径自朝广场边上走去。没多远,老人一眼就认出那疙瘩累累的老榆树,不觉加快步伐赶了过去。待到跟前时,老人不禁愣住了:那庞大的树冠没了,树干上面那繁密而舒展的枝杈被截得七零八落,参差不齐。最让他诧异的是,老榆树的树干上还吊着两个水袋子城里人正在给树挂水。老人面对着老榆树,坐了好一阵,然后起身,上上下下又把老榆树打量了一番,还拍了拍那疙瘩累累的树干,摇了摇头,叹了口气,便离开了。折回的途中,忍不住问那个园工:“小师傅,这树干吗要挂水呢?”园工解释道:“挂水是救它的命呀!”他还指着老榆树,叹了口气:“这么老的树,突击搬动移栽,要遭一劫了!”老人不再言语,脚步明显地沉重起来。老人回家后不吃不喝,倒头睡了三天。被人送到乡卫生院。老人躺在病床上,床头立了个架子,架子上吊了个瓶子。当瓶子里的水就要滴完的时候,医生又进来了。老人一改原来那副无所谓的样子,郑重地问医生:“大夫,这挂水,真的就那么顶用吗?”老人态度的转变令医生甚为惊奇,但他只是笑笑说:“当然。”老人脱口又问道:“那么,树呢?”“树?”医生怔怔地望着老人,一头雾水。(作者孙家正,文章有删改)9梳理文章情节,仿照例子填空。(3分)望树( )( )( )10对移栽老榆树这件事,中年人和老人的评价或感受各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移栽老榆树这件事的态度和理由。(3分)_11第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12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中的老人孤独无助,即使在生病时也无人照顾,作者借此批判了当前社会中那些不仁不孝的子女,意在唤醒全社会的关注。B文中追述老榆树的历史与曾经对村里人的贡献的内容语言平实自然,然而在朴实无华中却确蕴含了老人对老榆树无比深厚的情感。C在写作中,文章以老人挂水“起”;接着写老人的家庭生活变化作为“承”;再写老榆树进城,那是“转”;最后老人进城、老人见到“挂水”的老榆树,回家发烧住医院挂水作结,这是“合”。可谓起、承、转、合,天衣无缝。D老人从城里公园的角落里发现老榆树到返回家里躺在卫生院的病床上,他的心理情感的变化依次是:惊讶,诧异伤心,忧虑最后重燃希望。13第段描写了老人想象中老榆树生机勃勃的景象,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14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老人的形象。(2分)_(二)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12分,每小题3分)你都还没坚持还谈什么未来每个人从小都有着远大的理想,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理想和憧憬中的美好却一天天离我们远去。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完全找不回它们了。到底是它们自己离我们而去,还是我们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弄丢了它们,答案不说自明。人活着,都想活出个样,给自己、给他人看看。活出个样,证明了你的能力;活出个样,体现了你的人生价值;活出个样,不枉人世走这一遭。但要想活出个样,必须要坚持不懈,必须有一定的毅力,认准了一件事,无论山多高水多深,都要咬紧牙关,努力坚持。世间最难的事不是面对困难,而是坚持,成功贵在坚持。如果你能一直坚持,你的未来一定非常美好。一天,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做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不屑一顾地笑了。大家想,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