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与朱元思书、与朱元思书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秀美的景色,文章骈散结合,语言清隽,是汉魏六朝时期山水小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重点知识介绍(一)、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1、本文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但是这又与一般的书信有很大不同,从开头到课文结束没有一句客套语以及日常生活琐事的叙述,而是为我们细致地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风光。可谓不拘一格,别具特色。课文全篇以偶句为主,句式齐整,讲究对仗、声律,读来琅琅上口,韵味无穷。2、语言积累:(1)生字读音缥(pio)湍(tun)轩(xun)邈(mio)泠泠(lng lng)嘤嘤(yng yng)转(zhun)鸢(yun) 戾(l)纶(ln)柯(k)见(xin)(2)通假字“转”通“啭”,鸟类婉转地鸣叫。“反”通“返”,返回。(3)古今异义词例句词古义今义猛浪若奔奔奔马奔跑窥谷忘反窥一般的看从小孔、缝隙或偏僻处悄悄察看(4)词类活用竞上: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上伸展。轩邈:“轩”本指前高后低的车子,是名词,引申为高扬、飞举之意,这里用作动词。“邈”本作形容词,是远的意思,这儿作动词,争远。横柯上蔽:名词作状语,是在上面的意思。(5)特殊句式省略句:泉水激石。(“激石”,激于石,为石所击。)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我”。)(6)背诵与朱元思书全文。3、整体把握4、重点把握(1)识记课文中重要的古代汉语实词,掌握基本文言虚词的用法;(2)体会骈体文的语言特色:对偶,在此基础上掌握骈、散文之间的区别;(3)透过本文的景物描绘,深刻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知识归纳(一)、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1、诵读这篇如诗如画的与朱元思应注意哪些技巧?朗读,总的说来,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要注意停顿,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使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想象,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假定某些情节,然后设问。例如,作者这次是特意选择一个“风烟俱净”的日子并且自雇小船出游;作者说“猛浪若奔”不是从旁看到的,而是小船在浪尖上行驶时亲自感受到的;“负势竞上争高直指”是作者的幻觉,如此等等。根据这些情节设问,也可能引起争论,更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好答案。2、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只要能抓住重点,说出水的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和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也就能大致领悟这篇写景美文的魅力了。3、这篇文章在体式上有什么特点?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骈体文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初期的骈体文,多数是偶句,亦称骈句,个别地方也有散句;有的偶句,字数整齐划一,但并非对仗。到后来发展成“四六文”(亦称“骈四俪六”),对文字和对仗的要求就变得严格起来。本文前两段中,“风烟”两句、“从流”两句、“急湍”两句以及“泉水”以下直至篇末,都是骈句;其余都不是,可以视为初期的骈体文。4、文章第三段写山,非常精彩,你认为精彩表现在哪些方面?文章第三段写山,表现出一个“奇”字。山之“奇”,首先奇在它的整体形象上。“皆生寒树”,写山的苍翠色调,使人一望而生寒意,但这是山在秋日里的常态,算不得“奇”,不过聊作铺垫而已。“奇”的是它“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这里,连用“负”“竞”“轩”“邈”“争”“指”诸字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了,似乎仍在生成变化之中。其次是奇在它的情趣上。这里有“泠泠作响”的泉声,有“嘤嘤成韵”的鸟声,有“千转不穷”的蝉声,有“百叫无绝”的猿声,简直是一支大自然的交响曲,各种声调不同的音响如此和谐地一时齐发,何等引人入胜,使人感到山间处处勃发着生机。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