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生叛逆性格解析学生升入初二后,我越来越感觉到家长,老师平常口中出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叛逆”。初中生所展示的多彩的个性已让我们教师不得不抬起埋在作业堆和教科书中的眼睛,去认识他们,研究他们。我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我们的孩子越来越不好管了,你说什么他就偏不做什么。”“有时候你刚要说话他就非常烦躁,不愿意听你说下去。”在教学管理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个别人“不接受老师的教导”、“不听老师的话”,常与老师“顶牛”、“对着干”等现象。有的学生明知自己做错了事,面对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同学的劝告,不但听不进,反而反感、抵触甚至采取过激的言行。是什么原因导致它的产生?如何消除不健康的叛逆心理?所有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和研究、摸索。我们要消除学生的叛逆心理,首先要“知己知彼”,了解学生之所以会在这一阶段产生叛逆情绪的原因。其实叛逆心理是初中生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初二学生多为14岁左右,这个年龄是青少年生理发育时期中的最迅、最猛的时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 。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持批判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易引起少年的狂躁与不安。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很多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们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叛逆心理。 而且随着初中生的成长,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因此,初中生没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缺乏交流,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如今,中学生“离家出走”、 “斗殴”、“自杀”、“网恋”、“自闭”等行为早已不足为奇。例如班上有位学生,本身性格内向,学习基础并不很好;而父母对他的希望又很大,一次考试失利或犯了错误动辄打骂。结果孩子性格越来越孤僻,很少与老师、同学接触,在家与父母也总是言语不和,经常萌生离家出走的念头。父母为此十分伤脑筋。初二功课的难度加大也是叛逆心理产生的催化剂。初一的课程大多数的内容,与小学只有量上差异,是中学的入门功课,是给初中整个阶段打基础。初二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各门功课都有其内部的科学体系,再也不是小学的常识性或初一的基础性了,特别是出现了需要高度逻辑思维的几何与物理,一步疏忽掉了队,往往步步艰难,甚至把全部功课拖了下来。学习上的挫折不仅是后进之源,而且还是叛逆心理的催化剂。这也是关键。还有媒体不恰当的渲染是导致叛逆心理一个重要因素。比如,韩国影片等一些电影电视片,极力,夸大叛逆者的能耐,鼓吹个人主义。还有现在颇受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手周杰伦,学生作家韩寒、郭敬明等都是中学生十分欣赏并极力模仿的“叛逆英雄”。其实家长和老师只要充分认识叛逆心理是初二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一个正常的心理特征。不要认为学生的叛逆行为是有意跟自己过不去,甚至认为是思想品德问题,全心全意,平和地与学生交流对事物的看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初中生一时的叛逆心理是可以很快消失的。 逆反是指个体在过度接受某种刺激后所做出的逃避或应对的反应。这也是人类出于自然本能的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心理反应。这很容易理解:我们任何人接受某种刺激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对于那些不利刺激我们接受的限度当然是显而易见的;而对于那些能够满足我们某种需要的刺激,我们接受起来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例如,你很喜欢吃饺子,但是如果一个星期每天三顿都让你吃饺子,你一定会产生反感,也就不会再有享受美味佳肴的愉悦了。这就是说,即使有利于满足我们某种需要的刺激,如果超过了一定限度也会给人带来伤害,会使人在心理上产生根本性的逆转,由原来的赞成、接受、欣赏转为反对、拒绝、逃避的态度和行为。在班级的管理、教育中,特别是量化管理的制约下,为了班集体尽快达标,有时班主任就经常不断地强调着每一条规范要求,有时在整个一节班会课上,学生的耳朵里灌入的都是这种机械的语言重复。所以,有些老师的嘱咐早已被学生评价为“唠唠叨叨”。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形下,即使你讲的话都是真理也已经毫无作用了,只是强化了学生的超限逆反心理。抓住了学生这种喜欢新鲜的特点,我作为班主任就力图提高自己的教育艺术、策略意识同一个道理可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比如:导演小品、歌曲比赛、学习格言、诗歌朗诵、演绎生活、塑造人格的有效手段和途经,为什么非要迷恋于自己枯燥无味的说教呢?以前开班会,总是一人包讲到底,学生兴趣不高,也收不到效果。慢慢我有意地转变了一些方法:例如在与学生讨论网络的利与弊时,就以“辩论赛”的形式分两方由学生自己讨论,气氛热烈、情绪高涨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应怎样看待上网;“学习黄继光精神”的主题班会上,以击鼓传花的形式让学生大胆上台发言;观看环保动画短片使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样的形式都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所以说个性是在活动中形成的,只有在各种活动中才能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也只有在各种活动中才能改善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健康丰富的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可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可以引导他们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建造班集体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对学生的教育中也应注意到超限逆反的问题。例如一位学生,以前作业态度不认真。要么不交,即便交上了也是敷衍了事。多次找他谈话也解决不了问题,“老生常谈”,教师疲惫,学生也听不进去。后来,我不再频繁找他,而是采取了另外一种方式,只要他的作业有一点进步的地方,就提出表扬;并经常在班上称赞作业认真的同学,给予鼓励甚至奖励。这种无声的催化,反而比反复唠叨更有效。他不仅能按时交作业,作业质量也提高了。除了“超限”会造成学生的叛逆之外,在我们的班级管理中,有些班主任老师在提出一连串严格“禁止”的时候却往往疏于必要的解释说明和富于启迪性的教育疏导,所以这些简单生硬的“不许”、“不准”就像一道道的紧箍咒也必然会激起学生们“天然”的反抗。当然,制定禁止性规范并督促学生遵守执行是我们进行管理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如果只是一味地使用或依赖禁止性规范,那么无论对于哪一个学段的学生都很难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当代的中学生是在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少年,他们在世界信息迅速传播的社会文化环境里,对于许多问题都有自己的一定见解,而且有些见解也都有一定的道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于学生的禁止性要求如果没有说明或者说不出充分的理由,那么学生也就没有充分的理由服从你的禁止性要求,而且会根据自己对事情的认识理解提出拒绝服从要求的理由并做出相反方向的行为。这就是为什么在管理教育中常常出现“你要他向东,他偏要向西”的心理原因。其实我们有时也明明知道自己的作法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但是又经常以“恨铁不成钢”、“我是为你好”的动机来自慰。但是学生不是没有情感的知识机器,我们决不可能只靠简单的命令来要求,特别是一条条冰冷的禁止规范使他们不断“生产”出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学习成绩。 平等民主的教育方式是消除叛逆心理的主要手段。我们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充分尊重他们,多以平等、友好的态度与他们谈心,决不能专制独裁。在学生犯错误时,要给予帮助引导他们认识错误的原因,指导吸取经验教训;要耐心教育他们,不要给他们太多的责备,他们毕竟还是学生。一位学生早上、中午经常迟到,批评,教育,罚站,请家长,各种方法都用到了,可他照样迟到,收效甚微,还为此对老师不满。一天中午,大多数同学常在教室里做作业,但他又不在教室。同学议论他可能去打电脑游戏了,下午上课精神也不佳。我在和他交谈时,没有以批评入手,而是首先夸奖他聪明,反应快,用迂回的战略慢慢引入话题。结果,他讲的原因真实而坦诚。他觉得每天除了课本知识外,如果不了解一点新的课外知识就觉得一天过得没劲。好的成绩并不是他最看重的,他看重的是每天接触一点自己喜爱的,真正渴望学的东西,所以他在网络上寻求刺激,通过我分析利弊,列举事例,他愉快地保证以后一定注意不能在电脑中投入过多的时间精力。这样的例子很多。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的叛逆往往是不成熟的,是需要引导的,学生内心也渴望得到真诚的帮助。因势利导,让学生的叛逆变为学习生活中新起点,新动力。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初中生在这个阶段的叛逆心理是一个心理的弱点。因为他们容易情绪冲动,看问题还很不成熟,对事物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所以不要什么时候都坚持认为自己是完全正确的或者对待问题情绪化,甚至总是与他人唱反调。引导他们要不断地丰富知识,提高对社会的洞察能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多采纳别人好的建议,学会宽容,胸怀要宽广,目光要远大,不要钻牛角尖,走死胡同,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之,学生叛逆的言、行、思想是青春期心理发展的必然表现,其中透露着学生自我省悟,希望受到重视;渴望独立,渴望理解,追求创新的良好动机。但是如果不合理引导,可能会使学生由希望的“殿堂”跌落到失望的“泥塘”;从自信滑向自卑;从开放走向闭锁;从积极转为消极。我们的理解沟通常常是通向学生心灵的一座桥梁。我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越来越感觉到一种平等和悦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教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尊重学生的思想,自尊和个性。在这一点上应经常注意鼓励和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其实,每位学生都是愿意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肯定与表扬的,这也是人之常情。以朋友的诚心对待学生,学生是会理解的,毕竟初中生是懂道理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嘛。当然,这需要我们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也要我们不断地提高个人的修养,多研究初中生阶段的青少年心理特征,真正成为他们人生的引路人和铺路石。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