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五”期间,我国成功实施“双星探测”计划,开展了我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空间探测活动,此后,载人航天工程接连取得重大进展。今年,“十一五”空间科学发展规划和航天“十一五”规划陆续发布实施,各种迹象表明,中国空间探测发展战略正在逐步完备。 根据空间探测计划的科学目标、技术成熟度和实施方案,我国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共实施10项空间探测计划,这些项目可以分为三类:我国自主进行工程研制的背景型号计划、进行国际合作的空间探测计划和尚需进行关键技术突破的背景预研计划。 月球探测工程是我国自主进行研制的重要型号计划项目之一。“实施月球探测工程,是我国近地空间环境探测之后,迈向行星际探测的第一步。”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说。 他介绍,近期我国还将开展中俄火星空间环境探测计划、世界空间紫外天文台计划、空间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计划等多个项目。其中,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是我国第一颗空间天文卫星,可用于探测被尘埃遮挡的超大质量黑洞和未知类型天体,探索利用X射线脉冲星实现航天器自主导航的技术和原理等,发射后将实现我国空间天文卫星零的突破。钱学森,男,汉族,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曾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重要职务。(1911.12.11.10.31)现代中国的航天事业是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的初期,尽管百废待兴,但当时那一代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伟人们高瞻远瞩,已经开始策划新中国的航天事业;1956年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主持制定了国家“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这个规划包括57项重要新型科技内容,火箭与喷气推进技术是其中7个重点项目之一。根据这个规划,开始了包括组建中国第1个火箭研究设计机构在内的一系列筹备工作。在美国经受迫害后终于回到祖国的钱学森参加了从无到有的中国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奠基和创业;1956年2月17日,钱学森经过反复斟酌,提出了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就我国火箭、导弹事业的组织方案、发展计划和具体措施发表了精辟的见解。意见书受到党中央高度重视。不久,钱学森受命负责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10月8日这正是钱学森回国一周年的日子,国防部五院宣布成立,钱学森被任命为院长。新中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由此开始了艰难的征程。寄语和心声光明日报:我们期盼“神七”的成功。因为科学家告诉我们,航天科技事业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集中体现,发展载人航天工程的意义广泛而深远,在提高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国民科学文化素质乃至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方面的作用无法估量。科技日报: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非凡成就得到了美国专家的高度称赞。美国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詹姆斯刘易斯博士表示,中国载人航天不仅令人印象深刻,而且令人羡慕不已。近年来,中国在太空科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功可谓难以置信。南方日报:今天,我们已经在很多方面追赶到了世界的前列,我们已经实现了那么多曾经不敢设想的梦想,我们还有着更多的梦想需要去实现,其中有些未知,有些已知。载人航天工程是一项超大规模工程,这样庞大的工程注定了必须依赖于强盛的国力,强大的国力来源于强大的改革,更来源于强大的人民。促进空间技术及应用实现产业化。引导和鼓励航天科技企业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建立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运行机制,以通信卫星和卫星通信、运载火箭为重点,分步实施,推进空间技术及应用产业化进程合理部署各种航天活动。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空间技术、空间应用与空间科学。采用“优先安排”、“积极支持”、“适度发展”和“跟踪研究”四种不同方式部署航天活动三个领域的各项工作,以实现中国航天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加强预先研究和技术基础建设。集中力量攻克重大关键技术,掌握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加强航天活动三个领域的技术基础建设,扩大国际空间合作,继续保持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势头加速航天科技队伍建设,构筑航天人才优势。发展航天教育,培养航天人才,采取特殊政策,加速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年轻的航天科技队伍。普及航天知识,宣传航天事业,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支持航天事业的发展加强科学管理,提高质量和效益。针对航天活动投资大、风险大、技术密集、系统复杂等特点,运用系统工程等现代管理手段,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系统质量,降低系统风险,提高综合效益。10月23日上午,“神舟八号”船罩组合体与长二F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实施对接。 随后,“神舟八号”将根据指挥部决策进行垂直转运。 目前,执行“神舟八号”发射任务的试验队员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开展相关工作,确保“神舟八号”发射圆满成功。 图为“神舟八号”船罩组合体与长二F火箭实施对接现场。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开始了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甲、东方红三号等多颗通信卫星的研制工作。 进入80年代后,中国的空间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备了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通信卫星等各种应用卫星的研制和发射能力。特别是1975年,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这为中国开展载人航天技术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1月,中国政府批准载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马,并命名为“921工程”。在“921工程”的七大系统中,核心是载人飞船,载人飞船则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来进行研制。“921工程”正式上马时中央就提出了“争8保9”的奋斗目标,即1998年要在技术上有一个大的突破,1999年要争取飞船上天。中国唐家岭航天城,为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完成载人航天的任务做了物质条件的保证。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这次飞行成功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1月1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二号飞船。3月2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三号飞船。12月3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 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时9分50秒,“神舟”五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他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经过21小时23分、60万公里安全飞行后,他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10月12至17日,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第一次将我国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11月20日星期日天气:晴制作:楼宇1131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