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某高速公路惠州段第X合同段高填方路基沉降和水平位移监测技术方案X高速公路惠州段第X合同段高填方路基沉降和水平位移监测技术方案目 录1.编制内容、依据及目的.31.1编制内容.31.2编制依据.31.3编制目的.32.本项目高填方路基工程的特点.33. 监测断面及监测元件布置和埋设.33.1监测断面.33.2监测元件布置.43. 3监测元件埋设.44. 路肩沉降监测方案.54.1总体监测方案.54.2.建立沉降监测基准网.54.3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64.4观测仪器设备及其性能要求.74.5监测方法、技术和精度要求以及监测周期.75. 地表水平位移量及隆起量监测方案.85.1总体监测方案.85.2建立水平位移监测网.95.3水平角和距离观测方法、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95.4观测仪器设备及其性能要求115.5监测方法、技术和精度要求以及监测周期.116.监测质量控制.136.1 监测作业原则.136.2监测桩的控制.136.3基准点和工作基点控制.146.4观测数据的控制.147资料整理和成果报告147.1资料整理7.2成果报告.15附表.16附图.181.编制内容、依据及目的1.1编制内容(1)高填方路基的路肩在路基填土重力等的作用下的沉降量的监测方案(2)高填方路基的地表水平位移量和隆起量的监测方案。1.2编制依据(1)XX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两阶段施工设计图(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4)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1.3编制目的(1)路堤的路肩沉降量观测用于沉降管理。根据测定数据观测沉降趋势,预测稳定时间和工后沉降量;为土石方沉降量计算提供依据。(2)地表水平位移量及隆起量用于稳定管理。监测地表水平位移及隆起情况,以确保路堤施工的安全和稳定。2.本项目高填方路基工程的特点 本分项高填方路基工程除了与一般高填方路基相同的特点外,具体还有如下特点:(1)设计要求监测的4个断面均处在软基路段; (2)K1+420断面所在的路段K1+414K1+460为填石路基;(3)为保证高填路基的压实度,本项目的高填路基在正常压实后采用高性能压路机进行补压增强。对K1+320、 K5+160、 K5+380所在的路段均采用液压式压路机补压,对K1+420所在的路段采用冲击压路机进行补压。3. 监测断面及监测元件布置和埋设3.1监测断面本项目按设计要求设置四个监测断面,详见表3.1。表3.1 高填方路基监控数量表序号位置里程平均填土高度(m)位移桩地面 沉降板备注左右1K1+3202242K1+305K1+320为软土涵洞路基;软土特性:5.8m厚淤泥质中砂;下卧层是8.1m厚砾质粉质粘土;CFG桩;等载预压2K1+42023.842K1+393K1+413为软土涵洞路基;等载预压;K1+414K1+460为填石路基3K5+16019.742K1+159K1+179为软土涵洞路基;软土特性:3.5m厚淤泥质质粉质粘土;下卧层是0.3m厚粉质粘土;换填碎石;等载预压4K5+38016.142K5+370K5+460为软土一般路基;软土特性:1.53.3m厚淤泥质粉质粘土;下卧层是0.3m厚粉质粘土;换填;等载预压3.2监测元件布置(详见附图“高填方路基处治、监测设计图”)监测元件布置位置要符合如下原则:(1)同一路段不同监测项目的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具体布置位置见附图(2)测点及观测元件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埋设准确、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务必使观测工作能善始善终,取得满意成果。3. 3监测元件埋设(详见附图“高填方路基处治、监测设计图”)(1)沉降板埋设因为四个监测断面所在路段均需等载预压,故沉降板在填土高度达到距设计路面标高1m时开始埋设。埋设时,沉降板底槽应平整,其下铺设60cmX60cmX20cm的砂垫层。沉降板的金属测杆、套管和接驳的垂直偏差率应不大于1.5%。沉降板采用钢板,底板尺寸为40cmX40cmX(0.60.8)cm;金属测杆直径为4cm,测杆应与底板焊接为一体;套管采用塑料管,直径为10cm,它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随着沉降板下沉和土石料的补填,测杆与套管相应接高,每节长度不宜超过50cm。接高后的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上口,套管上口应加盖封住管口,盖顶高出碾压面高度30cm。(2)地表水平位移边桩埋设位移边桩一般埋设在路堤两侧趾部,其中一根位于坡脚外1m处,另一根位于边沟外侧,两根相距4m。如果边沟设计在半坡上,如k5+160断面左侧,k5+380断面右侧,则位移边桩一根埋设在离路基坡脚1m处, 另一根在第一根以外4m处。边桩采用10cmx10cm砼预制桩。边桩的埋入深度为1.5m,露出地面为10cm。埋置时采用打入法,桩周应回填密实。桩周上部50cm用混凝土浇筑固定。在边桩顶部应预埋不易损坏的金属测头。此外,位移边桩应做好标记并编号。4. 路肩沉降监测方案4.1总体监测方案本项目部成立以总工王学成负责、以测量工程师崔存军为主管、其他测量技术员为成员的专门监测小组,对高填方路基变形进行监测。沉降观测点采用沉降板埋设,观测仪器采用DS1水准仪和DS3水准仪。DS1水准仪用于建立三等沉降变形观测网, DS3水准仪用于用于沉降观测。沉降观测时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控制。高程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并与施工高程控制网联测。全线三等水准测量贯通后,在其基础上建立独立的四等高程控制网。4.2.建立沉降位移监测基准网4.2.1项目开工初期全线加密测量控制点时,注意纵观全局,在需要变形监测的路基区域预先布设水准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建立相应的四等高程控制网。选点时选择合适观测位置,并严格按规范要求埋设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确保施工和观测期间点位牢固。且在一个测区至少有3个高程控制点,以防万一该测区内个别控制点被破坏时可以马上加密引测,保证监测工作的连续性。4.2.2水准基准点的布设本项目需要进行变形监测的高填方路段用到的测量控制准基点采用设计院提供的GD01GD05和GE003GE010这13个三维坐标基准点。GD01GD05的等级均为四等GPS坐标和四等水准高程,GE003GE010的等级则是:平面坐标均为一级GPS坐标,而高程为四等水准或GPS拟合高程。4.2.3 工作基点的布设为满足沉降变形观测精度要求,按照“控制点位置沿路线布设,距路中心的的位置大于50m且小于300m,同时应便于观测”的原则布设水准测量工作基点。4.2.4 沉降变形观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见表4.2.4的规定)。表4.2.4 沉降变形观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三等1.00.300.60 n0.8 n注:表中n 为测站数。4.3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4.3.1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见表4.3)表4.3 水准观测的观测方法等级水准仪的型号水准尺观测方法观测顺序三等DS1因瓦光学观测法往后-前-前-后DS3双面中丝读数法往返四等DS3双面中丝读数法往返、往后-后-前-前4.3.2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3.2的规定。表4.3.2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水准仪的型号视线长度(m)前后视较差(m)前后视累积差(m)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基辅分划或黑、红面读数较差(mm)基辅分划或黑、红面所测高差较差(mm)三等DS1100360.31.01.5DS3752.03.0四等DS31005100.23.05.0注: 三、四等水准采用变动仪器高度观测单面水准尺时,所测两次高差较差,应与黑面、红面所测高差之差的要求相同。4.3.3水准测量注意事项4.3.3.1确保仪器设备性能正常,尤其是水准仪的i角务必不能超限。在作业开始的第一周内应每天测定一次i角,i角稳定以后每隔15天测定一次。4.3.3.2施测过程中,注意水准尺的底部要平整,不能弯曲,要清理干净,不得有泥巴或红油漆,以免影响观测精度;4.3.3.3施测过程中,使用尺垫作转点,严禁用砖石或不设尺垫作为转点。4.3.3.4施测过程中,注意设站和扶立水准尺的高度,要避免立尺过高。如无法避免时,扶尺者要面对仪器,双手扶住水准尺前后来回慢慢摆动,尽可能减少读数误差;4.3.3.5 如受外界因素(如震动)的影响,仪器的补偿器无法正常工作或超出补偿器的补偿范围时,务必停止观测;4.3.3.6 施测过程中观测结果的处理(1)观测结果超限必须重测;(2)测站观测限差超限必须重测,否则从水准点或间隙点起重测;(3)测段往返测高差较差超限必须重测,重测后应选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