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述大众传媒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摘要随着电子产业的飞速发展,大众传媒已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对学前儿童的影响也日益加深。这些影响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面是积极的,能给儿童带来大量的信息,丰富其知识经验,拓宽其视野,促进其智力和社会性的发展;另一面是消极的,因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儿童如全盘接收会对其个性的形成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造成不良影响,如沉迷于电视、电脑或网络游戏,更会造成身体、社交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问题。为减少这些不良的影响,家庭、幼儿园和社会都应该从各自入手努力去做出改变,以促进学前儿童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众传媒 影响 应对策略传媒,就是传播各种信息的媒体,是“传播媒体”的简称。大众传媒即为普通大众所使用的传媒。常见的大众传媒有: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和户外媒体等。一、大众传媒对学前儿童的影响随着电子产业的飞速发展,大众传媒已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对学前儿童的影响也日益加深。据中国儿童中心2001年对中国少年儿童素质状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就全体平均时间而言,城市少年儿童周一到周五每天平均接触四种媒介,分别是看电视、听广播、阅读课外书和电脑游艺,大约花86.7分钟。周末则时间更长,大约花149.3分钟。近期我也就“学前儿童对大众传媒的喜爱程度”,分别对我园大中小三个年级的其中一个班进行了抽样调查和统计,调查结果如下:项目/比例年级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玩手机游戏收听广播阅读书报杂志小班89%27%75%31%52%中班88%73%75%30%33%大班80%45%77%35%75%这个调查结果虽不具有权威性,但也有着一定的代表意义。虽然每个年龄段的情况有所不同,但显而易见的,电视是最受学前儿童喜爱的大众传媒,其次是手机,再者是书报杂志和电脑。当然它们也成为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主要大众传媒。(一)在大众传媒对学前儿童产生的这些影响中,有着其积极的一面:1.给学前儿童带来大量的信息,丰富其知识经验,拓宽其视野,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能力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互动的结果。大众传媒所传播的各种丰富的信息,不仅能增进儿童的社会经验、拓宽其视野,传媒中专门根据学前儿童心理特征和知识需求而创办的儿童杂志、节目等,还能为儿童提供其所需的相应知识,促进其智力的发展。我们常会惊讶于幼儿知识之丰富。很多日常生活里的相关知识,早在孩子入园前或教师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前,孩子就已经知道了。我们也常会感慨于幼儿之聪明、学习能力之强。很多幼儿无需言语的传授,只凭自己的观察就能学会一些成人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技能,如独立开关电脑,熟练地寻找手机、Ipad或电脑上的游戏所在,甚至独立在QQ里玩农场、牧场等网络游戏。现代医学的理论研究也证实,人体内负责接受刺激并将兴奋传送的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神经组织),当它受到的刺激也多,传递越频繁,大脑就会越活跃。换而言之,就是儿童接收到的信息越多,其大脑发展就更快,相应的其智力的发展也更快了。2.帮助儿童是非观和道德观的初步建立。大众传媒中所宣传的正面的是非观和道德观,更易于让儿童理解和接纳,从而建立起初步的是非观和道德观。如要爱护环境,不随地乱扔垃圾;要给钱才能拿东西,不能偷偷拿走;要尊敬父母长辈,不能打骂爷爷奶奶等等。 3.使儿童能更早地了解时事信息,感受着时代气息,更易于与社会、时代融为一体。在大众传媒的传播中,儿童能接触到许多时事方面的信息,虽然有些是儿童并不理解的,但经常沉浸其中会让儿童对时事的敏感度和关注度都要更高些,也让儿童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更易于融入社会。在日常与孩子的接触中,我们可以发现,儿童对时事信息的兴趣与关注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上大班的孩子已经会主动与教师讲述自己看到、听到的时事信息,如“神州九号发射上天了”、“日本人想要抢我们的钓鱼岛”、“有个小孩子在学校门口被别人抱走了”等等。(二)大众传媒对学前儿童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1.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会影响着儿童个性的形成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蒙台梭利认为,0-6岁的儿童就像一块海绵,会不加选择地吸收着身边的一切。在这样一个对信息全盘接收的阶段,大众传媒中一些不利于儿童成长的内容,就会深深地影响着学前儿童健康和发展。如在儿童最喜欢观看的动画片里,很多都是英雄打坏蛋的内容。因此,男孩子常会喜欢扮演着“英雄”,与同伴玩打怪兽或坏蛋的游戏。通常扮演英雄的,都是平时比较活跃、人缘较好、较强势的孩子,而自信心不足、处于弱势的孩子,则只能扮演着坏蛋的角色。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而且对孩子的个性形成也是很不利的。甚至有的孩子会因为自己的好朋友被别的孩子“欺负”了,就出手去帮好朋友“教训”别人,当老师教育他时,他还会理直气壮地说:“电视里都是这样的啊!”有的动画里则以美少女为主题,女孩子们不仅喜欢扮演里面的角色,就连里面人物的衣着造型也成为女孩子追求的典范,如蓬松的纱裙、魔法棒等。有的女孩子觉得穿上裙子就像公主了,所以不管天气如何都要穿裙子。有的女孩子还会说:“我长大了要跟王子结婚!”或是:“我长大了要和XX结婚,因为他像王子一样漂亮!”传媒对儿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2.如果沉迷于电视、手机和网络游戏,更会对儿童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影响。有的父母常说:“我们家的孩子太爱看电视了,放学回家就开始看,吃完饭还要看,周末更是整天都在电视机前面呆着啊!” 缺乏玩伴和父母的陪伴,不合理的课余安排,加上精彩的动画剧情,都是造成儿童沉迷于电视的原因。首先影响到的是儿童的身体方面。最直接受到影响的就是儿童的视力。医学研究表明:每天看电视、电脑大于2小时,眼与电视机距离小于3米,长时间看书距离少于30厘米时,多数儿童会发生视疲劳,其中一部分儿童就会发生近视眼。在幼儿园每年的体检中,验出视力低于或等于0、6的幼儿里,有80%的幼儿就是因为看电视、电脑或手机时间过长而造成的。间接收到影响的还有儿童的身体素质。因为久坐着,缺乏适当的运动和体育锻炼,孩子的身体素质当然也好不到那里去。其次是响到的是儿童的社会交往方面。因为儿童用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过多,相应地,用在与同伴交往游戏上的时间就减少了。教育专家认为,4-6岁正是幼儿社交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与父母、同伴及外界的接触减少了,幼儿会容易形成内向的性格,增加了其自我封闭的趋势,甚至影响他们融入社会生活。近年来儿童“电视孤独症”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就是一个突出的表现。再次是学习习惯和能力方面。虽然孩子在看电视的过程可以接收到各种的信息,也是一种学习,但却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面对着快速闪过的画面,孩子很少有选择和思考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一种被动接收的学习习惯,等待着别人的传授,缺乏主动的思考和探索,学习的能力也会随之减弱。二、应对策略处于信息时代的我们,每天都被传媒包围着,不可能让孩子生活在一个真空的环境中,而简单粗暴的截堵更引起幼儿的抵触和反抗。因此,我们应当积极的面对大众传媒对儿童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将正面的影响加以利用,将负面的影响尽量减弱。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样呢?这就需要家庭、幼儿园和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了。(一)在家庭方面:家庭是学前儿童接触传媒时间最多的地方,家庭里的传媒环境对儿童影响也是最直接的。在对儿童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的调查统计结果中显示,家庭里成人对电视节目的喜好和选择,会直接影响到儿童对节目的电视节目的喜好和选择。而父母对儿童玩电子游戏的态度,也会直接影响到儿童玩电子游戏时间的长短。因此,家庭在传媒对学前儿童的影响中所产生的作用是最为重要的。家长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1.作孩子忠实的伙伴。陪伴孩子观看电视节目并对观看的内容加以选择和引导,与孩子观看适合他年龄段的、有一定教育意义或能启发孩子思维的节目,并对孩子不明白或会误导孩子的内容加以讲解、引导,对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加以延伸。与孩子一同玩他喜欢的游戏,鼓励他大胆地尝试,努力地克服困难,勇敢地挑战自己,这些在游戏中积累的经验和品质也会慢慢地影响到孩子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我国教育专家孙云晓在不是孩子的问题书中的第一节里,就讲述了网络时代家长所面对的挑战,认为家长应该向孩子学习,了解孩子的兴趣,成为孩子忠实的玩伴,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互动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面对传媒的各种影响。因此,作为父母,必须要先从改变自己开始,成为孩子的坚强后盾。2.制定规则,合理安排,动静结合。父母应当与孩子一起制定好每天的课余生活的内容,合理安排好每一个时间段,既要有运动锻炼、动手操作的时间,也能满足孩子看电视和玩游戏的愿望。可以将这些内容列出一张时间表,每天在什么时间做什么内容,每次有多长时间,然后就要坚决地执行。当父母与孩子建立起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的合理愿望得到了满足,孩子就会乐于听从父母的建议,乐于遵从约定好的安排。3.善于利用大众传媒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教育。3-6岁的学前儿童正处于好奇心最蓬勃的时期,是家里的“十万个为什么”,对身边的一切都想要了解清楚。而家长的知识常常已经满足不了孩子的需求,正好利用大众传媒的力量来帮助孩子。例如给孩子订阅幼儿画报、东方娃娃等相关的幼儿杂志,与孩子观看“动物世界”、“探索自然”等科学节目,和孩子一起上网搜索他感兴趣的内容等。(二)在幼儿园方面:幼儿园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拥有专业的知识,同时也负有教育引导的责任。我国新修订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地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在面对传媒对儿童所产生的各种影响时,幼儿园也应当及时地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儿童身心的良性发展。1.引导幼儿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发现班级中的幼儿出现了暴力的模仿,甚至于三观的认知偏差时,教师应及时开展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游戏、学习中慢慢地纠正自己的认知偏差,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三观认知。例如,针对男孩子崇拜英雄、出现暴力模仿或攻击性行为的情况,可以在班级里开展关于“谁是英雄”的讨论,再让幼儿了解历史人物和各行业里突出人物的先进事迹,让幼儿明白英雄的广泛含义,只要是为人民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那么普通的人也是可以为英雄的。然后再请幼儿来讲讲“我心目中的英雄”,这时的幼儿对英雄的认知就不会再局限在“武力厉害的人就是英雄”里了。2.因材施教,促进幼儿个性的良性发展。每个幼儿都有着自己的性格特质,对传媒的影响所表现出的情况也不同,教师应根据每一个幼儿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3.帮助幼儿建立起良好的知识体系。幼儿虽然接收、存放了许多的知识在大脑里,但因其年龄的关系,并不能将其加以归类、运用。正如蒙台梭利所说的:“3岁的孩子思想异常混乱,如同收藏了大量书籍乱堆在一起,却纳闷着不知该怎么办。”因此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指导幼儿将其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归类、整合,使之形成一定的知识系统,并能加以运用。(三)在社会方面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所有的缔约国“应确保儿童能够从不同国家和国际渠道获得信息和资料”,应鼓励大众传播媒介“传播在社会和文化方面有益于儿童的信息和资料”。因此,大众传媒当中存在的暴力、色情、庸俗、失真、商业内容必须得到有效的管制。1.应该出台相关的媒体管理制度,对传媒加以一定的限制和约束。如在电影、电视和娱乐节目上标注适合儿童情况的标识,或通过让媒体签订国家合同,要求广播电视及电信媒体承诺不传播不予许可的节目,同时在播放危及少年健康的节目时,必须保证采取措施(如限制播出时段、要求有节目预告和标识等)以避免少年接触到此类节目等。2.设立相关的儿童传媒监管机构,保护儿童在传媒中免受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