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音乐要素在欣赏课中的重要性音乐要素在欣赏课中的重要性邱隘实验小学毕承宜摘要: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 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 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 审美音乐能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 打下良好的基础。关键词:音乐要素、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主要 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 文化传承价值,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 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 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与学习方 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 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 乐奠定良好的基础。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把审美体验价值 提到第一位,可见审美体验价值是非常重要的。这只是因为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 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 从中受益。我认为小学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体验为重点, 也就是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 上,如何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感受与鉴赏是 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 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 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 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 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 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 乐要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 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我的观点是在音 乐教学中,不能单纯的走马观花的欣赏,而是要充分揭示音 乐的要素(节拍、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在音 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 具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和灌输死记 硬背的知识;应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将音乐要素贯穿 在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不是将音乐的各种构成元素支离 破碎的讲授。要注重艺术的完整性,这正是音乐教育区别其 他学科的一项重要原则。与音乐隔离开来的单纯的记忆音乐 概念,讲解音乐知识是毫无意义的。所以音乐欣赏要把音乐 要素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一、音乐欣赏中情景(场面)变化要渗透音乐要素的 变化当人们打开音像资料第一遍欣赏音乐是,首先听到的是 音乐的旋律,其次是音乐的力度是强还是弱、速度是慢还是 快、然后才是考虑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在以往的音乐教学 中,很多老师讲课时,会问学生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场面?学 生会争先恐后的回答了然后教师非常高兴得说回答的 太好了、你真棒。而不再去揭示出表现这个场面的音乐要素 是什么?只是来个走马观花的欣赏。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 验教科书一册爱劳动一课中我注重了音乐表现的情景、 场面是由许多音乐要素的变化发展来的(运用的第一段音乐 是表现小和尚,第二段是表现胖和尚的)。在一上课老师问 学生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和尚?第二段音乐表现 的是什么样的和尚?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小和尚。 第二段音乐表现的是胖和尚。老师进一步问你是怎么听出来 的?学生回答第一段的音乐细、轻巧。第二段的音乐浑厚、 笨重、低沉。虽然学生由于学的知识少不能说出是通过音色 变化听出来的,但学生明白音色的不同能表现出不同得音乐 画面。在对力度、速度这一要素的欣赏教学中,我听到、看到 过得音乐优质课、公开课教学大都是与以上的做法相同,只 是注重了音乐所表现的场面,而不去挖掘音乐的要素。在欣 赏教学中只是注重表面的现象,不注重深层次地实际教学。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音乐组人员经过讨论、实践、验证大胆 的运用了通过学生说出以音乐要素来表现人物、场景、情景。 再例如:在欣赏三个和尚那段优美的旋律与救火的那段 音乐进行比较时学生说出了慢的音乐是说:和尚们睡觉、喝 水等悠闲自在的场面。另一段音乐学生则说:和尚们在救火、 打架等场面。老师这个时候接着问你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 答:第一段音乐慢而且很轻、第二点音乐重而且快、很紧张。 通过学生对乐曲慢与快得比较,轻与重的比较体会出音乐的 强与弱、快于慢的音乐要素的变化。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的 根本是音乐场面、情境的变化是音乐要素变化的真理。二、音乐欣赏的情绪、情感变化中要渗透音乐要素变化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情绪与情感是密切相关又相互区别 的二种心理形式。但从关联范围来说,情绪比情感要更广泛。 虽然当我们体验到某中情感时,总会感到具有一定的情绪色 彩,但这种情绪色彩远不如情感那样稳定和持久。情感有强 度和深度之分,有高、低层次之分。情绪与情感是审美教育 的基本特征之一,对音乐教学来说,不仅尤为突出,而且, 还有特殊的表现内容。从音乐美的本质来说,音乐进行的过 程实质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同时也是音乐要素发 展变化的过程,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虽无语义,但却是最生 动的心灵语言,常言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就艺 术形式来说,音乐的表现力远远胜过其他艺术门类,其特质 就是情感抒发、情感的撞击、情感渲泄、情感交流、和情感 审美。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 与情感的这种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搞学生的 情感强度,使人们的情绪、情感同音乐情绪、情感和谐的沟 通与交流,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不能 仅仅停留在外表的层面上,更需要内心深处的体验,寻求那 种动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艺术效果与境界。多让音乐 本身面对学生,用音乐的情感来呼唤学生的情感。当然在体 验情感的同时要更深层次的挖掘音乐要素的变化,小小的音 乐要素变化了,音乐的情绪、情感就会发生变化。情绪甚至 会相反。在爱劳动一课中老师通过情绪的变化,就挖掘 的音乐要素的变化。如,在欣赏三个和尚那段优美的旋 律与救火的那段音乐进行比较时学生说出了第一段音乐是: 和尚们睡觉、喝水等悠闲自在的情绪。另一段音乐学生则说: 和尚们在救火、打架等焦急的情绪。老师这个时候接着问你 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慢而且优美,第二段 音乐很紧张。通过学生对乐曲舒展与紧张而终情绪的比较, 体会出音乐快于慢的音乐要素的比较。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 中音乐要素变化是音乐情绪、情感变化的根本要素。三、音乐欣赏的体裁形式中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一、二年级对音乐体裁的了 解是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区别独唱、独奏、 齐唱、齐奏。爱劳动是进行曲体裁的歌曲,老师在进行 歌曲教学中,首先通过歌曲中的衬词:嗨哟里格嗨哟嗨嗨. 与劳动的步伐相结合来了解体验“进行曲”这一体裁,音乐与 行进的步伐是统一的。在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二册汪汪与咪咪一课通过聆听跳圆舞曲的小猫体会 三拍子咚、嚓、嚓,咚、嚓、嚓的舞蹈场面,把音乐场面融 合与渗透了音乐情绪、情感,音乐的力度、速度等表现要素 体验乐曲的各种节奏形式与音乐体裁的关系。突出了节奏在 音乐要素中重要地位。通过以上,教给学生的是学习的方法,受人一鱼,不如 授人一渔,在音乐教学中,深入浅出,潜移默化的渗透音乐 知识、音乐要素的欣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欣赏音乐、审 美音乐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为学生终生喜爱 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新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新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