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结婚风俗小定,男家去女家“踏亲”时,女家备点待客,男家认为满 意,即欣然就食,并放下银元或戒指饰物馈赠女方,以为定婚之 证据,名为“小定”。即所谓“纳彩”。至此,表示已订婚。大定,(又名送日子)小定以后,再定日期,由煤人把女方命 纸送与男家,表示愿意许配。男家即以聘金、首饰、衣料及红柬 二快,上写“恳吉”工字,与女方命纸,选择黄道吉日送到女家。 女家答柬写“允吉”二字,此为“送定头”或叫“纳聘”、“纳 士 ”吉 。聚头盒,男家于婚期前三日,送花粉、彩线、各种食物至女 家,为新娘开面竖头打扮用,谓“竖头盒”。嫁妆,女家预备四季衣服、被铺、家庭用具、首饰等作嫁妆, 于婚前一日开具清单,请媒人送男方派人搬运。当夜男家款宴媒 人及亲戚执事等人,谓“暖房”,俗称“闹房”。迎娶,男家迎亲。女家中午设宴送女,下午迎至男家。新娘 由伴姑二人相送(或四人)一道至男家。结婚,新娘花轿进门时,炮仗齐鸣,由送位少妇及伴姑扶出 新娘,伴郎扶出新郎行结婚礼。礼毕,摆宴,叫“正场酒”,由 伴姑引新娘进入洞房。新婚之夜,亲朋可潜将洞房物取出向新郎 新娘索取烟、糖、红蛋,谓之“闹洞房”。回门,婚后三日,新郎新娘同回娘家拜见。送节,婚后遇年节、端午、中秋,男家均须送节礼。以除夕 最丰,谓“送年夜”,女家亦有回礼。送礼之年份,俗有“一年 扛、二年担,三年挈,四年息”之谚。年俗活动仙居针刺无骨花灯仙居县被誉为“仙人居住的地方”,除了清山秀水造就的仙 地风骨之外,无骨花灯这项堪称民族瑰宝的绝艺正在逐渐成为仙 居为人熟知的金名片,而仙居皤滩的针刺无骨花灯,更被人们誉 为灯海明珠。仙居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针刺无骨花灯),民间 传统艺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鲤鱼灯”、“跳马灯”、“龙 灯”、“长旗灯”、“走马灯”等民间灯彩品类繁多,技艺精湛, 长盛不衰,有“中华第一灯”的美誉。临海黄沙狮子“黄沙狮子”始创于北宋年间,主要活动于浙江临海市西北 山区白水洋镇的黄沙洋一带,此地民风剽悍,朴茂近古,崇尚习 武,且舞狮风俗由来已久。当时,临海双港黄沙洋拳狮杨显枪等 人在黄沙成立狮子会,号“黄沙狮子”,逢年过节活动于城乡, 远至苏州、杭州一带。在临海,黄沙狮子风格独特,名闻遐 迩。温岭大奏鼓大奏鼓相传始于清初,现传承于温岭石塘里箬村。“大奏鼓” 舞是里箬渔民的祖先、从台湾高山族那里传过来的。渔民们男扮 女妆,脸上涂脂抹粉,头上扎着蓝花布条、羊角,耳朵上挂着“黄 金”耳环,手上套上手镯,脚上套上脚镯,很是风光。临海上盘花鼓上盘花鼓是临海沿海一带民间喜闻乐见的一种歌舞形式。明 清两代,沿海一带的演唱艺人受前来卖唱乞食的凤阳灾民表演的 凤阳花鼓的启发,创作了二人舞上盘花鼓。其中花鼓婆头戴 凤冠,身穿大红襟衣,大脚口绮裤,脚穿平底圆口鞋,左手持圆 柱形小鼓,右手持双鼓楗击鼓;花鼓公头戴红缨帽,左手提蝶形 小锣,右手执小锣笺打击,边舞边唱。节日风俗在台州,七月半是一个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中国岁时节令 有所谓“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 元;相对应的,台州就有正月半、七月半和十月半三个节日,这 三个“月半”是很多台州家庭非常重视的节日。台州各地七月半吃的东西不尽相同:像椒江,七月半要吃糖 心糕配菜;而临海、天台、三门方向则多以吃麦饼筒为主;玉环、 温岭等地,吃的东西更是五花八门,有吃桐子叶包,糕干坯,豇 豆莳的都有总而言之,在七月半,许多台州人家庭要吃“八碗”,做麦 饼,吃海鲜粗面,吃饺饼筒,祭拜祖先七月半,台州这些风俗、美食你知道几个?温岭七月半传统讲究做“八碗”:在温岭,七月半,家家户 户都要团聚,烧一桌的好菜,猪肉、笋干、豆芽、豆腐、芋头、 墨鱼之类是常备菜。八碗摆上桌,插上香烛,把准备好的钱票、元宝点上火,祭 拜祖先。做七月半,在温岭还有敬祖的意思,这一天与清明节一 样,也是怀念逝去亲人的日子。玉环的七月半,一碗豇豆莳(si第四声)也是必不可少的。 豇豆莳又叫豇豆糊,是温岭、玉环沿海一带的一种特色小吃。它 是由煮熟的豇豆加上淀粉(多是山粉,即红薯粉)做的,有时也会 加些切成片的红枣、花生、荸荠、芝麻之类的。豇豆糊出锅时,像果冻一样透明,豇豆和添加的东西就镶嵌在里面,吃起来弹力十足,软嫩香甜。台州风俗习惯礼仪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