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金融信贷对接水利改革的重要障碍与破解途径(上)-6-28 摘要: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粮食实现稳产增产的主线保证。总体上看,国内水利建设面临基本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的严峻局面。近两年西南五省、北方八省的严重干旱状况表白,在大江大河治理获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步,各类水库、沟渠、塘堰、机井等农村水利建设和管护问题日益突出,吸引各类资金加大投入正成为水利改革成功与否的核心所在。核心词:水利改革,金融对接,破解途径 近期,人民银行孝感中心支行以农业大市孝感市为实证样本,进行了专项调查。 一、目前水利建设状况的基本判断 调查显示,随着时间推移、管理体制变化,水利建设中投入局限性、各类资金分布不均衡的弊端日益显现,水利设施功能作用退化严重。 (一)各类水库除险加固已获得阶段性效果,但灌溉半径普遍萎缩三分之一以上 孝感市既有大小水库5座,其中,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14座,小型水库388座,重要为上世纪80年代此前所建。“十一五”期间,孝感市争取国家资金5.1亿元,完毕了53座水库除险加固,争取国家资金.2亿元,对4个大中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对全市11座大中型泵站进行更新改造,80%以上病险水库得以解除险情。与此同步,通过两轮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后,特别是,履行农村税费减免政策以来,农村“两工”义务随之取消,一事一议通道不畅,依托农民农闲投工维修与水库配套沟渠的老式作法难以执行,导致对与各类水库配套的沟渠、泵站投入局限性,灌溉半径大幅萎缩三分之一。如孝昌县金盆水库,是新中国成立来湖北省建成的第一座中型水库,近三年里,国家合计投入资金3153万元,仅完毕了水库及有关枢纽工程的除险加固,而沟渠维修则无资金投入,全长34公里的沟渠只有10公里可用,原可保证三个乡镇3万亩耕地灌溉所需,现只能满足三个村1万亩耕地所需,仅为设计能力的34.29%。 同步,新建水库投入力度明显不够。改革以来,除防洪、改水等因素外,各级政府及村组积极兴修水库的积极性很少,30年时间里,孝感市合计兴修小型水库仅为30余座,仅为总量的7.41。新建水库中,多为农村在外打拼成功人士爱心回报乡里,以及在政府以奖代补政策鼓励下,部分农产联合修建的小型水库。(二)各类塘堰淤塞严重,蓄水能力普遍不到四分之一 据调查,孝感市境内有各类塘堰15万多口,自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来,劳力自主投入不断减少,资金投入长期为空白,各类塘堰受泥沙、水草沉淀影响,淤塞严重,蓄水能力普遍局限性四分之一,约有十分之一的塘堰已基本成为藕田、耕地。通过对个县市10个乡镇0个行政村的抽样调查,选用10口在1-90年间清挖过淤泥的村边、冲田、岗地等三类塘堰进行实地测量,其塘泥平均深度分别为15e、89cm、57em,平均为93.67em。按每口塘堰平均面积1亩估算,目前孝感市塘堰淤泥总量大体在9.36亿立方米左右,清除这些淤泥,等于增长了相应的9.3亿立方米蓄水库容。塘堰严重淤塞的成果是,既易洪涝,也易干旱,有的年份洪涝旱灾交替发生,近3年来,基本上年一大灾,年一小灾,防汛抗旱任务始终十分繁重。 (三)大型涵闸、泵站管护较好,中小涵闸、泵站正常运转率普遍不到一半 孝感市有890多公里的干支民堤、涵闸178部,既有单机155万千瓦以上电力排灌站4处3台,10.13万千瓦。这部分涵闸、泵站基于防洪、分洪以及灌溉需要,投入较多,管护较好。而数量众多的中小涵闸、堤坝、泵站建成后,长期缺少应有的资金投入,导致管理不善,各类沟渠毁损严重,可以使用的普遍不到一半。有的村泵站浮现多次变压器被盗的状况,严重影响村级抗旱。有的地方重主体轻配套,注重塘堰的建设,忽视泵站和渠系的投入,部分地方灌溉“最后一公里”浮现肠梗阻现象。二、金融信贷对接水利改革过程中的重要障碍 据孝感中支调查,市水利改革试点四年来,金融信贷对接水利改革尚处在摸索起步阶段,金融信贷对接水利改革基本状况是信贷支持总量少、领域窄、影响小、效果差,这既有改革不到位、预期效果差、操作不规范,以及风险分散与保障体系不健全等直接制约信贷对接的客观因素影响,也有金融信贷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滞后、经营管理上贪大求强,即期效益观理念短期难更新,以及有关信贷配套政策措施跟不上等自身因素。 (一)综合运用的多,水利基本功能发挥的少,金融信贷支“水”效应难体现 据调查,孝感市各类水利及其设施进行改革试点的约有1万多处,采用的重要形式是经营权、使用权的拍卖和承包。改革推动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对水利进行综合开发运用比较注重,而对水利基本功能发挥比较欠缺,金融信贷投入多局限在种养殖和综合开发项目上。 据调查,水利改革试点过程中,获得水利经营权、使用权、收益权的参与者,运用水面、水源进行综合养殖和旅游开发的多,在兴水节水及设施建设方面投入的少,金融信贷投入局限大。受返乡创业政策、水利改革试点等各类优惠政策鼓励,孝感市约有1万户返乡创业、社会成功人士进入水利改革试点领域,近60%的水利改革试点参与者竞买和承包水面、水源经营权和使用权后,重要进行养猪、养鸭、养鸡、养鱼等养殖和农家乐游乐项目,并对死水线下的水源拥有自主使用权。因此,改革后,各类养殖和综合营业收入是改革参与者的重要收入来源,供水基本没有实现商品化,死水线上的水仍为原受益农户免费使用,对的各类水利及其设施的投入和管护多限于保障水源安全,对堤坝维护投入较多,而对各类灌溉设施投入较少,金融信贷的对接点集中在种养殖项目上。安陆市接官乡李冲水库为小一型水库,由一返乡创业农民竞买经营权30年,作为万头养猪场水源地,重要投入是兴建原则化猪舍、购买种猪、饲料等,对水库则基本没有投入,导致该水库灌溉半径萎缩四分之一。由4户承包的安陆龙冲水库是一座小二型水库,投资00万元重要修建的是餐饮、住宿设施和养鱼设施,对水库的投入仅限于溢洪道等出于保障水源安全需要,不到50万元,水库的灌溉功能并没有得到拓展。因此,该县农信社对这两个项目的投入信贷管理取向上,重要是以猪场有关设施、经营收益或游乐设施与收益为抵质押,贷款8万元,而对水利及其设施则没有投入。 (二)改革所得变化用途的多,用于水利建设的少,金融信贷抵质押的预期风险大据调查,各地在履行水利改革过程中,尽管对改革所得重要用于水利发展和养护有明确规定,但由于各类水利及其设施所有权人构成复杂,有村级所有的,有乡镇政府或县市级政府所有的,在缺少有效监管的状况下,可以取之于水用之于水的不到20%,多数改革所得被用于弥补亏空、清偿债务和人员经费等。在这种背景下,收益权、使用权作为银行信贷质押的也许性大幅减少,难以成为银行信贷的还款付息的保证,在已有涉“水”信贷1.5亿元中,明确以收益权、使用权为质押贷款的只有2万元,仅占4.14%。据对大悟县调查,究竟,该县农村小二型水库经营权对外承包00座,当家塘堰经营权对外拍卖45口,承包1264口,共筹集资金603万元,这些资金属村集体和村民小组所有,接受乡镇政府的管理和村民的监督,其中20约120万元被用于农村小水利的清淤、除险、加固等,7%约44万元被用于弥补村集体资金亏空。 (三)用水合伙组织发展慢,涉水担保体系缺位,金融信贷缺少对接通道 水利改革试点中,各类水利及其设施的公益性特性仍然是主流,按地区、按老式用水观念根深蒂固,用水免费性特性明显,用水合伙组织只在少数地方以松散型方式是浮现,重要由少数农村能人、捐资兴水的成功人士牵头,互助性质较为明显,与真正意义上的用水合伙组织尚有相称距离,难以成为独立的承贷民事主体。同步,由于水利改革相对滞后,历史欠账较多,政府对水利配套的担保投入缺位,民间投入短期难以见效,社会资金没有介入涉水担保体系建设,导致孝感辖内还没有一户涉水担保机构,既有的16户各类担保机构受注册资本少实力弱,以及风险大等因素制约,涉水信贷没有列入担保业务范畴。因此,金融信贷无法从担保途径进入水利改革领域。(四)财政、社会资金投入相对较多,金融信贷配套投入的少 据调查,在水利改革试点推动过程中,重要水利与设施如各类水库、江河堤坝、涵闸以及农村用水安全仍是各级财政投入的重点,“十一五”期间,孝感市各级财政投入近亿元,占整个对水利投入的67,社会资金投入约3.5亿元,占23.3左右,而金融信贷很少,约为1.5亿元左右,仅占0左右,重要对象是有政府融资平台担保的都市供水改造,列入国家除险加固项目的水库维修,以及水面养殖、旅游综合开发等,积极与财政资金、社会资金进行配套的少,单纯针对灌溉用水的信贷投入数量极其有限。 (五)涉水信贷政策和经营理念转变慢,金融信贷产品与服务创新较少 在现行的信贷管理政策和经营理念下,还没有针对性的涉水信贷政策和配套措施,基层涉农金融机构仍然按照信贷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进行操作与管理,既有涉水信贷中,除少量针对列入筹划整修项目的“过桥”贷款、针对种、养、游项目的“打包”贷款、针对政府融资平台的“平台”贷款等少量品种外,涉水信贷品种较少,金额不大。重要因素一是难以逾越承贷关,水利设施产权改革进展缓慢,多数水利设施不能作为经营性资产产生稳定的钞票流,贷款缺少合格的承贷主体,缺少涉水专业化信用担保,从主线上制约了商业信贷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二是难以逾越效益关。现阶段,国内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基本上是财政投入,重要因素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维修的公共物品和公益性特性很强,自身不适合商业开发。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贷款投资巨大,还款期长,没有直接回报,是一种风险相对较高的项目。三是难以逾越支持关。信贷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配套政策不完善,农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农业保险机制缺失,成为阻碍信贷资金投入的桎梏。 三、金融信贷对接水利改革的途径思考 在农村水利改革过程中,金融信贷明显缺位,最大的障碍是信贷投入的回报来源不拟定,不稳定,无保障。摸索金融信贷支持水利改革的途径,值得思考。 (一)稳步推动“水”成为商品的形成机制 长期来,各类水利及其设施由国家和村组集体兴建,各类塘堰水源由农户免费用水,导致水利基本设施有人用无人管,有人受益无人担责。要逐渐制定和出台让水成为商品的系列配套政策。 一是稳步提高粮食价格。要让粮食生产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使务农收入高于务工收入,水成为商品才有也许。 二是加快土地流转推动进程。总体上看,分散种植仍是目前重要耕种模式,务农主力重要为“4050年龄偏大的农户,占整个务农人数的0%以上,不利于大规模履行土地平整,农机化操作,同样也没有应有的比较优势,务农难以成为农产收入重要来源。应按照国家有关土地流转政策,有筹划、有环节、成规模地推动土地流转,开展集约化种植经营,公司化种田,商品化供水。金融信贷对接水利改革的重要障碍与破解途径(下)-6-28 三是大力推动水利产权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明确农田水利设施的所有权,贯彻管护责任和主体。以农户自筹共建的小型水利工程.归农户所有;集体共建的小型水利工程,归用水户所有。对历史上形成的各类水利设施,大力推动产权改革,使经营权、使用权的拥有者,应真正拥有用益权和处分权,实现商品化运作。 四是逐渐建立有偿用水制度。对灌溉用水,按照种植品种的不同,科学测算用水数量,并制定相应的收费原则。研究表白,在影响粮食生产的诸要素中,水的增产效用最为突出,1亩水浇地的收益是1亩旱地的2倍至4倍,水利对粮食生产的奉献率达到40%以上。深化水利体制改革,建立良性循环机制。农业供水严格实行基本水价加计量水价的“两步走”水价政策,做到水费应收尽收。深化水管体制改革,坚持“按劳分派、效益优先”的原则,强化内部管理,履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严格管理目的责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