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人教语文五年级下册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5篇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新人教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人教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1 教材分析 文章选自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半部分,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 学习者特征分析 大部分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本课的学习内容,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学习比较积极,参与学习的面儿比较广。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文章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教学方法 看图法、合作法、小组活动。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请学生说一说对“腊八”或腊八粥的了解。 2.教师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腊八粥这一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记号,划出读不准音的词语。 2.正音,并反复读关键词语。 3.同桌一起读重点段落。 三、再读课文: 1.学生围绕课后题默读思考。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 第1小题: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先适当提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围绕“妈妈”和“八儿”结合课题来概括,这样先降低了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 第2小题:这一题旨在训练学生对“八儿”这一人物是否理解。是在梳理文章大意后关注作者的表达。聚焦到主人公“八儿”身上,因为他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此为突破口。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文章随处可见“八儿”急切想吃腊八粥的情形。 第3小题:全文围绕“八儿”全家吃妈妈熬煮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的图景。表达了一家的其乐融融。 4.教师相机总结。 四、分析人物特点: 1.“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结合文中语句加以说明。 2.师生交流。 3.文中的母亲呢?用刚才的方法。 4.师生交流。 五、指导朗读: 1.本篇课文人物对话描写较多,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 2.通过揣摩人物心理,联系提示语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组织朗读比赛,互相点评,取长补短。 六、作业: 1.有感情地将课文朗读给家长听。 2.学生自由读课文。 新人教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线索抓住贝多芬的感情变化。 3、培养学生审美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 教具准备: 月光曲磁带 教学方法: 阅读欣赏法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件,营造氛围 1、 多媒体出示贝多芬画像和他的名字 2、 揭示课题,板书齐读 3、 听月光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 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姑娘的话,而却要为她再弹一曲呢? 2、 课文的哪一个地方是直接描述创作月光曲的? 三、体会人物的情感 1、不期而动真情 2、不清而墨知音 3、不答而弹醉 4、读写抒真情 四、拓展训练 想象背诵段落的景象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所见(谈话) 事物 联想 月光曲 所闻(时虚结合) 大海 第二课时 一、回顾人物的情感的变化人主线 二、指导朗读 1、月亮升起一节读缓慢 2、大海汹涌要读急 3、陶醉时要读轻柔而慢 三、迁移练习巩固 1、知道“券”读quan而不能读 juan ,盲和琴字不要多写一点 2、形近字组词 茅矛 恬刮 缕楼 3、背诵课文的第八、九、十自然段 4、欣赏贝多芬的曲子 四、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纯熟 盲姑娘 月光曲 入场卷 陌生 陶醉 记录 新人教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能给课文划分段落,写出段落大意。 能力目标 能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思想内容。 思品目标 体会挑山工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攀登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要达到目标就要踏踏实实、永不停步地去努力。 教学重点: 体会挑山工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攀登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要达到目标就要踏踏实实、永不停步地去努力。 教学难点: 体会挑山工朴素的话语所蕴含的哲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板书课题,引入课文 今天我们学习21课,(板书:挑山工)大家齐读课题。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挑山工”是做什么的人呢? 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能通过预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挑山工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2)引导学生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而引导学生说说全文的主要内容。 三、交流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试着写出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2课时 一、课题质疑,导入课文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课挑山工。 2.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你脑海中挑山工的样子吗? 二、细读课文,感受理解 (一)课文哪一段写了这幅画面呢?(最后一个自然段)谁能读给大家听听? 当我们看到这样的画面,我们能从中体会到什么呢?再认真地读读书中的文字,你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 (二)引导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画批符号把自己体会深的句子画下来。自学批注后,可主动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 (三)交流自学成果。教师随机指导 1.引导学生体会“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1)我们先来看看挑山工登山的路程?谁来读一读。 (2)帮助学生理解“折尺形”路线 教师拿出折尺进行演示,使学生理解什么叫折尺形路线。 思考讨论:折尺形线路给挑山工带来哪些方便与困难。 (方便:东西不碰台阶,节省力气。困难:路程比游人长一倍。) 师:在长期的登山生活中,挑山工们找到了这样一种行走的路线-折尺行路线,这样既避免了直上撞到货物,又保护了自己的膝盖,还节省了力气。这样的一种路线的选择,其实正是我们劳动人民生活经验和生活智慧的闪光!一起来看看他们登山的情景。(播放课件) (3)这一段的最后一句,大家注意了没有?用了感叹号,你能从这个感叹号读懂什么?体会着读一读。 2.引导学生体会“奇怪的是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1)读读相关的段落,举例说说怎么就不比游人慢。 (2)从作者与挑山工的攀谈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3)读出自己的体会。 3. 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1)孩子们,挑山工肩挑重物,路程又长,与游人相比,挑山工登山速度一定比不上游人吧?(不是) 那是为什么呢?挑山工又是怎样把这个谜揭开的呢?找出挑山工的话,认真地读一读、品一品,想一想:挑山工和游人登山有什么不同? 抓住“一个劲儿”体会:挑担登山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炎热,疲劳,饥饿,所挑重物因为_不牢的滑脱等等情况,会随时侵扰并影响他们的速度。想象在面对这些情况的时候,他们又是怎样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呢? 他说的话里包蕴着怎样的哲理? (2)有感情地读读挑山工说的话。 (四)孩子们,让我们再回到课文的第七段,想想,课文最后的这个“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 小结:原来这个“它”表面看是指这幅画,其实更指的是挑山工身上那种不怕吃苦,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师:冯骥才爷爷需要这样的精神,我们需要吗?把这幅画也挂在我们的心里吧! 三、结合画面,动笔升华 请你为课文中的这幅图画题诗或题词。 四、课后作业 写出读这篇课文的感受并练习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新人教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4 教学要求: 1、学习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含义深的句子。 2、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认定目标、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精神。 4、读写结合,练习做读书笔记卡或写简短的读后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开始学习挑山工,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挑山工都有了初步的了解,谁来说说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挑山工。(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1、现在请你自己再轻声地读课文,把含义深刻但不容易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2、生朗读,师巡视。 3、交流。 三、引导感悟,体会。 1、估计学生划的句子是 (1)“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你能告诉大家,你什么地方不理解?点出“包蕴”、“意味深长”、“哲理”。) (2)“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你什么地方不理解?点出“需要它”。) 2、同学们提出的这两句句子的意思含蓄、深刻,作者没有直接点明,需要我们细细地体会。怎么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呢?“导读”中已经告诉,我们常用的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出示“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含义。”) 3、我们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尝试先理解第一句,你看看该联系课文的哪些句子或段落来理解? (1)自读、自悟。 (2)交流。(你读懂了么?你是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