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n江苏省人民政府文件苏政发200812号省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提升开发区发展水平意见的通知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现将关于进一步提升开发区发展水平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二八年一月十八日关于进一步提升开发区发展水平的意见开发区是我省开放型经济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十一五”时期是“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关键阶段,继续做好开发区工作,具有更加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为认真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全省开发区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升开发区建设发展水平,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明确开发区发展的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紧紧抓住国际资本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新机遇,以创业创新创优为主线,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重点,推进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全省先进产业的集聚区、科技创新的先导区、体制创新的示范区和现代化的新城区。(二)奋斗目标。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大力促进开发区在产业发展水平上取得新提升,在自主创新能力上取得新突破,在集约开发水平上取得新进展,在环境建设水平上取得新飞跃,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开发区经济总量与“十五”期末相比实现翻番,财政收入占全省比重由“十五”期末的25%上升到35%,利用外资占全省比重由“十五”期末的70%上升到75%,进出口总额占全省比重由“十五”期末的70%上升到7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8%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三)基本原则。1突出创新,科学发展。把推进开发区自主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突出抓手,坚持好中求快、优中求进,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速度和质量、结构、效益的统一。2引领开放,率先发展。更好发挥开发区在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开放,继续保持开发区在所在区域中的率先态势,进一步确立江苏开发区在全国开发区中的优势地位,培育实力较强的开发区参与世界同类区域竞争的能力。3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摆在开发区建设发展的重要位置,推进开发区产业和谐、生态和谐、社会和谐,使开发区在壮大公共财力、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从开发区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实惠。4、分类指导,统筹兼顾。统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和不同发展层次开发区的发展,根据开发区具体发展阶段、发展特色、和发展需要,采取具体政策措施,加强引导和协调。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推进开发区互动发展,形成以强带弱、资源共享、联动发展的新格局。二、发挥科学规划的先导作用(四)科学编制开发区规划。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先进规划理念,综合考虑地区经济发展现状、资源和能源条件、产业基础和特色,以主导产业、发展空间、功能区块、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及生态保护为主要内容,科学编制和修订开发区规划。把开发区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形成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相统一的规划体系。(五)逐步调整和扩大相关开发区规划范围。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开发区建设的各项政策,加大协调沟通力度,根据发展实际需要,促成原规划范围已经完成开发建设的开发区,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依法采取置换用地、扩区等方式调整和扩大开发区的规划范围。按照新的发展定位和发展要求,做好新批省级开发区规划制定和修编等各项工作。(六)加强开发区规划管理。严格落实规划管理措施,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开发区的规划制定和调整按照有关程序报批。经批准的开发区规划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加大对规划执法力度,严格按照批准的开发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组织实施建设,坚决杜绝规划执行的随意性,保障规划实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三、大力提升开发区产业发展层次(七)积极促进产业集聚。紧紧抓住国际资本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引导企业和项目向开发区集中,以引进龙头企业、“旗舰”项目为重点,着眼于延伸主导产业链,推动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形成一批区域特色产业园区。坚持以各类开发区为依托,加快构筑“四沿”产业集聚带。沿沪宁线的开发区致力于建成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地、先进制造业研发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高地,成为我省新型工业化的先导区域。沿江的开发区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基础原材料产业和港口物流业。沿东陇海线的开发区加快建成新兴的制造业密集带和苏北振兴的先导拉动区。沿海的开发区依托海洋和港口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临港产业,逐步建成新兴基础产业基地和新型能源基地。(八)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导向,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集中力量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化学工业、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软件等优势产业,努力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群。积极跟踪世界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培育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换代。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巩固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九)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把积极推进服务业发展作为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实现开发区服务业总量翻一番,建成10个高水平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坚持制造业和服务业互动并进,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突出发展金融、物流、科技研发、商务服务、信息咨询等服务业。积极引进国际外包企业,鼓励有条件的开发区和企业大力承接软件外包、业务流程外包,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申报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区,建设15-20个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四、强化开发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十)集聚整合创新资源。积极推进开发区从产业服务平台向创新发展平台延伸,大力吸纳和引进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资金、人才、科技成果、科研机构、先进设备和高科技项目等各类创新资源。着力推动苏南等地发展较好的开发区抓住跨国公司科技研发全球化、外资企业研发本土化的重大机遇,引进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并通过配套协作、合作研发、购买专利等方式,积极促进国际国内创新资源集聚整合。不断创新机制,鼓励政府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等在开发区内开展合作,促进产、学、研更加紧密结合。(十一)加快建设创新载体。按照业务特色化、服务标准化、管理信息化、机制市场化的要求,支持开发区依托现有基础和优势产业,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设立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创业中心、孵化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各类科技创新载体。提高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质量,扩大孵化器规模。经国家和省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对国家级、省级开发区的孵化器等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立项支持。(十二)重点抓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坚持引进与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重在消化吸收再创新,把抓好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作为开发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措施。采取具体措施鼓励企业重点抓好主导技术、关键技术、基础技术和成套技术设备的引进,加强对引进的技术、装备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质量控制、检测方法、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集成和提升的再创新,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构建富有效率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体系和模式,鼓励和引导企业与跨国公司建立技术战略联盟关系,参与跨国公司主导的技术研发活动,或通过合作研发设计、联合承包工程、配套协作制造等方式积极承接技术外溢,在消化吸收基础上实现再创新。加强对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政策引导,省科技专项经费、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财政科技经费对开发区符合条件的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立项支持。(十三)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按照投资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管理规范化的原则,鼓励支持建立各类创业创新风险基金。各级政府充分发挥在创新投入中的导向作用,充分运用财税等政策杠杆,引导和鼓励科技投入。经批准在企业建立的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五、不断创新开发区体制机制(十四)进一步完善开发区管理体制。按照“精简、效能、统一”和“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原则,设置开发区管委会及其内设机构。开发区管委会为所在市、县(市、区)政府派出机构,原则上不得与所在行政区合并管理或取消管委会建制。省级开发区管委会按不低于副处级设置,开发区管委会机构编制纳入当地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制定江苏省开发区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开发区管委会管理职能和管理权限。优化开发区管理运行机制,理顺区内与区外、条条与块块、管理与服务的关系。鼓励开发区开展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十五)创新开发区开发机制。坚持政企分开,建立健全以开发总公司为投资开发主体的开发机制。鼓励引导外资、民资和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开发区基础设施。鼓励具备条件的开发公司运用发行企业债券、上市等现代金融工具筹集开发资金。各级政府继续落实好对开发区建设发展的投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苏北振兴的意见(苏发200510号),对苏北各县(市),以2004年为基期年,到2007年,新增地方财政收入省集中部分予以全额返还,返还资金由各地建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开发区成立担保公司,对已成立的担保公司,省里可按有关规定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中给予支持,帮助开发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六、促进开发区功能拓展和整合(十六)强化开发区功能开发。把不断拓展和完善功能作为开发区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开发区从形态开发向功能开发转变。强化不同开发区产业特色功能,努力形成各有侧重、特色明显、多元并举、相互配套的开发区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开发区各项配套功能,大力提升开发区要素资源吸附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对周边辐射带动能力。正确处理开发区与母城的关系,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会计、审计、律师、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逐步增强开发区社区功能,促成开发区向开放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城区发展。(十七)建好用好各类特殊监管区。着眼于完善政策、理顺机制,建好用好现有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中心)、“区港联动”试点区、综合保税区及其他各类特殊监管区,发挥其在开发区建设和区域开放中的独特作用。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出口加工区叠加保税物流功能的工作要求,大力支持昆山等出口加工区开展试点工作,加快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建设步伐。跟踪国内保税港区等特殊经济区域建设动态,尽早启动我省类似区域建设的研究和规划工作,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率先探索自由贸易区建设工作。(十八)推动各类特色产业园区发展。按照明确功能定位、强化发展特色、发挥比较优势的思路,进一步推动开发区内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各类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加强各类特色产业园区的资源互通、优势互补、功能整合,不断提升开发区的发展水平。七、努力推进开发区可持续发展(十九)提高集约开发水平。积极推动重大工业项目向开发区集中、优质资源向优势产业集聚。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优先安排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对于超亿美元以上的重大项目用地计划予以专项安排。调整和优化开发区用地结构,落实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措施,提高开发区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国家级、省级开发区的项目投资强度应高于省政府规定的所在地标准。引导中小企业向多层标准厂房集中。工业用地经过生产性改造、提高容积率、增加建筑面积的,相应减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鼓励开发区和区内企业盘活土地存量。(二十)加大环境保护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