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拿什么让学生快乐?制造“不快乐课堂”的10种教师学生喜欢轻松愉快的课堂,愉快的课堂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保证一个人终生具有学习生命的基本元素。但是,在以任务为目标的牵引力下,在强大的应试教育思想下,在如山似海的作业与考试下,我们的课堂中恰好缺失的就是快乐学习的健康动力源。于是,我们必须反视一下那些令学生“不快乐的课堂”中的老师是什么样子?镜头一:在缺少教育文化背景下的职业平台上,我们的老师只是把学生当作装载知识的容器,而不研究和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抱残守缺,注重传授。这样的教师其课堂态度和表现便是一个十足的“传道士”。镜头二:教师不去精心备课,而把教学成绩的获得放在给学生布置大量不堪重负的作业上,并美其名曰“精讲多练”,可实际上因为没有精心备课便无法达到精讲的境界,或者说在骨子里就一个“懒”字在作怪。如果说好听一些,此谓“漫天撒网”,属于“渔翁”。镜头三:从来就没有“恩赐”给学生笑脸,总是用严厉的面孔和高压的态度强加于学生,居庙堂之高,行管教之事,以至于学生见到这样的老师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或者敬而远之。而且,还自诩“严师”。镜头四:讲课时目中无人,目光发散,或眺望天花板,不和学生做感情交流,很少在课堂中设计与学生互动的环节。即便是提问时也会经常叫不出学生的名字,指指点点。这是把课堂教学当作任务来完成,缺少教育的人文情感所致。此类教师是把一个崇高的职业品质丢失,而退落为“打工者”。镜头五:面对成绩好的学生有笑脸并反复提问,似乎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是学生,而对差生不理不睬,课堂中从不提问和过问。或者,在一些差生表现不好时给予批评,甚至挖苦讽刺,从来没有鼓励和帮助。或许,这是因为成绩好的学生能给老师长脸,学习差的学生只能给老师添麻烦。这样的老师便是“偏心者”。镜头六:说话尖酸,出口伤人,不懂赏识教育的运用,不会使用艺术性的批评教育手法,甚至对调皮学生使用语言暴力或体罚等不当的惩戒手段。这属于既缺少教育方法,更缺少教育情怀的老师,被学生称之为“恶人”。镜头七:面孔呆滞,语言啰唆,课堂平平,没有重点,没有教学激情,课堂讲述也不清晰,以至于学生听课时索然无味,昏昏欲睡。这是典型的“催眠师”。镜头八:下课夹起教案就匆匆跑掉,不喜欢在课下和学生交流,不去讨论课堂中学生是否学懂学会。这样的老师或许是职业操守出了问题,或许是根本就不爱教育,不爱学生。这是“跑跑老师”。镜头九:如果学生们在考试后成绩不理想,老师说:我都讲过了,是你们太笨了!于是,把责任都推到了学生身上,只说学生不努力,不讲自己没教好。此谓“不负责任者”。镜头十:备课不背学生,讲课不看大纲,专讲偏题怪题,时不时地还炫耀自己,给学生制造学习压力和畏难情绪,让多数学生跟不上课堂教学而掉队。这是“恐惧型老师”。以上,是为“平面镜”,只愿反映的种种面孔不是我们。快乐是一种能力 以灌输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学生被动接受课本显性知识,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互动,气氛呆滞压抑,双方生命成长受阻的课堂是不快乐的。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以自我为中心,完全忽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绪反应;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缺乏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师生之间明显处于不平等地位,以教师的无限压制谋求学生的绝对服从;教与学相对独立,难以产生良好的互动和施加积极的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干扰正常教学秩序的突发性事件居高不下。 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快乐应该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更应该时刻想到“爱学生,就要帮助他们远离烦恼与忧愁,让他们快乐起来”。 快乐是一种能力,其价值体现在:有利于他们充分享受属于自己的成长空间,为今后的人生回眸留下宝贵的记忆;有利于激发他们拼搏上进的热情,在学习和生活上始终保持前行的动力;有利于培养他们对父母和教师的感恩之心,乐于用优异的成绩和表现施以回报;有利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保持良好心态,乐观面对每一次的失败与挫折;有利于增进与同伴之间的友谊,构建“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的和谐关系;有利于提升感受幸福的能力,并以实际行动将自己的幸福传递于他人;有利于他们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在追求个人理想实现的过程中,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贡献。学习是一段愉快的旅程课堂拿什么让学生快乐?这是一个必须认真解读的题目,它无法回避,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现实的课堂,学生的确不快乐。这个问题,带有普遍性和经常性。 有人会说,不能仅用快乐与否作为唯一标准来评价课堂。课堂不仅是只有快乐,这固然不错。问题是,课堂既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还是学生的一段生命历程、一种生活,生活中不能没有快乐。 快乐是一种外在表现,内在表现为心理的愉悦,它反映出学生生命个体内在的和谐与幸福。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其过程本身就有无穷的脑力劳动的魅力和乐趣。对未知世界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对某个问题思之甚久,忽然有了答案,其快乐的程度无异于摸彩中了大奖,一时间可能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学习中快乐的本源,在于发现。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学习过程成为不断发现的过程,自然乐趣无穷,课堂上不能少了探究。简单的重复,过分的强化,会使学生厌倦;过分的课业负担,给学生带来痛苦。满堂灌、超负荷、拖堂,让学生感到愤怒。 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苏霍姆林斯基讲,“完善的脑力劳动是思考、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课堂上,如果只是进行识记和再现,那会十分痛苦。课堂上,教师应遵循“开而弗达(启发诱导而不是简单把结论交给学生)”的原则和方法,学生的思考能力就会逐渐形成和强化。“开而弗达则思”,会思考,思考问题,乐趣就会油然而生。学习是有规律的,需要循序渐进。成功总是让人快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成功的体验。教师要“强而弗抑(鼓励而不压抑)”,主动分享学生成功的快乐,也要鼓励学生分享同伴成功的快乐。 班级授课制的最大优势,不仅表现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更表现在同伴之间可以“相观而善之”,一个老师变成一群老师,而且更亲切更有效。学生与同伴之间的交流,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满堂灌的弊端,不仅在于用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学,还在于它剥夺了学生与同伴交流的机会和权利。其结果只能是教师累,学生苦。 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学生更是如此。成功的课堂,不能缺少学生展示的时空。学生展示可以得到同伴的尊重和鼓励,而这种尊重和鼓励是学生学习的不懈动力。情绪会相互感染,快乐也常常是共同体,课堂是一个气场。在一个充满欢乐气氛的课堂上,大家都会受到感染。 在课堂上,让学生快乐,就是让学生的生命历程快乐。改善课堂吧,让孩子们快乐起来!人在快乐中学习效果最好。教师的教学应沿着生动、互动、主动之路,在着力生动化、互动化、主动化的过程中,让课堂更加快乐起来。 生动课堂:理论也能活起来 有人会质疑,课程有文有理,教师风格各异,教学都能做到生动化吗?生动可以概括为一种水平层次吗?回答是肯定的。我们先看何谓生动。“生”:生发,生成,生命,生机等;“动”:动态,动感,变动,活动等。大自然本身是生动的,社会是生动的,任何思想理论、文化知识都有其生发、生成、变动的过程,无不在“生命”之中,从而都是生动的。把对象的生动特性恰当地反映出来,不枯燥不呆板、意态灵活、能感动人,就是教学的生动之美。例如,当我们从萌芽、形成、运用、发展的脉络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时,理论便生动起来了。再如,如果我们的讲授能灵活设疑,并有逻辑地层层深入,数学就有了生命的气息。 创造生动的课堂,教师应从三个层面来把握。其一,教学方法的“生动化”选择。教师要从是否易于学生接受的角度,遵循生动化原则,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和加工。“善教者必善喻”,即以比喻、故事、寓言等感性方式,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情节化,这主要说的是在教学听觉上的生动化。化抽象为“具象”,即辅之以实物、仪器、多媒体等,使抽象的概念、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主要说的是在教学视觉上的生动化。教学的一切都应是美的,要创设生动感人的课堂教学情境,焕发学生的学习情绪;要使学生在整洁优美、和谐生动的校园和班级氛围中学习,尽情体验学习的乐趣,这说的是在教学整体感觉上的生动化。其二,教学内容的“生动化”整合。教师要彰显课程之美,就不能把课程内容视作死的结论。例如在讲授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时,要把理论的形成、演变作为研究重点,着力搞清楚:作者为什么要提出这个理论?其他思想家怎么认为?过去怎么认为,后来又怎么认为,将来又会如何演化?这就等于唤醒了理论的生命,使理论的生命性和生发性立体起来。在对教学内容深入研究、生动化梳理整合的基础上,教师再借助生动的传播方式表现出内容的这种生动性,教学便如同一条流动着激情与灵性的河。其三,教学主体的“生动化”提升。即教师做生命化教师。人即是课,课即是人。生命化教师是尊重和热爱生命的教师,注重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活出生命的意义和风采,并让每一个生命个体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尊重和珍视。互动课堂:更接近教学本质 生动的课堂虽然可以以生动之美感染人,但它毕竟重在要求教师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智慧的力量,存在着强调教师主体性而旁落学生主体性、强调展现教师本质力量而遮蔽学生本质力量的可能性。所以以互动式教学为特征的互动课堂,要比以生动传授为主的生动课堂更能展现大家的力量,更能接近教学的本质,使课堂更加快乐。 在互动式教学中,不是教师在单方面地“动”,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平等互动,师生与各种教学因素之间的协调互动。在传授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行为是传道、授业、解惑;互动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行为是沟通、合作、对话。要认识到,互动从更高的层面上揭示了教学的本质,带来了课堂的欢悦。这是因为,在人格与人格的互映,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思维被激活,“潜意识”特别是“相异构想”得以更充分暴露和显现,各种能力得到更大限度的锻炼。 创造互动的课堂,教师应从如下三个层面来把握。 其一,教学方法的“互动化”选择。一方面,要多采用谈话、对话、讨论、辩论、合作性研究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并有机会比较不同的见解,用自己的理性做出选择,既各抒己见、各显神通,又相互启发、相互协作。另一方面,要赋予各种基本教学方法以互动性。譬如,让传统的讲授升级为“互动性讲授”。如何使讲授法等各种基本教学方法拥有互动的灵魂,是摆在每个教师成长道路上的一项重大课题。 其二,教学内容的“互动化”整合。互动需要有一定的互动点作为平台,为此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加工,使之具有可互动性,形成内容互动点。所谓内容互动点,就是课程的重点、难点、矛盾点、困惑点和热点,指的是具有理论和现实包容性、能够载荷师生共同参与、互动交流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的互动化整合,要求教师备课应当从过去重点备知识向重点备“互动”转移,即备内容互动点和互动的组织。 其三,教学主体的“互动化”提升。互动的课堂最让人快乐的地方在于,教学作为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展开,师生相互用生命感应生命,既各美其美,又美美与共。互动式教学的实施,从根本上乃是导引师生,通过彼此的尊重与努力创造良好的协作关系,在这种协作中自觉担当,亮出自己的精彩,并相互支撑,从中体验共同成长之乐。 主动课堂:保证互动有效发展 在互动式教学之上,应该有一种更高的教学境界来导引互动、升华互动,保证互动的过程朝着可控、有效的方向发展。例如,为什么要让学生小组讨论,什么问题更值得小组讨论,等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