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名词解释1 、公共事务涉及全体社会公众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即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公共事务的基本特征 :1)公益性。公共事务的受益者是全体社会公众。公共事务所提供的物品和服务由全体公众享用,是社会发展必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公共事务的公益性反应社会整体的公共利益。2)非营利性。是指公共事务有关的管理和服务不能以营利为目的。公共事务的公益性决定了一般情况下社会公众在享受公共事务提供的物品和服务时不需要付费的。有时为了弥补服务过程中产生的经费不足, 或平衡享受物品和服务方面的实际差异,也会采取收费的办法,但绝不是以营利为目的。3)规模性。第一公共事务对社会整体而言是不可分割的,虽然有技术因素,但主要是强调“共同”的特质;公共事务的范围十分庞大,覆盖全社会的公共事务需要大量的投入,而且大部分属于经常性支出,同时,公共事务的某些内容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体现出一定的效益。公共事务的规模性要求较强的投资能力。3)阶级性。由于人类的相当长的时期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共同利益中必然包括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公共事务的具体要求也要满足阶级的需要。 从阶级的角度看, 公共事务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反映长期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另一类是反映特定阶段统治阶级的特殊要求。它的变动往往取决于统治阶级对社会整体利益的认识和判断。2、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他对其他消费者的供应;非排他性是指从物品的所有关系精品文库来看,同一物品不仅供其占有者来消费,无法排斥占有者以外的人来消费。依据不同的标准,公共物品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主要包括:1) 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凡是满足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时纯公共物品;凡是不能严格满足非排他性等特征的公共物品是准公共物品。2)有形的公共物品和无形的公共物品。有形的公共物品指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共物品; 无形的公共物品是指政府提供的法律、政策和制度等一类服务。3)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和地方性的公共物品。全国性的公共物品指国家或中央政府提供的物品和服务;地方性公共物品指地方政府提供的物品和服务。3 、公共行政是指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在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范围内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这个定义包括“谁在管理”、“如何管理”、“管理什么”三个方面:1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是行政管理的主题 2 行政管理的主体并不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而是与立法、司法部门所对立的行政执行部门或最高国家的权利的执行机关, 在宪法和法律规定范围内进行管理是各国行政组织的普遍特点。3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突出了“公共”的特性,涉及到公共权力的运用、公共利益、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等问题。4 、公共管理是指社会公共组织及其他组织推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增进社会共同利益的实现,通过制度创新和手段创新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调节和控制活动。基本特征:1社会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社会行政和社会其他组织两大类。社会公共组织的特点是非营利性: 社会其他组织主要是指营利的企业、投资基金等, 他们在参与过程中有营利的要求,但是其营利的程度是被严格控制的;2作为公共欢迎下载2精品文库管理的客体的社会公共事务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一方面公共事务的具体内容不断扩大,整体性更加突出; 另一方面公共事务涉及的地域范围逐渐扩大,已经出现全球范围的社会公共事务;3公共管理的目的是推进社会协调发展和增进社会共同利益实现。所谓协调发展, 是以系统论和控制论为基础社会大系统内的多个子系统合理有序的原则,相互促进、相互推动,保证整个社会平衡和均衡的发展。协调发展体现了公共事务整体性的要求。所谓公共利益, 是社会成员在共同使用基础上共享利益。公共利益既是公共管理的根本目标, 也是公共管理的本质要求。4公共管理的只能是调节和控制。5 公共管理体质和手段面临创新的迫切任务,管理体制和手段必须与管理内容和目标相一致,这是管理学的基本原理。5 、公共权力是指公共行为主体对公共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狭义上说,公共权力是一种基于广泛的社会契约, 并以现实力量的对比和历史的连续性为条件,对契约各方否有约束力的权利。 现代民主社会中, 公共权力的产生极其效力,通常是通过民主程序, 经由法定的民意代表和机关授权,并由有关法律所确认的。 从广义的意义上说,则适用于一切同公决而产生的, 并对决议各方都有约束力的权利。( 1) 公共权力有四个一般特征: a、权利的强制性; b 、权利的不对等性; c、权利的利益性; d、权利的社会性;( 2) 公共权力独有的特征包括: a、公共权力的所有者是全体社会成员, 不是每个人或某部分人; b 、公共权力的主题以国家机构为主,同时还包括非政府组织; c、公共权力的客体是有关全社会的公共事务;d 、公共权力维护的目标是维护和追求全社会的公共利益;e、公共权力的所有者和行使者是分离的;f、公共权力是社会的基本权利, 公共权力来源于社会成员, 存在与社会关系中, 作用欢迎下载3精品文库与社会,维持一定社会基本秩序,它是政治、文化、经济权利的综合,对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关键的影响;g、公共权力具有政治性。6 、公共项目是指根据公共政策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及其过程。于是,公共项目成为公共管理中最直接的对象。 其特点: a、把特定的公共管理活动划分为必要的行为步骤和阶段,以便有效地实现公共管理的目标;b 、仔细考虑每一步骤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与特定结果之间的关系。 它指向与达到某种与一定社区内所有人利益相一致的结果。 C、明确每一步的实施者和责任者,管理人员应当有明确的分工和责任; d 、有明确的时间表,包括每一步骤所需要的时间和完成期限;e、检查资源分配与预先规划是否吻合。 整个项目的预算应当是确定而合理的,不能模糊不清或不切实际。应对每一步骤使用的资源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动态检查。7 、公共管理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主要是研究公共部门如何高效率为社会提供服务和产品的科学。 公共部门既包括 “纯粹的”公共部门的政府组织,又包括“准”公共部门的第三部门,因此,公共管理学不仅仅要研究政府组织的管理问题,而且也要研究作为第三部门的公益型企业和事业组织、非政府公共机构的管理问题。其共同构成了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范围。8 、实践抽象法是指公共管理实践中产生的比较稳定化、定型化的思考方式和操作程式,加以总结、概括和抽象, 形成一定的公共管理理论。这是从实践经验上升为科学理论的过程,体现了公共管理实践性的特征。9 、实体分析法欢迎下载4精品文库是指把公共管理主题作为实体看待,分析其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不同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及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实体分析法是从公共管理主体的角度,研究和分析公共管理过程,形成公共管理理论和方法。10 、案例分析法是指提供一种真实或假设的公共管理场景,要求研究者去思考和寻求答案。其中真实的场景来自公共管理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案例分析法具有较强的真实感,从中可以得到现实的启发,给研究者和学者留下深刻的印象。11 、比较分析法是指把不同的特征和相同的特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用以鉴别异同,寻找原因,加深对公共管理过程的全面认识。比较分析法可具体划分为纵向分析法和横向分析法。纵向分析法是指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变化及特点进行比较,找出这种变化的原因和实质。横向比较是从区域现状的角度,对同一问题在不同区域的表现进行比较,发现造成差异的原因,择优弃劣、取长补短。12 、政府失灵政府的作用不能把资源有效分配到最佳状态。也就是说政府不是万能的, 一方面,政府的行为必然受到主观条件的限制,政府的能力有一定限度, 起不到决定一切的作用;另一方面,政府作用的效率往往并不高。13 、集体决策是指各参与者根据某项协商规则,相互协商而确定的集体行动方案的过程。这里的协商规则是人们的投票规则,包括一致同意规则、 多数票规则、 加权投票规则、否决投票规则等。两层含义:a、集体性,单个人决策不算在研究范围内,但是有人群的地方集体决策不可避免;b 、规则性,决策就是制定规则,在人与欢迎下载5精品文库人之间存在偏好差异的情况下,必须通过规则把人们的行为协调起来,因此,必须进行决策以选择能够反映和满足一般群众偏好的规则。14、寻租在经济学中,“租”或“经济租”的原意是指在一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获得的收入中,超出这种生产要素的机会成本的剩余。寻租是利用行政的或法律的手段,想方设法取得政府的干预, 通过阻碍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的自由流动和自由竞争来维护既得经济利益或对既得经济利益再分配,使寻租者获得最高的经济利益。寻租是寻租者从政府那里获得特许,从而对某项社会经济资源具有垄断权,保证寻租者更高的经济利益, 因此,政府在寻租过程中扮演一个被动的角色。造成的后果: a、造成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组织了更有效的生产方式的实施; b 、是本来可以用于生产性活动的社会经济资源浪费在一些无益于社会的活动上; c、寻租活动使政府官员享受特殊利益,扭曲行政行为,这些特殊利益的存在会引发无休止追求行政权力的寻租竞争;d 、寻租行为还会引起“避租”行为的抗衡,从而使社会经济资源更多的浪费在无益的方面。15、创租是指政府官员利用行政干预的办法增加私人企业的利润,认为的创造“租”,诱使私人企业向他们“进贡”作为得到这种组的条件。16、抽租是指政府官员故意提出某项会使私人企业利益受损的政策作为威胁,迫使私人企业割让一部分既得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