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试卷一、单选题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截然(ji) 搓捻(ni)疲倦(p)小心冀冀(y)B.惭槐(ku)争执(zh)绽开(zn) 花团锦簇(c)C.涨红(zhn) 恍然(hun) 喷水(pn) 不求甚解(shn)D.唯恐(ku) 企盼(q)譬如(p) 由然而生(shn) C 【考点】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A.应为搓捻(nin)、小心翼翼;B.应为惭愧、绽开(zhn);C.正确;D.应为唯恐(kng)、油然而生。 故C【点评】形声字、形近字和多音字的字音、字形掌握除了要强化记忆之外,平时还要多留心、多总结,根据词语的含义灵活掌握。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回想以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B.两个盗墓贼冒充文物工作者,一周来常常废寝忘食地挖掘,终于打通了通往墓室的暗道。C.特朗普多项贸易和外交政策都直指墨西哥,面对咄咄逼人的特朗普,墨西哥总统培尼亚倾向于打开中国市场。D.看完建军90周年大阅兵之后,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B 【考点】望文生义,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含义的理解。A项,截然不同:是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使用恰当。B项,废寝忘食:指不但顾不得睡觉,而且还忘记了吃饭。这是常形容人们专心致志。褒义词,不能形容盗墓贼。使用不恰当;C项,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使用恰当;D项,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使用恰当。故选B。 故B【点评】成语的正确使用,除了准确理解成语的原始意义和引申义之外,还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具体分析灵活使用。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B.王明的几次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C 【考点】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 【分析】试题分析:逝者如斯,逝:过去的、逝去的;斯:代词。指时间就像这奔腾的河水一样,不停地流逝。喻意光阴如流水一样,一去不回,应倍加珍惜。此处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故C【点评】成语的正确使用,除了准确理解成语的原始意义和引申义之外,还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具体分析灵活使用。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甚了。(_) (2)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柏金斯盲人学校的学生憎送的。(_) (3)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分芳扑鼻。(_) (4)我悔恨莫及,两眼侵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_) (1)堪(2)赠(3)芬(4)浸 【考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赠”与“憎”、“侵”与“浸”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故 堪 赠 芬 浸【点评】字形的辨析除了注重积累,强化记忆之外,还要从词语本身的意义角度灵活掌握。5.综合训练 材料: (残疾人心声)“俺是个残疾人,到现在,我坐着轮椅已经度过了21年。我想,一切外在的艰难和阻碍都不算可怕,只要我们的心理是健康的。残疾算什么呢?”给盲童朋友史铁生(著名小说家) (珍贵的镜头)每年5月的第三个周日,就是我国的“爱心助残日”。2012年5月25日,贵阳市共有38所中小学、幼儿园的少年儿童参加了“节约一顿早餐、一瓶矿泉水或一包牛奶,向残疾人献爱心”的活动。活动中,同学们向贵阳市盲聋哑学校的学生捐赠的10余万元善款,将用于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1)古往今来,有多少残疾人身残志坚,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介绍的是关于残疾人的感应或事迹,其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左丘失明成左传(相传);盲人阿炳谱二泉映月。B.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陆永康跪着培育“桃李”。C.海伦凯勒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邰丽华演“千手观音”。D.冰心著繁星春水;贝多芬谱天鹅湖。(2)将下面的信息重新组织成符合逻辑,通顺畅达的一句话,正确的一项是( )(各项句末标点已删) 并帮助不少因为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的少年重返课堂的动人故事但仍凭顽强的毅力,勇敢地继续活下去影片网络妈妈讲述的是花季少女刘学萍遭遇不幸,双手残废在身患残疾后,仍苦练生活自理能力,还学会了用仅存的一根手指上网A.B.C.D. (1)D(2)A 【考点】材料探究,语言连贯 【分析】(1)D项表述错误。冰心并不是残疾人。所以不能说是“残疾人身残志坚”。(2)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1、是否同一。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2、是否呼应。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3、是否协调。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此题注意总起,叙述刘学萍“双手残废”;用“但”作为转折,承接上句,写她的顽强与勇敢;写顽强与勇敢的具体事例;另写她献爱心的事件。因此选A项。 故 D A【点评】材料探究题一定要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关键词中提炼出观点和结果,然后再结合选择支进行分析辨析。句子的衔接连贯,必须结合文段的整体把握结构,体会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分析句式的特点,然后再进行回答。6.填空。 (1)论语是_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体裁)著作。它与_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_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家、_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 (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度的一句:_。 (3)谈“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_。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 (5)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_。 (1)儒家;语录体;大学;中庸;孟子;春秋时期;思想;教育(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考点】理解型默写,作家作品 【分析】(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体裁)著作。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者;(2)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这就是一个有德的君子。所以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否则会误入岐途,所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6)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故(1)儒家;语录体;大学;中庸; 孟子; 春秋末期 ;思想 ;教育;(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4)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点评】名篇名句的复习策略是:一要化整为零,日积月累,注意整篇背诵与片段突击相结合。复习时,注意效率;二要动口更要动手,关键是不写错别字;三要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加强理解基础上的记忆,理解是根本,默写时要懂意思;四要注意方法,领悟含义,圈点勾画,边诵边写。二、名著导读7.(2019七上右玉月考)阅读朝花夕拾,回答下列小题。 (1)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其中有些作品记录了他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生活,在这些作品中,鲁迅描写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_,又如_中的_。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B.朝花夕拾中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国儿童的悲惨处境的文章是二十四孝图。C.父亲的病社戏琐记藤野先生均选自朝花夕拾。D.朝花夕拾中阿长与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1)寿镜吾;藤野先生;藤野(2)C 【考点】朝花夕拾,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综合评价 【分析】(1)从百草屋到三味书屋中给作者留下印象的是自己的开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任选朝花夕拾中一篇文章和其中的一个人物可完成第二空和第三空。此两空不设统一答案。 (2)社戏不出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中的文章有狗猫鼠阿长和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故答案选C。 故(1)寿镜吾、藤野先生、藤野;(2)C【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运用能力。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2)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篇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三、文言文阅读8.文言文阅读 十二章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