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工作在放大区的某三极管,如果当IB从12卩A增大到变为2mA,那么它的3约为。【】A. 83B. 91C.1002、已 知图所示电路中VCC= 12V , RC= 3k Q,静态管压降UCEQ= 6V;并在输出端加负载电阻RL,其阻值为3k 选择一个合适的答案填入空内。(1 )该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有?A.2VUom】B. 3VC. 6V(2)当Ui = 1mV时,若在不失真的条件下,减小RW22卩A时,IC从1mA则输出电压的幅值将;A.减小B.不变C.增大Q + G输入电压,则输出电压波形将;A.顶部失真B.底部失真C.为正弦波(4 )若发现电路出现饱和失真,则为消除失真,可将_A.RW减小B.Rc减小C.VCC减小(3)在Ui = 1mV时,将Rw调到输出电压最大且刚好不失真,若此时增大B. Rc减小3、互补输出级采用共集形式是为了使A.电压放大倍数大 B.不失真输出电压大 C.带负载能力强4、选用差分放大电路的原因是 。【C.稳定放入倍数或fH时,放大倍数的值约下降到中频【C.0.9 倍A.克服温漂B.提高输入电阻5、当信号频率等于放大电路的fLA.0.5 倍B.0.7 倍即增益下降A.3dBB.4dB6、在输入量不变的情况下,若引入反馈后 馈。【C.5dB,则说明引入的反馈是负反A.】输入电阻增大净输入量增大B.输出量增大D.净输入量减小C.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存在零点漂移的原因是A.电阻阻值有误差B.晶体管参数的分散性C.晶体管参数受温度影响D.电源电压不稳定串联型稳压电路中的放大环节所放大的对象是A. 基准电压B取样电压C基准电压与取样电压之差为增大电压放大倍数,集成运放的中间级多采用。【A.共射放大电路B.共集放大电路C.共基放大电路10、用恒流源取代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中的发射极电阻Re,将使电路的【A.差模放大倍数数值增大 B.抑制共模信号能力增强C.差模输入电阻增大,则说明引入的反馈是负反馈。11、 在输入量不变的情况下,若引入反馈后12、用A.A 输入电阻增大C.净输入量增大若要组成输出电压可调、C.O电容滤波稳压管稳压电路 电容滤波串联型稳压电路B.输出量增大D.净输入量减小最大输出电流为3A的直流稳压电源,则应采】B.电感滤波稳压管稳压电路D.电感滤波串联型稳压电路13、互补输出级采用共集形式是为了使。【】A.电压放大倍数大 B.不失真输出电压大 C.带负载能力强14、当信号频率等于放大电路的f l或f h时,放大倍数的值约下降到中频时_【】A.0.5 倍B.0.707 倍C.0.9 倍15、串联型稳压电路中的放大环节所放大的对象是。【】A.基准电压B.取样电压C.基准电压与取样电压之差16、在OCL乙类功放电路中,若最大输出功率为1W,则电路中功放管的集电极最大功耗约为。A. 1WB. 0.5WC. 0.2WC. 0.78W【】17、单相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输出电压平均值Uo=Uz【】A、0.45B、0.9C、1.218、功率放大电路的转换效率是指。【】A. 输出功率与晶体管所消耗的功率之比B. 最大输出功率与电源提供的平均功率之比C. 晶体管所消耗的功率与电源提供的平均功率之比19、整流的目的是。【】A. 将交流变为直流 B.将高频变为低频 C.将正弦波变为方波20、 用恒流源取代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中的发射极电阻R,将使电路的 。【】A.差模放大倍数数值增大B. 抑制共模信号能力增强C. 差模输入电阻增大1、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 5价 元素可形成N型半导体,加入3价元素可 形成P型半导体。2、当温度升高时,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将 增大 。3、稳压管的稳压区是其工作在反向击穿区_。4、集成放大电路采用直接耦合方式的原因是不易制作大容量电容。5、选用差分放大电路的原因是克服温漂 。6、测试放大电路输出电压幅值与相位的变化,可以得到它的频率响应,条件 是输入电压幅值不变,改变频率 。7、放大电路在高频信号作用时放大倍数数值下降的原因是半导体管的非线性 特性,而低频信号作用时放大倍数数值下降的原因是耦合电容和旁路电容 的存在 。8、对于放大电路,所谓开环是指 无反馈通路,而所谓闭环是指存在反馈通9、为了实现下列目的,应引入(在空中填:直流负反馈、交流负反馈) 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应引入 直流 负反馈; 为了稳定放大倍数,应引入 交流 负反馈; 为了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应引入交流负反馈; 为了抑制温漂,应引入直流负反馈; 为了展宽频带,应引入交流负反馈。10、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幅值平衡条件是;相位平衡条件11、电源滤波电路中,电容滤波电路适用于电路,电感滤波电路适用于电路。1、 稳压管的稳压区是其工作在反向击穿区 。2、 工作在放大区的某三极管,如果当Ib从12卩A增大到22卩A时,lc从1mA变为2mA那 么它的卩约为100。3、集成放大电路采用直接耦合方式的原因是 不易制作大容量电容。4、用恒流源取代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中的发射极电阻Re ,将使电路 的抑制共模信号能力增强_。5、集成运放的输入级采用差分放大电路是因为可以_减小温漂_。6、当信号频率等于放大电路的f L或f H时,放大倍数的值约下降到中频时的 0.7_。7、LC振荡电路的起振条件是 8、功率放大电路的转换效率是指 最大输出功率与电源提供的平均功率之 比 。9、在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中,若有一只整流管接反,则变为_半波直流_。10、直流稳压电源中滤波电路的目的是将交直流混合量中的交流成分滤掉 。+UO5=1.3 V1、写出如图所示电路的输出电压值,设二极管导通电压UD= 0.7V o ( 2分)6 I三、写出图TI.3 所示各电路的输出电压值,设二极管导通电压U=0.7U2V图 T1.3解:UOi=1.3V,UO2=0V,Ub3=-1.3V,Um=2VUO5=1.3VUO=-2V。2、改正如图所示电路中的错误,使它们有可能放大正弦波信号。要求保留电 路原来的共射接法和耦合方式。2.1分别改正 图P2.1所示各电路中的错误,使它们有可能放大正弦波信号。要求保留电路原来的共射接法和耦合方式。图 P2.1解:(a)将-V=c改为+匕。(b) 在+Wc与基极之间加 Rb。(c) 将Vbb反接,且在输入端串联一个电阻。(d)在Vbb支路加 民,在-VCc与集电极之间加R。3、画出如图所示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设所有电容对交流信 号均可视为短路。(c)(b)(c)2.2画出图P2.2所示各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设所有电容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a)(b)(C)(d)图 P2.2解:将电容开路、变压器线圈短路即为直流通路,图略。 图P2.2所示各电路的交流通路如 解图P2.2所示;解图P2.24、设图P3.2 所示各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均合适,分别画出它们的交流等效电 路,并写出Au、Ri和Ro的表达式。3.2设图P3.2所示各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均合适,分别画出它们的交流等效电路,并写出 A、Rj和R。的表达式*HHUKTj0w,1-s*1导qr1(c)(d)P3.2解:图示各电路的交流等效电路如解图P3.2所示1 R2 / %2(12)R3(2)各电路的Au、Ri和Ro的表达式分别为:RR1rbe1 ;RoR3 rbe21 2(b) : &(1 JR & rbe2)( _2民)rbe1(11)( R2 R3 rbe2 )rbe2Rrbe1(1 2)& rbe2(12)R3RR1rbe1(11 )( R2 R3rbe2) ;Ro艮(c) : AulR2rbe2(12)Grbe22 R3(1 2)jrbe1R1(d) : A gm(R4R6R7rbe2) (be2RiRi / R?R3;? -O-IHU1-A4(a)h *1c 1biqi (1Q(b)(c)(d)解图P3.25、判断图所示电路中引入了哪种组态的交流负反馈图(g)所示电路中通过 R和F7引入直流负反馈,通过 R引入交、直流负反馈。6.3 判断图6.3所示各电路中是否引入了反馈,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设图中所有电容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图6.3解:图(a)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直流负反馈。图(b)所示电路中引入了交、直流正反馈。图(c)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直流负反馈图(d )、( e)、( f )、( g )、( h)所示各电路中均引入了交、直流负反馈。6.4 电路如图6.4 所示,要求同题6.3解:图(a)所示电路中引入了交、直流负反馈I 7舖斤0I即图6.4图(b)所示电路中引入了交、直流负反馈图(c )所示电路中通过RS引入直流负反馈,通过Rs、Ri、R2并联引入交流负 反馈,通过C2、Rg引入交流正反馈。图(d )、( e )、( f)所示各电路中均引入了交、直流负反馈。图(g)所示电路中通过R3和R7引入直流负反馈,通过R4引入交、直流负反 馈。6、判断如图所示电路中引入了哪种组态的交流负反馈。引入了交、直 流负反馈图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电流串联负反馈。反馈系数和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Fui2SaAQ解1mARReUfIoRi 和 RoRd1U BQ1 EQR1&R3址一 VCC2VRb22代7、电路如下图所示。合理连线,构成5V的直流电源。1、电路如图P2.13 所示,晶体管的 =100 ,rbb =100 Q o ( 10 分)(1 )画出电路的交、直流通路和微变等效电路;(2)求电路的Q点、(3)若电容Ce开路, 态参数发生变化?则将引起电路的哪些动 如何变化?50Hz(2)静态分析:25kQ也aR1 R3分别为:R R3UOioR.R1R2R3 dAuf RL oU| UfU BQ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