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资料推荐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防范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产生的动因及危害,集中分析了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手段,重点讨论了防范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方法。其结论可为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公允性及决策有用性提供参考意见。关键词:财务报表;粉饰行为;防范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to whitewash the Cause and hazards, concentrate on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whitewash means, the discussion focused on preventing acts of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whitewash methods. Its conclusions for the reliability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fair decision-making and provide useful suggestions. Key words: financial statements; whitewash; precautions目录摘要IAbstractII目录III前言11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产生的危害及动机21.1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危害21.2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产生的动机22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手段42.1 利用资产重组粉饰财务报表42.2 利用固定资产项目粉饰财务报表42.3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42.4通过并购调节利润52.5利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调节利润52.6利用成本项目粉饰财务报表62.7利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调节利润63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防范73.1加强关联交易剔除分析73.2建立健全内控制度73.3充分发挥经济系统的监督作用73.4加大法律及其他社会制度的惩罚力度83.5加强对注师行业的监督力度83.6强化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8结论9致谢10参考文献11前言财务报表粉饰行为是一个国际性、历史性问题,如何防范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一直是整个会计学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也是各国政府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然而,时至今日,形形色色的财务报表行为仍然困扰着各国。比如:美国“安然事件”,以及我国的“银广厦事件”、“红光事件”等。这些事情的披露造成整个会计界的震动,引起更大规模的关于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防范问题的争论。目前,之所以没有在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与防治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没有将信息失真进行恰当分类,从而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分别予以治理,本文分析了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危害、动机和手段,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论文正文主要包括3个部分,安排如下:第1部分简要介绍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产生的危害及动机第2部分分析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手段第3部分分析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防范最后论文对课题内容进行了总结。1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产生的危害及动机1.1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危害(1)危害市场经济秩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会掩盖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增加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欺诈广大投资者,误导国家对目前经济的判断。(2)危害企业长期发展。企业高层在决策时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状况的信息给决策者以错误的导向,致使决策失败,给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3)危害注师行业的成长。目前,注册会计师内部竞争激烈,少数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拉拢客户而竞相压价或与企业达成某种协议。这种恶性竞争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事务所依赖客户,在职业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4)危害广大投资者。投资者投资的依据是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表,它的粉饰行为会误导投资者,在造成投资者经济损失的同时更会使投资者对企业的投资环境失去信心,所造成的损失很难用金钱来衡量。(5)危害会计人员本身。会计人员做假帐这种行为造成了整个会计行业空前的信任危机。现阶段会计界诚信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这种不信任的态度对会计界的长期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 1.2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产生的动机(1)税收动机。所得税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通过纳税调整,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再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率而得出的。因此,基于偷税、漏税、减少或推迟纳税等目的,企业往往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当然,也有少数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基于资金筹措和操纵股价的目的,有时甚至不惜虚构利润,多交所得税,以“证明”其盈利能力。(2)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够。监管部门往往不能及时发现企业的造假行为,监管手段不到位也给企业提供了造假的空间。(3)长官意识的强迫性。有资料显示,在处理会计业务的过程中,当会计人员的意见与单位负责人的意见产生分歧时,21.86%的会计人员认为应按领导的意见办;61.27%的会计人员认为应作为“技术处理”以便按领导的意见办。对于当前普遍存在的财务报表粉饰现象,会计人员被迫操作的占44.7%,配合单位负责人作假的占26.8%。(4)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企业管理者与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一致。管理者正是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在拥有大量的私人信息的条件下,对报表进行粉饰和美化,不断地进行收益和盈余调节,向市场传递不正确的信息。(5)外部融资和商业信用的需要,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和自我保护的需要,一般不愿意贷款给亏损企业和缺乏资信的企业。然而,资金又是市场竞争取胜的四要素(产品质量、资金实力、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之一。因此,为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或其他供应商的商业信用,经营业绩欠佳、财务状况不健全的企业,难免要对其会计报表修饰打扮一番。(6)为了业绩考核而粉饰会计报表。一般来说,经营者的工资和奖金总额受会计利润水平的影响,为了提高个人收入水平,经营者有选择能增加会计利润的会计政策的动机。公司整体经营状况不理想、监督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经营者努力工作的业绩远不如通过粉饰会计报表操纵利润来得“立竿见影”,为了实现目标,经营者可能就会选择增加或虚增利润的手段。(7)为了发行股票而粉饰财务报表。股票发行分为首次发行(IPO)和后续发行(配股)。在IPO情况下,根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必须连续三年盈利,且经营业绩要比较突出,才能通过证监会的审批。此外,股票发行价格的确定也与盈利能力有关。为了多募集资金,塑造优良业绩的形象,企业在设计股改方案时往往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在后续发行情况下,要符合配股条件,企业最近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每年必须在10%以上。因此,10%的配股已成为上市公司的“生命线”。2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手段2.1 利用资产重组粉饰财务报表加强企业的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使企业扭亏为盈,资产重组是一种有效的办法。若将资产重组扭曲为报表粉饰,不但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且对国家的经济运行也会产生不利影响。通过资产置换方式进行重组,一方面,公司以其不良的实物资产与控股公司或集团通过协议将其全部或部分不良资产剥离出去,并由大股东或集团重新注入优质资产,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资产结构。或者企业将不良或闲置资产与母公司或有借壳倾向公司的优质资产进行置换,以改变企业的财务状况甚至盈亏状况,由此降低公司不良资产的比例。这样一来,公司减少不良资产带来的大量损失,这种资产剥离的手段是公司资产重组的一种常用手段。另一方面,公司利用资产溢价转让,提高当期的收益。在资产重组中资产的溢价转让是公司提高当期收益最便捷的手段,特别是当控股公司实力雄厚时。公司溢价卖给其控股公司资产,由此得到高于卖出资产本值的收入,这往往是资产重组的第一步。更有公司在溢价卖出资产后再溢价买回资产,这样一来,卖出资产时利润会大幅增加,买回资产时资产又会大幅增加。反复几笔交易后,公司的利润和资产都会大幅增加达到预期的目的。2.2 利用固定资产项目粉饰财务报表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负债表中一个重要项目,其计量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到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也会影响到利润表的真实性。对部分企业而言,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很大,因此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变化对最终利润的影响是值得重视的。2.3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管理当局利用关联方交易掩饰亏损,虚构利润,并且未在报表及附注中按规定做恰当、充分的披露,由此生成的信息将会对报表使用者产生极大误导(l)利用关联购销调节利润。利用关联购销调节利润,是指企业利用关联方之间的购销活动进行利润调节。根据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当公司和子公司、兄弟公司之间发生购销往来时,需在合并报表中予以抵消。当上市公司和母公司之间发生购销往来时,由于上市公司提供的是单个报表,而非合并报表,因此无法抵消,但需在附注中详细披露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的内容。(2)利用费用分担调节利润。公司通过操纵与关联方之间应各自分摊的销售和管理费用,实现调节利润的目的。在公司和集团公司之间常常存在着关于费用支付和分摊的协议。当公司利润不佳时,集团公司会通过种种手段,如调该公司费用交纳标准,代替承担该公司各项费用等。2.4通过并购调节利润通过操纵并购日期、交易内容的选用虚增利润。因为只有购买日以后被购并公司实现的利润才能纳入收购公司本期利润中。而整个并购过程中有很多关键时点,如双方签订协议日、政府批准日、公司股东变更注册日和实际接管日。尽管财政部在企业会计制度的补充规定中对购买日的确定做出了规定,但在实务中,如何确定购买日仍然具有弹性。这就使许多公司有机会在临近资产负债表日时,利用突击购并虚增利润。2.5利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调节利润(l)选用不当的借款费用核算方法。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借款所发生的利息费用、汇兑损益及相关的金融机构手续费,在筹建期发生的与长期资产购置无关的借款费用计入开办费;为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而支付的借款费用,在这些长期资产投入使用前,予以资本化,那么利息就可计入在建工程成本,从而使当期费用减少(财务费用减少)。(2)选用不当的股权投资核算方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已对长期投资的核算做了详细规定: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投资满足一定条件时,如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应采用权益法;反之,则采用成本法。但是很多公司却在这两种方法上做起了文章:当被投资公司盈利时,不该用权益法的投资也用权益法核算;当被投资公司亏损时,该用权益法的又改成成本法核算。(3)选用不当的折旧方法。折旧方法也是上市公司最常使用的一种操纵利润的办法。延长折旧年限、由加速法改为直线法等情况在实际操作中屡见不鲜。(4)选用不当的收入、费用确认方法。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或费用也是公司普遍采用的舞弊方法。2.6利用成本项目粉饰财务报表人为将企业成本错误归集是舞弊行为的主要手段。企业成本主要由以下3种成本构成一个循环:生产成本、产成品成本及销售成本。这3种成本中销售成本企业不易造假,因为这部分有据可查。销售业务会有相应的销售单据、增值税发票等。企业在生产成本和产成品成本两部分可能有舞弊行为,因为费用归集是企业可以自我控制的部分,所以调整相关费用的归集是造假的主要手段。生产成本中虽有相应的原始凭证,但譬如在耗费水电量及一些辅助材料等需分配费用的处理上有较大隐蔽性。产成品成本所涉及的也是此类问题,因为企业在一个生产季度内不只发生一笔业务会发生多笔业务。而每笔业务产品的成本也因其材料及相应费用的价格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产成品计价准确与否不易辨别。企业极易少计产品的成本及费用,从而导致期末结算时利润虚增,反之亦然。2.7利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调节利润根据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其他应收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