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宫课堂观后感精选15篇回天宫课堂观后感1中国人的航天梦做了几千年,从神话故事的嫦娥奔月,牛郎 织女的鹊桥会,夸父追日,到实际行动的万户飞天的壮举,敦煌 石窟的仕女飞天壁画,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对飞向太空,遨游宇 宙的向往。从1999年11月20日到20年6月17日中国共成功发射 了 12座神舟飞船,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阔步向前。从神 舟5号航天员杨利伟一人一日游,到神舟12号的三人三个月游; 从翟志刚把中国人民的五星红旗插在太空开始,无不证明中国的 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10月16日神舟13号也将飞上太空,三名航天员将乘坐飞 船完成一些科研任务,他们分别是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 翟志刚是神舟7号的航天员,第一个把中国的国旗插上太空的 人,经验丰富;王亚平是神舟十号的太空老师,是中国人第一个 站在世界讲台的老师;叶光富是第一次上太空,各方面素质都非 常过硬。他们三人将在太空居住6个月,要完成五大飞行任务。一是开展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手控遥操作等空间站组装建 造关键技术试验;二是进行23次出舱活动,安装大小机械臂双臂组合转接 件及悬挂装置,为后续空间站建造任务做准备;三是进一步验证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的健康、生活和工作 保障技术;四是进行航天医学、微重力物理领域等科学技术试验与应 用,开展多样化科普教育活动;五是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性能,以及 系统间的匹配性。这次王亚平还要完成出舱任务,成为中国第一个出舱的女航 天员。在此提前祝福三位航天员在太空平平安安,圆满完成飞天任 务。回天宫课堂观后感2的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挑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情 感体验,出生在新世纪的我,见证了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我看到 奥运会上中国健儿矫健的身姿,为祖国感到骄傲;我看到“天宫 课堂”太空授课成功,掩饰不住对祖国科技发展的自豪和喜悦;我还看到互联网已经触及千家万户,鼠标一点,指尖一触,便无 处不达我在这个发展迅猛的社会里,回首过去,又展望着未来。如 何在这大时代的浪潮里求得发展,是我,更是未来的你,我们每 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首先,抓准时代脉搏,根据时代需求来完善自我,才不会落 于时代。世界的发展用“一日千里”来形容也不为过,这个时代 正在走向智能化,讲究高效,正在从注重简单的实用性到满足多 样化的精神需求发展着。身处科技人文发展不断登上新台阶的你 我,唯有不断学习本领,掌握高精尖知识,才不会淹没在时代大 潮中。与时代同行的路上,我们需要一颗强大的抗挫折之心。人生 实难,作为青少年的我们,面对着生活中的风浪,又何尝不应以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昂扬姿态去面对呢?然而,与时代同行并不是做一颗随波逐流的海草,作为祖国 未来的栋梁,我们有着自己自由的精神、独立的思考,不会人云 亦云,更不会迷失自我,误入歧途。待到你们18岁的时候,也 希望你们在斑驳陆离的社会里能够明辨是非,守住底线的同时, 更要担起引领时代风向的大旗。“后之视今,亦尤今之视昔”,无论时代如何变幻,总有一 些东西值得追寻,总有一些东西值得坚持,总有一些东西值得坚 守当我们都明确自己的使命的时候,当我们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达到统一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时代浪潮中奔涌向前 了。回天宫课堂观后感3“天宫课堂”第一课定于12月9日下午15:40开始,神舟 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在中国空间站进行 太空授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进行全程现场直播。本次太空授课活动将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在中国科技馆 设置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设置地面 分课堂。届时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 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 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 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此次太空授课活动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教育部、 科技部、中国科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中央广播电视 总台将进行全程现场直播。授课活动将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在中国科技馆设置地面 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设置地面分课堂。届时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 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并 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 对科学的兴趣。八年前,在距地球三百公里外的天宫一号中,航天员王亚平 为第一届“太空班”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太空授课活动。如今, 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将迎来首次太空授课。首先,“课程表”全 新升级!三名航天员将演示更多微重力条件下的物理、化学现象。回天宫课堂观后感4今天我们观看了神舟13号的直播,我有以下观后感。首先航天员王亚平给我们介绍她们的睡处以及他们的厕所。 随后又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小冰箱、加热器、还有小型的微波炉。然后做了一个乒乓球实验。首先让在地球上的学生们把乒乓 球放在水杯里,乒乓球浮了起来。王亚平照样把一个乒乓球放在 水杯里,接着用一个木棍把它往下压了一下,神奇的是乒乓球竟 然停在了水杯中间。当时我也很惊讶,为什么在地球上把乒乓球 放入水中就会浮上来,怎么也下不去?可为什么在宇宙空间站 里,乒乓球放入水杯里就会沉下去呢?后来一听王亚平阿姨讲 解,我才明白了原来是太空里浮力几乎消失了。还有用水袋做水晶球的实验。首先王亚平老师把水袋里的水 一滴一滴的滴向水膜里,水膜一点点的变大,变厚,最后变成了 又大又圆又漂亮的水晶球。接着王亚平老师往这个又大又圆的水 晶球里滴了许多蓝色的色素,水晶球里的色素就在一点点的扩 散。随后又往水晶球里放了半个泡腾片儿,过了一会儿,水晶球 就冒出许多的小泡泡,好看极了。看完这堂天宫课堂,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外太空的知识。我 明白了科学是无处不在的。我还知道了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在以后的生活里,我一定要善于观察,多多思考,我们要更加为 祖国争光。回天宫课堂观后感5伟大的精神造就了伟大的事业。新一代航天人在征服太空的 进程中,以顽强的拼搏意志和杰出的聪明智慧,铸就了新时代的 航天精神。12月9日,宇航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变身“太 空教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别具匠心的课。本次太空课堂主要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 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 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真是太有趣了。他们身体处于失重状 态,像小鱼儿四处游走。在空间站睡觉就更有趣了,只要一个睡 袋就可以,睡袋一般要求固定在舱壁上,但只要你愿意,也可以 睡在任何地方,比如睡在天花板上。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太空转 身这个实验,是由叶光富完成的。他刚开始是原地转身,可是 一转身人就倒下了,后来他是根据伸缩手臂加上旋转完成的,我 想如果他不这样,用两把扇子来扇风,借助风力是不是也可以 呢?遥想当年,我国的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起步的, 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了早日实现“奔月 之梦”,不辞劳苦,克服重重困难,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要 以他们为榜样,好好学习,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退缩,勇往直前, 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 航天科技咼锋!回天宫课堂观后感6神舟十三号此次的“亮点”颇多:相比神舟十二号在太空驻 留3个月,这次是半年,三位航天员将在太空过春节,地球上的 我们将历第一次收到来自太空的新春祝福;这是中国女航天员第 一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王亚平也将会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 舱活动的女航天员;此次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 径向停靠空间站;此次载人飞行任务将进行23次出舱活动等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从20_年杨利伟作为中国首个 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到如今我国已经 有12人去过太空,中国的航天事业正在阔步前进。空间站建造 的宏大项目将分步骤有序完成,我们坚信它将在未来圆满顺利进 行;关乎人类和平与进步的航天梦,会在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不 懈努力中成为一个个现实,我们对此充满信心。对中国人来说,在这份激动的背后,更多的是一份从容。几 十年的航天事业,其背后是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我们亲历了自己 国家的奋斗历程,我们也在日常生活的变化中感受到这个国家日 新月异的进步。今后,我们还会见证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等的发射。每 一次见证,都更加坚定了人民对国家、对未来的信心。日益雄厚 的科技实力是不争的事实,它是人民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变化, 而非只是一种幻想。所以,这不只是一个中国航天人代代接力、 传承梦想的故事,也是人民更有自信、国家更有实力、民族更有 希望的故事。我们总是忍不住回顾过去,而越是回望历史,越能理解当下。 越回顾,就越珍视。我们会不断回顾中国科技事业的每一个重要 节点,在这些里程碑式的事件中寻找民族前行的动力。那些时刻, 因为铭记成为永恒。回天宫课堂观后感7今天,我们在教室参与了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首次太空 授课,“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给我们 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物理课。首先,王亚平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天和核心舱的主要结构,先 后带我们参观了居住区、卫生区和太空厨房。随后,老师还介绍 了太空跑步机、太空自行车、“企鹅服”等运动装置的用法,并 解释了太空中锻炼的重要性:空间站几乎没有重力,微重力的环 境会使人血液上涌、骨骼疏松、肌肉萎缩,需要坚持锻炼以保持 身体健康。叶光富老师还为我们演示了在太空中如何行走、转身, 从而让我们对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接着,就是最激动人心的太空实验环节了。三位老师演示了 太空细胞学实验、浮力实验、泡腾片实验等,其中最让我印象深 刻的是水球成像实验。王亚平老师先制成一个水膜,再向水膜中 缓缓注水。由于微重力环境下表面张力较强,水膜变成了一个晶 莹剔透的水球。老师又向水中注入一个气泡,将脸靠近水球时, 水球里竟然呈现了一正一反两个像。老师解释道,这是由于气泡 将水球分割成两部分,使其分别成像。这样一节别开生面的“天 宫课堂”结束之后,我终于明白了“太空授课是物理课堂上最生 动的实践案例”这一说法。正如王亚平老师在课程最后给我们青少年的寄语,“我们是 祖国含苞待放的花朵,希望我们的梦想在广阔无垠的太空中绽放”,我们当今的任务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报效祖 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回天宫课堂观后感8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于10月16日凌晨发射。对此,中国 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5日表示,不到一个月前,中国欢迎神舟 十二号载人飞船胜利凯旋,16日凌晨,中国将再次怀着激动的 心情目送神舟十三号飞向太空“这不仅生动诠释了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也 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太空敢于追梦、勇于探索、永不止境的科 学探索精神。”在当天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赵立坚称,15 日,神 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中 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介绍了相关情况,神舟13号载人飞 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6次飞行任务是该阶 段的决胜之战、收官之战,也是空间站在轨建设过程中承前启后 的关键之战。“我想说的是,这次神舟十三号任务展现了中国为载人航天 探索这一人类共同事业作出的新努力、新贡献。中方将继续加大 载人航天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为人类探索宇宙奥 秘、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他表示。赵立坚称,可以注意到这一次神舟十三号任务与神舟十二号 相比,在成组工作安排上有很多不同,包括中国女航天员将首次 进驻中国空间站并实施出舱活动,中国航天员们将首次在轨驻留 6个月,中国人将第一次在太空中过春节。“我们期待除夕守岁 时,能够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同胞来自太空的祝福,让我们共同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