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品味不尽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是白居易琵琶行里的名句之一。 它的字面意思是:对她呼唤了好久,她才走出了船舱,出来的时候,還 羞羞怯怯的抱蕃琵琶來半遮著臉。还羞羞怯怯地抱着琵琶来半遮着脸。 出来的时候,還羞羞怯怯的抱蕃琵 琶來半遮著臉。还羞羞怯怯地抱着琵 琶来半遮着脸。今人喜欢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喜歡 用它來比喻一件眾人 所關心注目的事物久久 才得實現,来比喻一件众人所关心注目的事物久 久才得实现,用“犹抱琵琶半遮面”来形容女人的娇羞或比喻那刚出现公 开的的事物的未能被完全了解真象。事物的未能被完全了解真象。 白居 易原诗句到底该怎样理解,它到底是用来刻画什么,它在全诗中到底有 何作用呢?笔者试解读一二: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一诗句紧扣前文,通过 情态描写,凸现此琵琶女非同一般琵琶女,暗示此琵琶女有着非凡的过 去,有着高超的演技,为下文埋伏笔,设悬念。此乃我国传统文学中常 用的草灰蛇线笔法。 诗人在瑟瑟秋夜把酒别客,因无管弦而醉不成欢。忽闻的琵琶声让“主人 忘归客不发”。逶迤行文至此,琵琶女的演技已现一斑。接着,诗人寻声 暗问、移船邀见,可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出来之后,“犹抱琵琶半 遮面”。琵琶女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知道,此时的琵琶女乃商人妇,非倡女,弹琵琶应该是自怜、自慰 非为接客赚钱。所以,愿不愿意出来见陌生人,愿不愿意为陌生人演奏 琵琶,她尽可自作主张。加之,当年“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的奢华生活所形成的她那骨子里的孤傲性格让她对如今沦落到如此地步 倍感羞愧。所以,有一肚子天涯沦落难言之恨的琵琶女才“千呼万唤始出 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犹抱琵琶半掩面”与上文的“琵琶声停语欲迟”, 都曲折细腻地揭示了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活动。“琵琶声停欲语迟”,“停”, 表明演奏者已经听到了来人的呼问;“迟”字显示出琵琶女的犹疑不决, 似有隐衷,暗含心事。琵琶女在“千呼万唤”之下还不肯出来,勉强出来 之后又抱着琵琶遮面,这种反常的举动分明预示着这是个饱经风霜,深 受磨难的不幸艺人,她惭愧自己的沦落,她不好意思再抛头露面了。这 就造成了悬念,为下文描述琵琶女的不幸身世做好了铺垫。如果把“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改成“一声呼唤就出来, 抱着琵琶来见面。”效果会怎样?因此,“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 遮面”这一句看似平常却奇崛,它配合前文,用回荡曲折的描写,表明这 位演奏者心灰意懒,有难言之隐,惭愧自己的沦落。这就为下文引出“天 涯沦落”的主旨奠定了基石。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句描写使得琵琶女的风姿 情态跃然在目,突出了琵琶女举止可爱、气质迷人,为下文从感觉、知 觉上描写她演技高超做好了外在的视觉上的渲染和铺垫。“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描写女子羞答答的样子极传神 巧妙。尽管用语平实,但欲露还藏的情态,已经入木三分。这种拘谨、 腼腆而又稳重的样子,也恰恰是萍水相逢时一个女子应有的情态。“千呼 万唤始出来”的琵琶女“犹抱琵琶半遮面”,娇羞之态尽呈读者眼前。由于 有前文的“琵琶声停欲语迟”作铺垫,我们不觉得她矫揉造作,相反显得 自然可爱,让人产生无限的爱怜。江水茫茫,秋月高悬,静谧之夜,伤 感之心,苦无知音的诗人,矜持娇羞的琵琶女,此情此景,怎不令人心 驰神往?然而,这仅仅是点燃读者情感共鸣的序曲,撼人心魄的情节还 在后头呢!3、需要指出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一诗句寓含 了琵琶女复杂的心理活动,不排除有以下几种的可能:(1)怕见熟人,羞于沦落的“虚荣”。往日是“京城女”,“名属教坊第 一部”,“曲罢常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 绡不知数秋月春风等闲度” 。貌美如花,倍受富豪子弟的宠爱,过 着锦衣玉食,快乐幸福生活的她,如今是“商人妇”,年老色衰,衣着破 旧,形影相吊,倍受丈夫冷落,潦倒不堪:“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 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这种生活上的巨大反差, 使得在风月场中形成的看重面子、爱慕虚荣的她羞于见人,更羞于见熟 人、“官人”。(2)增添魅力,吸引顾客的职业习惯动作和情态,甚至可理解为是 带有“做秀”成分有意而为的出场“造型”设计 。这是由她以前商业演出的 性质决定的。试看当今的歌星、影星,甚至球星,他们故意在发型、服 装、说话的语气语调上张扬个性,甚至在出席这个那个会时故意姗姗迟 来,以制造新闻,炒作自己。他们用一些特立独行的“招数”来让观众让 媒体关注自己。可以想见,歌舞业发达的盛唐时代,歌伎们有自己吸引 顾客的职业习惯动作和情态极有可能。4、再者,“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还可理解为:这是作 者当时心境的反映。谪居地僻无音乐的浔阳,“终岁不闻丝竹声”的诗人 对忽然听到“铮铮然有京都声”的琵琶演奏怀有强烈的期盼,因期盼心切 而产生幻觉、错觉急切地唤了几次就想象成千万次,抱起琵琶调弦 自然会遮住一部分脸盘就误以为琵琶女不好意思故意遮住脸。因为诗人 是急切以求,而琵琶女是缓缓而来。因此,“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 半遮面”可理解为是对琵琶女迟出、羞怯的夸张性描写,通过夸饰来表达 诗人急迫欣赏琵琶曲的心情。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