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过程。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将专家的理论与自身的实践相结合,并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变化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等进行的自我回顾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的自我对话,自己挑自己的“毛病”。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教师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使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充分地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反思具有目的性,带有研究性质,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力量。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反思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从我校教师实际情况来看,每天都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他们的工作时间往往大于8小时,很辛苦。很累。但是我们仍然有很大一部分的老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除了岁月的增长,经验的丰富,教师的创造性以及个性特征没有有效发挥,很多教师成为了经验型教师。为了实现我校的跨越式发展,为了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我校教师必须完成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学者型和专家型的转变。所以,我们必须在教学中认真地进行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培养出一大批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和专家型教师。我们老师在课的准备和设计方面比较重视,注重最大限度的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大力倡导“质疑”,“探究”的精神,但在课堂教学的反思和总结方面却是一片空白。备课本上的“教后小记”这一内容,许多教师要么熟视无睹,要么敷衍塞责,这种对待教学反思的态度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停滞不前。新课程追求有效教学,同样要探索教师的有效教学反思。于是几乎所有学校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如何让教师对自己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善于从中发现问题,改善自己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反思型教师的生成成了当前教育改革的需求!(1)认识上尚有偏差,坚持开展教学反思的教师比率偏低(2)教师缺少相关方法,反思能力较差。(3)优势方面写得多,不足之处挖掘得少。(4)写作形式单一,千人一面。(5)重现象描述,缺深入思考。(6)重教学方法,轻教育观念。教学反思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它既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教师立足岗位提升专业素质的一种有效培训途径。课程改革的理念大部分是通过课堂来实施的,加强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思,正是切中了课程改革的关键。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学者型转换。教师要反思自己的工作、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实现反思教学的有效性。所以研究教学反思,让教学反思深化到教师的心灵,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从而促进我校教师专业成长是当务之急,且意义深远。一、研究教学反思的理论依据1、教育学依据,孔子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自反也”(学记)。曾子曰“吾当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反求诸己,扪心自问”、“思之不缜,行而失当”强调人都具有反思意识。反思就是对自己过去的思想、语言、行为等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他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2、方法论依据,“行动研究”和以实践为导向的研究方法的出现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供了方法论基础。研究表明,由于行动研究强调提高教师对自己行动的反省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反思、研究”,因此,积极进行行动研究会引起教师个人与职业素质的提高,参加行动研究的教师会对自己的实践更加具有批判性和反思性3、心理学依据,英国教育家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提出,经验来自“感觉”与“反省”,“反省”是对获得观念的心灵的反观自照,在此过程中,心灵获得不同于感觉得来的观念,认为人的心灵本身的活动所产生的“反省”同后天获得的经验一样也是认识的源泉。当代的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中提出了人具有七种智能,其中之一就是自我认识智能,即认为人都有自我认识的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人较能了解自己的感觉,分辨自己各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并能有效地运用这种自我认识能力指导自己的行为,他们具有较强的自省和反思能力。这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供了心理学的依据。此外,国内外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成果、课程改革及理论著作等有关理论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二、研究教学反思的目标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和方法,丰富和完善教师专业化理论。通过课题研究,构建学科教师教学反思的操作模式。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一大批各学科专业化教师队伍。四、研究教学反思的内容: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活动、教学关系与个人经验,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构成了教学反思的基本内容。1、对教学理论的反思任何教学理论都不是完美无缺、持续高效的,在不同的时代、价值取向、技术条件、人员素质面前,理论都需要重新认识和把握。同时,教学实践是教学理论的源泉,实践活动本身就是理论的前兆,蕴涵着丰富的可能性理论。对教学进行反思有三种基本的样式。第一是对教学实践的理论反思。对于教师个人经历与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验体系,应不断地从理论层面进行解释和建构,通过对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之间的不断反省、联结,既可以完成对实践的理论提升,又有机会对先有理论进行审视、订正。第二是对教学理论的实践反思。教师在学习和掌握某教学理论后,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还原,该理论的各种元素得到实践的考验,使得教师能够进一步理解教学理论中的道理、价值、方案与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原有理论的判断与选择。第三是对教学理论的理论反思。在理解和学习教学理论时,教师是理论的主人而不是理论的奴仆,教师有权利依据自己的知识背景与学术专长对教学理论进行反省,对理论进行修正与再创造,通过比较发现某一理论的缺憾,从先有理论推演新理论,从其他学科不断更新的概念范畴中建构新理论,这种针对原有理论的修正、推演概括与建构就是对教学理论的理论反思。2、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及时捕捉能够引起反思的事件或现象,通过理性检查与加工,逐渐形成系统的认识,形成更为合理的实践方案。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包括实践内容、实践技术与实践效果三个方面的反思。实践内容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展开前,需要对活动所关涉的内容本身进行反省,因为任何内容都是在抽象化具体现象和对象的基础上编制的,在不同时间、对象、场景面前,或多或少都需要进行重组、改造、增添或删减,这是教师课程能力的体现,也是教师的责任和权利。实践技术的反思是指教师对活动展开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方法、时机等的适切程度的总结检讨,其目的在于对自己的行动轨迹进行回溯,发现问题和不足,探寻更佳的方案。实践效果的反思是指,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对实践所取得的成效的价值判断,包括学生的需要满足程度与教师的价值感受两个方面。前者主要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受益状况,后者要考察教师在确定价值取向、实施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过程中自己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状况、对个人经验的提升状况、对教学理念和理论的促进状况。3、对教学关系的反思通常在教学反思实践中,人们往往把注意力放到对具体事务的反思上,而不可见的关系在反思活动中经常被忽视。从关涉的人的角度,需要思考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当前的自我与过去的自我的关系、教师本人与其他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等;从关涉的教学要素的角度,需要思考教师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的关系;从关涉的教学支持系统的角度,需要思考教师与社会文化、价值体系、课程与教学改革、时代精神与理念等的关系。对教学关系的反思在教学反思活动中是相当重要的。它向上可以为教学理论反思提供基础,向下可以使实践与经验反思得到升华。对于每种关系,都应该从认识、实践和价值三个角度进行反省。认识角度是对关系的客观描述,实践角度是对关系改善与发挥作用的思考,价值角度是对关系改变或发生作用的结果的思考。4、对个人经验的反思教师对个人经验的反思有两个层面,一是对个人日常教学经历进行反思使之沉淀成为真正的经验,二是对经验进行解释从而获得提升。如果教师不去挖掘和使用教学反思的判断、反省与批判的权限,教师的教龄再长,教学经历再丰富,也不一定与教师个人的独特经验成正比。如果不对教师个人经验进行反思,那么这些经历将一直是懵懵懂懂的,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不断地经历着,又不断地忘却这些经历,致使教师的经验系统中缺乏由自己反思所形成的、归属于自己个人所有的独特经验,从而使得教师那些具有极大潜在意义的经历失去了应有意义。可见,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把他的经历升华为真正的、富于个人气息的经验,并且不断使自己的经验体系得到拓展。如果教师只对个人经验做出描述性的记录而不进行解释,那么这些经验就无法得到深层次的解读,经验形成过程的同时应该是解释和理解的过程,重新阅读经验的过程也仍然是解释和理解的过程,每一次的阅读过程就是一次重新理解和创造的过程。四、研究教学反思的创新方法教学反思作为教学常规的内容之一,对每一位教师来说并不陌生。教学反思重点是创新,而如何创新教学反思并将其应用于教学过程实践,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对教学反思进行归纳创新,在工作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创新“生成”反思,突破预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般是教师通过预设教学情景,根据预设的教学思路,逐步引导学生导出结论。教师的授课、对学生的提问经常会带有暗示性或提示性,不管是常规课或展示课等都是这样准备的。这样做应该来说,教师教的感觉往往很好。有时教师会让学生划出重点难点,课堂也有活动,但由于均是根据预设没有创新,学生也按部就班,教师也很难写出高质量的教学反思。而实际上课堂的教学却是生成的。学生是一个活动的个体,特别是现代的学生,由于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多,学生对信息的掌握并不比教师差,甚至在某些方面掌握比教师更全面,学生对教师权威的质疑也在增加。若一味地按预设来进行教学,一方面会自动降低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一方面学生也会渐渐失去学习该学科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生成性反应,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情况对预设的教学过程进行适应的调整,或就事论事,或中断原有的教学重新设计。而对这种生成式的教学反思,教师的印象肯定会更深刻,写出的反思价值也更高。2、创新“意外”反思,“节外生枝”课堂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动态的过程,在课堂出现令教师始料不及的偶发事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可以说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好,意料不到的课堂意外也很精彩。即使再有预见性的教师,也不可能预料到所有的偶发情况的出现,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为突发性的情况预先设计好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步骤。所以对课堂“意外”的处理,不管是教师出“洋相”下不了台,或是随机应变,化解窘境,甚至因势利导创造性地应用,对教师来说都是一笔很好的财富,值得教师反思和总结。教师对“意外”事件的反思要认真、创新,既要研究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