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行为偏差生产生原因以及转化措施“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 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所谓行为偏差生,是指学习习惯 差、行为习惯差、两者均差的学生。具体表现为:思想品德不高 尚,缺乏爱心、责任感和义务感;心理健康不健全,言行不能统 一,叛逆性过强;行为习惯不良,自由散漫,意志薄弱,自控能 力差,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和辅导, 将对孩子的发展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 们如何才能转化行为偏差的行为呢?我们应该找出产生这种现 象的原因。当代中学生行为偏差产生的客观原因。主要包括:1、家庭不良教育的影响。人们知道,影响和决定人的发展 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和教育,而从人出生到社会化过程,又集中 到环境和教育这两个方面的影响。我们也知道,一个人的成长除 了有自我教育以外,主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而作为未 成年的青少年学生,由他们的身心和成长规律特点,决定家庭对 他们的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可以说家庭是影响青少 年学生发展之要素的一个“综合体”,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个老师。尽管家长文化程度高低并不与青少年 出现偏差行为成正比,但目前家长整体文化素养较低而导致教育 子女失当这一点却是不容置疑的事。目前存在的问题是:(1)父母自身素质较差,家风不正一种是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不少家长人生观,世界观, 价值观差,滥交不良朋友,说话做事不注意场合身份,作风不正, 行为不轨,这往往是孩子形成不良品行的温床和染缸,家风不正 还表现在对孩子不良行为的默许,支持,甚至唆使孩子犯错误, 促使孩子不良品质进一步发展。另一种是家庭成员之间对孩子的 教育不一,使孩子感到行为无准则可依,是非观念模糊,有的父 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致使孩子长期放任自流,在 这种情况下,容易受坏人勾引而变坏。2对子女期望过高。不少家长观念陈旧,以家长的“思维方式”要求孩子达到规 定目的,殊不知当孩子的能力,自身愿望达不到家长“定式”时, 就反过来影响学习,行为上更出现偏差。3在教育方法上单一。重言教,轻身教。一是发现孩子有不规行为,即打骂齐下,信奉“棒头出孝子”。二是溺爱孩子,给钱给物,使孩子养成好吃懒做,称王成霸 的恶习。三是放任不管,推向社会。随着社会发展,离婚率上升,离 异父母子女增多,这些少年受到继父母冷落与歧视,个别的 会被遗弃,使他们游荡街头,无家可归,失去家庭的温暖和 父母的爱,在坏人的教唆下,很可能走向歧途。4在投资形式上重“物质”轻“精神”。相当部分家长重视 孩子的身体营养健康,往往忽视孩子的精神健康,缺乏富有新意 的,适应青少年生理,心理变化的教育,从而导致家庭教育“物 质超前,心理滞后”的后果。5在教育内容上重“应试”轻“素质。孩子回家家长问的最 多的一句话是“这次考几分?”,为了让孩子取得好成绩,考重 点中学,规定孩子不准参加课外阅读,不准参加文体活动,不让 参加家务劳动,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的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 很差,尽管社会一再呼吁警惕“高分低能的畸形儿”产生,但片 面追求升学率在家庭教育中仍然成为当前的一个突出顽症。2、社会负面效应的影响。1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对青少年人生 观,价值观的影响。受上述思潮影响,在中学生行为偏差中好逸 恶劳、相互攀比、追求高消费、追求不劳而获现象比较严重,吃 要高档,穿要名牌,家庭条件不许可时就去偷窃敲诈。2传播媒介的失误。大众传播媒体是社会的工具,应该担负起维护社会善良风俗 的使命,遗憾的是,现在很多的影视渲染暴力、色情,有的似乎 特别偏重于反社会新闻的报道,有的为招徕读者对犯罪的细枝末 节添油加醋,可谓是制造不道德和罪恶的渊源。这些消极文化阻 碍了青少年社会化的健康过程,导致青少年的价值观,审美观, 功利观,荣辱观的变态。3以权谋私,损公肥私,弄虚做假,贪污以及搞关系,走 后门等不正之风对学生心灵的污染。当然,除思想原因外,青少 年业余生活贫乏,某些政策的消极影响等也是造成他们行为偏差 的原因。4行为偏差学生之所以其行为恶性发展,与其不良交往息 息相关,与其不良的校外生活密切相关。他们交往面越广,交往 伙伴越复杂,交往伙伴的品质越坏,交往活动就越频繁,行为偏 差乃至堕入犯罪泥坑也越迅速,陷入程度也越深。不良交往必然 导致思想,感情行为的变态互动,他们经常纠合在一起,广泛互 通各类不良信息,从而在行动上拒绝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的约束, 在思想上泛起积淀在心底的观念沉渣,排斥一切良性健康体,片 面地探求感官刺激,行为偏差甚至违法犯罪也就向反射链条系统 化发展。3、学校教育失误的影响。1学校教育功能偏颇对青少年行为偏差的影响。当前,学校 的德育、美育和符合学生个人兴趣,个性发展的教育始终没有占 到应有的位置,无论在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师资配备,管理安 排上,“分数目标”都体现在最突出的位置上,并成为测量学生 好坏的主要标志。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实际上成为以分数责任 制为目标的企业化管理,是一种单纯分数效益(如同企业的经济 效益)管理模式,忽视了对学生德育的教育,行为规范的教育, 社会公德的教育。2学校自身在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上片面、简单,导致学生 行为偏差。学校教育往往重“治标”轻“治本”,重“堵塞”, 轻“疏导”,未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时,学校处理问题上的偏 私不公正,会使矛盾激化,造成学生对立情绪,影响教育效果。 此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脱节,形成教育的合力,不能有效 地发挥学校的作用,也是一个原因。如何才能转化这些行为偏差生的偏差行为呢?一教师要摆正心态,对行为偏差生一视同仁没有天生的行为偏差生,也没有绝对的优秀学生,他们差异的出现 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造成的。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除去对 行为偏差生的偏见:如排座位时坚持以身高定前后;班级活动时不要 忘记给他们施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要像对待优秀学生一样去尊 重和引导他们,重新对他们充满“期望”。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给予行为偏差生更多的情感关怀受心理行为特征的制约,行为偏差生往往有意无意拉开自己和教 师之间的距离,形成一道深深的“心理鸿沟”,要“转化”先“感化”。 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们,只有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行为偏差生多 一份关爱,多一分尊重,少一份歧视,少一份斥责,把更多的爱心倾 注在他们身上,处处给他们体贴和温暖,就能感化他们“冷漠”的心。 只要我们爱得真诚,必然会得到“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效果。三用心捕捉亮点,扬长去短行为偏差生只是在某些思想行为上存在偏差问题,他们身上还有 许多的“闪光点”。但由于其“闪光点”比较微弱,常常被大量的消 极因素所掩盖。作为教育者一定要细心地观察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还有,如某些行为偏差生或有文艺、或有体育、或有绘画等一技之长; 某些行为偏差生思想活跃、思维敏锐;某些行为偏差生关键在于 我们能否以辨证的思想、敏锐的眼光、深刻的洞察力去发现、挖掘他 们身上这些“闪光点”,给予表扬,并借题发挥,加以利用,为他 们提供表现“闪光点”的机会,让学生在赞美的阳光中感受到成功的 喜悦并受到鼓舞,从而迸发出自新、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在表扬 他们“闪光点”的同时,诚恳地指出他们的缺点,从而帮助他们克服 行为偏差问题。当然,对行为偏差生的教育还应注意准确性和启发性, 注意批评的语气和场合。兴义市茗实验学校二0一三年九月十日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