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际交往的功利性杨恒【摘 要】 目的 :论述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是否以自身 利益为主而忽视“人”的本质或反之。方法:将人际交往的功利 性和社会奉献论作比较。深入了解人际交往的目的以及意义。结 果:“人际交往的功利性”大于人际交往中的所谓“人”的本质 和意义。结论:人们通过各式各样的手段达成人际交往的目的, 满足自身的利益。人际社会中人际交往的功利性大于“人”的本 质性(奉献社会论),人际交往这一社会产物是获取功利性的工 具之一。但不排除人际交往对社会的奉献,【关键词】 人际交往,功利性,人的本质,奉献社会论。【引 言】 人类在不断发展,经济、文化、教育等各反面也 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迎合了社会的需要和大众社会的需求, 以此同时,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成为社会的主要对象, 有了人的存在,交往也不可缺少,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都 在不断重复着交往活动,学习、工作、农事等各个领域都存在着 社会交往,然而;在交往过程中,在社会发展下交往成为许多人 所必有的活动,那在这些活动中,会不会对有些人产生利益和弊 端?也就是我所论述人际交往的功利性。人际交往是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肢体的各个动作、文 字、表情等表达手段将各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都把自己 的得失和名利作为与之交往的前提,于是在传输信息的过程中从 而产生了人际交往,也产生了交往的功利性。【综 述】 人类有自然属性,是先天带来的,在社会生活中,自身利 益和自身需求贯穿了人的成长历程,经社会心理学家研究提出: 产生私立的欲望是指人类从出生后 3 岁死去,包括:儿童时 期,急切对玩具的获取满足自己对玩具的欲望;明理时期,对食 物渴求的愿望和对异性的交往;成年时期:对事业及金钱的追求 (合法与不合法)以及老年时期:对生命的匆匆力求时光倒流, 采取各种手段满足欲望。因而人际沟通这一社会发展的必然产 物成为了人际交往为功利性出发的必然工具。然而人必然也会产生社会属性,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 自然属性也会依托在人类身上和精神上,但这是后天行为,经过 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的变迁产生的不自愿行为。在人际交往中为私 立现象而出发的对应面则是以人的本质行为而出发,做到对社会 的贡献,对人类的利益着想,实现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在生活中我们分析表明;人际交往不是人一出世就可以实 现的,况且在成长经历至今大多数社会的人们殊不知交往的原则 从而达不到目的的去交往,所以明白交往的原则和目的才能更好 的实现交往的目的。心理学家安德森经研究发现,在人们最受欢迎的性品质中, 排在前面的竟是真诚、诚实,忠诚、守信。而这些原则是人们最 喜爱也是人们容易接受的,欲与之交往须坦诚相待的对待别人, 从而别人也会坦诚相待对你。可想;诚信原则在交往中起到不可 忽视的作用;不作假、不期满,才能被别人接受,自己才能靠近 与之往来。然,在交往时遵循这些原则,只要是作为一个平凡的人, 大多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和立场作为出发点靠近欲和他往来的 人,从中获取一定的好处而满足自己自私的欲望。曰:“人不为 己,天诛地灭”与“人为财死,鸟为死亡”没有一个全全唯为别 人着想而忽视自身利益的人,在为别人付出之前多以自己的利益 后果为出发点,后果重则轻之,后果轻则重之。平凡的人都知道; “人世一生短短几十个春秋,不为图所利益,死后什么也没有, 别做损人利己、损人又损己,只要做到既不损人而又利己就可以 了“,毕竟我们不是清高”总之利益为重,把我好一个“度”则 可。如果交往没有功利性,那么怎会有那么多的贪官?总之;稳 住阵脚即可。谈到这里;人际交往功利性的反方“社会奉献论”者则认 为,若人皆为如此,那么社会何谈和谐,那么怎么还会有那么多 的人去奉献、不留名的做善事?奉献是指不获取利益而又帮助社 会及人类的表现同时满足自己物质或是精神上的空虚感。所谓一 切无偿的付出多以名垂前世,芳留百世为出发点,而社会的发展 以及从众的思想使他们不去理会所付出的将一定得到回报,或许 是他们积蓄太足,可怜世人,但还是有自身的利益做出发点,凡 是也有个“度”。 没有一个全全唯为私利着想而忽视社会利益 的人,在为自身利益为重之前应以社会的利益后果为后盾,后果 重则轻之,后果轻则重之。人类在自身利益的驱使下,大多数人 都撒了谎,而这些假话却掩盖了人的自私论,但怎样都掩盖不了 人本身的私欲,在人际交往中为自身利益为出点的同时,当然也 有为社会付出的,无论怎样,总之;稳住阵脚即可。【参考文献】:1 教书育人2008 年第 18 期2 普通心理学应用教程喻国华、徐俊贤3 人际关系心理学齐藤勇注:以上论述属个人见解,非大众所认之。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