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7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5页 / 共47页
第6页 / 共47页
第7页 / 共47页
第8页 / 共47页
第9页 / 共47页
第1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 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A心理过程 B认识过程C心理现象 D心理特征2.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结构主要包括A认识、情感和意念过程B感知、记忆、思维、想象C能力、气质和性格D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自我调节系统3.反映的最高形式是A表象 B想象C思维 D意识4.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下列哪两部分?A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 B意志过程和情绪过程C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 D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5.心理活动又被称为A心理现象 B.心理过程C理性活动 D.心理状态6.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来研究,这是遵循了心理学研究的A.客观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 D.个别化原则7.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是A.观察法 B.实验室实验法C.自然实验法 D.调查法8.心理学体系的三分法最早可追溯到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冯特9.心理学体系的二分法是把心理分为A.心理过程与个性 B.情感与意志 C.认知与意向 D.内容与形式10.以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心理学流派是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人本主义 D.认知主义11.弗洛依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的根本出发点来自人的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无我二、填空题1.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 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2.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和 两大部分。3.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 过程和意志过程。4.个性是个人的整个精神或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 的总和。5.个性心理持征包括能力、 和性格。6.个性结构包括 和个性心理持征。7.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 。8.动物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劳动和 是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9.黑猩猩利用木棍从竹筒中取到糖块、属于心理发展水平的 阶段,10.科学心理学的创立依赖于哲学、生理学和 三大基础学科的发展。11.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华生的行为主义及马斯洛的 被认为是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三大理论流派。三、名词解释1.心理学2.客观性原则3.调查法4.测验法5.自变量6.内省法四、简答题1.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范围?2. 心理过程包括哪些结构成分?五、论述题1. 试述意识及意识的特征。2.试述弗洛依德的心性发展理论。3、试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C 3.D 4.D 5.A 6.C 7.C 8.B 9.C 10.A 11.A二、填空题1.1879年2.个性3.情绪情感4.心理特征5.气质6.个性心理倾向7.思维8.语言9.具体思维10.物理学11.人本主义三、名词解释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2.客观性原则是拽研究者要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3.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其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其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4.测验法是指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的研究方法。5.自变量是在实验法研究中实验者安排的刺激情境或实验情境。6.内省法是通过“自我”对其内在经验感受的观察和分析来进行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方法。四、简答题1.人的心理现象是复杂多样的,主要包括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方面。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主要有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在人的行为活动之中。个性是人的整个精神(或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及个性的自我调节系统。2.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其包括统一在人的行为活动之中,不可分割的认识、情绪情感、意志三个过程。其中,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相思维等;情绪情感过程包括原始情绪(快乐、悲哀、愤怒、恐惧等),情绪的心境、激情、应激状态,以及高级的社会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意志过程包括作出决定制定行动计划(或采取决定)阶段与执行计划(或采取行动)阶段。五、论述题1.意识是心理的、高级的、完整的形式,它是人的劳动中,和语言一起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人所独有的、凭俗语言实现的心理反映。意识的基本持征是:自觉性先有正确的动机、明确的目标、周密的计划、具体的方法和手段,然后再行动。能动性人不是消极被动的反映朗是积极的、主动的反映,有意识的、主动的调节和支配实践活动。社会历史制约性社会意识与个体意识以及人的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变化等都受社会因素制约与影响。第二信号系统(即以词语为信号的条件反射活动系统)与抽象逻辑思维活动特点。2.弗洛依德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过程就是其性本能发展的过程。控制人的性本能的能量是里必多(Libido),在儿童发展的不同时期,里必多投放的部位不同,这一部位称为“欲带”或“动欲区”。根据“欲带”的变化,儿童人格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1)口唇期(01岁),婴儿的活动大部分以口唇为主,口唇区域成为快感的中心。(2)肛门期(13岁),幼儿由于对排泄解除压力而感到快感,肛门一带成为快感中心。(3)性器期(35岁),这一时期里必多集中在生殖器上,性器官成为儿童获得快感的中心,男孩子会对母亲产生性的情感即“恋母情结”,女孩子会对父亲产生性的情感即“恋父情结”。(4)潜伏期(512岁),这一时期里必多处于休眠状态,儿童将上一阶段以父亲或母亲为对象的性冲动转移到环境中的其他事物上去,如学习、体育、游戏等。(5)生殖期(1220岁),这是人格发展的最后阶段,发生在随之而来的青春期,男女儿童在身体上和性上趋于成熟,性的能量和成人一样涌现出来,异性恋的行为明显。弗洛依德认为,由于“固恋”和“倒退”,很少有人能够在人格发展方面达到真正的生殖期人格这个理想水平。“固恋”是指由于里必多不能满足或过分满足而停滞在早期的发展阶段上;“倒退”则是由于里必多受到挫折而退至先前的发展阶段。3.(1)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而且随着认识过程的深化,情感也会变化;另一方面,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它可以提高认识过程的积极性和认识活动的效率,也可以降低认识过程的积极性。 (2)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一方面,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只有认识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意志活动时正确确定目的、制定计划、预见行动的进程;另一方面,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使人在认识过程中更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不断克服困难,使认识更加深入。 (3)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人的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积极的情感可以提高人的活动的积极性,成为意志的动力;消极的情感则会妨碍意志活动的进行。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意志坚强的人可以控制消极的情感,相反则会为消极情感左右。第二章 心理的实质一、单项选择题1.视觉中枢位于A大脑皮层额叶 B.大脑皮层顶叶C大脑皮层枕叶 D.大脑皮层颞叶2.下列哪种选项属于条件反射?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C膝跳反射 D.信号反射3.传入神经元也称为A联络神经元 B感觉神经元C.运动神经元 D中间神经元4.脑神经属于下列哪一类神经?A周围神经 B中枢神经C交感神经 D副交感神经5.下列哪一种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A见风流泪 D乐极生悲C谈梅生津 D望梅止渴6.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来、是下列哪种反射?A无条件反射 B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C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D本能的反射7.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A.精神活动 B意识活动C反射活动 D技能活动8.“狼孩”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A遗传因素 B缺乏营养C狼的影响 D缺乏社会性刺激9.下列哪种属于感应性反映水平?A草履虫趋利避害反应 B蜜蜂对花的反应C鸟的条件反射 D猩猩的条件反射 二、填空题1.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的心理的实质即指心理是 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2.大脑皮层主要分为 、顶叶、额叶和枕叶四个区,其中 是视觉中枢。3.人的神经系统是由周围神经系统和 两部分构成的;其中周围神经系统又分为脊神经、脑神经和 三部分。4.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学习训练的反射,其生理基础是大脑皮层的 。5.反射可以分为条件反射和 两类,条件反射又分为第信号系统和 两种。6.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或通路),它是由 、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 等构成的。三、名词解释1.反射2.反射弧3.强化4.泛化5.分化6.动力定型7.第一信号系统8.第二信号系统9.非条件性抑制10.外抑制11.超限抑制12.条件性抑制13.消退抑制14.分化抑制15.相互诱导16.反映17.感应性四、简答题1.简答人的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及功能?2.试述工具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关系。3、简答斯金纳的强化时程表。五、论述题1.试分析人的心理的实质。2.试分析劳动与言语和语言在人的意识形成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D 3.B 4.A 5.C 6.B 7.C 8.D 9.A二、填空题1.客观现实2.颞叶 枕叶3.中枢神经系统 植物性神经4.暂时神经联系5.无条件反射 第二信号系统6.感受器 效应器三、名词解释1.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最基本的方式,是有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一定的外界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 2.反射弧是执行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一般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3.强化是指在刺激到反应的联结过程中,通过施加满意刺激或撤除厌恶刺激可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4.任何一个刺激物一旦成为条件刺激物后,在初期不仅本身能引起条件反射,就是和它相近似的刺激物初次作用时,也会产生条件反射,这种现象称为泛化。 5.条件反射形成的后期,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物和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物做出不同的反应,这种现象叫做分化。 6.本来是由一连串刺激形成的一连串反应,训练巩固以后,只要开头刺激出现,后面一连串反应就可以依次出现,巴甫洛夫称这种现象为动力定型。 7.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