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冬病夏治的穴位简介冬病夏治知识解读1、冬病夏治理论依据 冬病夏治始于黃帝内经时代,是经典中医理论“不 治已 病,治未病”、“春夏养阳”、“择时施治”在临床的具体运用,其作用已被 上千年的 临床所验证。内经上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此时治疗某些 寒性 的疾病,可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可预防其在冬季复发 或减轻其 发作症状。2、三伏贴治病的原理三伏贴,是中医的独特疗法,是冬病夏治疗法中的主要方式。在三伏天将该帖 敷贴 于有效穴位,达到增强机体功能、有效预防冬季易发疾病的的。初伏、中伏、末伏的 第一天是三个庚日,在时间治疗学上,庚日属金,为驱散内伏寒邪最好 节气日期。中医 认为,人体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经络是运行气血及调节脏 腑功能的通道。三伏 贴中的有益成分属热性、阳性,贴敷于治疗穴位可激发阳气、 鼓舞正气、祛除病邪、平 衡阴阳、清肺益肾、健脾化痰、止咳平喘、提高免疫力、 祛除体内陈寒,并为肌体储备 阳气。阳气充足则疾病多发季节不易被外邪所伤。3、三伏贴适应症 1、咳嗽、咯痰、咳喘、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 染、 急性支气管炎 2.脑血管疾病(中风、失眠等)的防治 3.消化 疾病如胃炎、消化 不良等4. 心血管疾病 5、儿童免疫力低下,反复感冒、早期咽炎、其他各类咽炎、鼻炎 6、风湿骨痛如颈椎病、各种关节疼痛 7.成年人的亚健康4、需要注意及告之病人及家属,贴药前要清洁皮肤,注意保持皮肤干燥,贴敷后最好当天不洗、= 、CDQ 澡。,有严重皮肤病、过敬性皮肤者禁用。 ,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不同,一般成年人贴23 小时, 一个疗程为 35 年,可以连续 23 个疗程。,贴药后局部有热、凉、麻、瘙痒、蚁行感或轻中度疼痛属正常 现象,应避免过度 挠抓,如贴敷处有烧灼或针刺样剧痛,患者 无法忍受,可提前揭去药物,并不影响 疗效。,疼痛的程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皮肤的个体差异有一定 的关系,婴幼儿、青壮年妇女多疼痛反应较剧,老年患者 则多能忍受,烧灼性疼 痛,敷药儿分钟后墩感者即可产生, 除去药物后可能持续一段时间。,如在贴敷药物处出现水泡亦属正常现象,是穴位贴敷疗法 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水泡可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任其自 然吸收。水泡较大者可以 消毒三棱针从水泡下端挑破,排 除水液,或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出泡液,外用消毒敷 料覆盖。 操作过程中尽量保持水泡处皮肤完好。,贴敷期间,禁食生冷、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禁食海鲜、牛肉、 羊肉等食物,以 免助热生湿。,需要提醒的是,中医贴敷也不是万能的,它只是疾病治疗的 一种手段,不能完全 替代其他治疗,因此原本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中医贴敷期间也不要盲LI减 药、停药。另外冬病夏 治治疗是一种防治疾病的治疗方法,所以对疾病不一定立竿 见 影。5. 主要选穴 主穴:大椎、肺俞、肾俞、中府、膻中、天突、足三里 呼吸道疾病:兼喘者加 定喘,咽炎者加照海 消化道疾病:胃俞、脾俞、中皖脑血管疾病 1中风加内关、三阴交、曲池2.失眠者加神门、照海心血管疾病:加心俞、厥阴俞颈椎病及各个关节疾病:大杼、绝骨、局部选穴 亚健康疾病:女性加关元或气海或血海、三阴交 男性可加命门、三阴交大椎:取穴:第 7 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运行规律:循督脉上传头颈。功能作用:益气壮阳。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肺俞:位置在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 寸,是足太阳膀胱经第 13个穴位,为背俞 穴。 肾俞:位置:在笫二腰椎棘突旁开1. 5寸处。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中府:别名膺中外俞,手太阴肺经穴。属于十二经脉中手太阴肺经,为肺募 穴。正坐或仰卧,在胸部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 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 6寸 处。膻中: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四内间隙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为任脉之穴。 天突:天突穴为任脉、阴维任脉交会穴,仰靠坐位取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 线上 胸骨上窝中央。足三里: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 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 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 积、癫 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赢瘦。是“足阳明胃 经”的主要 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 机体免疫力、增 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 邪的作用。定喘:定喘为经外奇穴之一,位于背部,笫七颈椎棘突下,大椎旁开0.5 寸。 功能止咳平喘,通宣理肺,故名定喘。主治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白日咳,落 枕,肩关节软 组织损伤等。照海:穴位名,属足少阴肾经笫六个穴位。为于足部内测部内踝正下凹陷处 胃俞:胃俞为足太阳经经穴,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主治胸胁痛,胃皖痛,呕吐,腹胀,肠鸣。是胃的背俞穴。脾俞:脾俞为足太阳经经穴,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主治腹胀,黃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背痛。中皖:中皖,经穴 名。 出针灸甲乙经。脉经名中管。别名上纪、太仓、胃皖。属任脉。取法: 在脐上 4 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内关:内关,内在之关要,在灵枢经脉 中乂称为 “两筋间”。因位于腕臂内侧,掌长肌腱与橈侧腕屈肌腱之间,腕横纹上 2 寸处取穴, 手厥阴之络由此别出沿本经通过肘关,肩关上行系于心包络。穴归手 厥阴心包经,为本 经络穴,乂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主治本经经病和 胃、心、心包络疾患以及 与情志失和、气机阻滞有关的脏腑器官、肢体病变广泛应 用于临床。三阴交:三阴交穴,十总穴之一。位于足太阴脾经穴位,位于小腿内侧,踝关 节上 三寸。此穴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因此应用广 泛,除可健 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曲池: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踝连线中 点。完全屈肘时,当肘横纹外侧端处。神门: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之一,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 腕屈 肌腱的挠侧凹陷处。主治心病,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癫狂痫,胸 胁痛等疾 病。心俞:心俞是经穴名,属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厥阴俞:厥阴俞是足太阳膀胱经穴,在背部,当笫4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心包的背俞穴。大杼:足太阳膀胱经穴。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八会穴之 骨厶会。绝骨:乂名悬钟。足少阳胆经。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 3 寸,腓骨前缘 稍 刖方。关元:关元,经穴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 寸。属任脉。足三 阴、 任脉之会。小肠募穴。气海: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 耻骨 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 的位置,即为此穴。血海:是足太阴脾经的一个普通脸穴,在大腿内侧,離底内侧端上2 寸,当股 四头 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屈膝取穴。命门:经穴名.命门穴位于督脉腰椎二、三棘突间。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