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 针灸学针灸学绪论1. 针灸学: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针刺技术和治疗方法,探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阐明针灸作用机理的一门学科。2. 最早的针刺工具:砭石3.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反映出了经络学说的雏形4. 黄帝内经是对战国以前针灸学术的一次大总结,创立了针灸理论体系。5. 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除灵枢外首推针灸甲乙经,是继内经后对针灸学术的又一次 大的总结。6. 杨继洲编撰的针灸大成是继内经、针灸甲乙经之后对针灸学术的第三次大总结。7. 备急千金要方中绘制了五色“明堂三人图”,成为历史上最早的彩色经络腧穴图,发现并 取用阿是穴,还创用指寸法取穴定位。8. 北宋时期针灸学家王惟一撰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第一章经络总论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包括经脉和络脉。经络系统:是由经脉与络脉相互联系、彼此衔接而构成的体系。 第一节经络系统的组成r十二经脉经脉4十二经别十二经筋1. 经络系统十二皮部r十五络脉络脉*孙络,浮络十二经脉:系指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为“正经”。 三要素:十二经脉由手足、阴阳、脏腑。2.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1)十二经脉左右对称的分布在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2)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上肢内侧为手三阴经,下肢内侧为足三阴经。 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上肢外侧为手三阳经,下肢外侧为足三阳经。(3)手足阳明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 在后。7 针灸学8寸以上,(4) 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 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肾经膀胱经背部3.经脉的属络表里关系:阴经主里,属脏络腑,阳经主外,属腑络脏4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经脉名称属络的脏腑联络的器官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属肺,络大肠,胃上口喉咙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下齿,口,鼻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鼻,上齿,口唇,喉咙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注心中挟咽,连舌本,散舌下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上肺挟咽,系目系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抵胃咽,目内、外眦,耳,鼻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络肾络脑,目内眦,耳上角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上贯肝,入肺中,络心循喉咙,挟舌本手厥阴心包经属心包,络三焦手少阳三焦经属三焦,络心包耳后、上、中,目锐眦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目锐眦,耳后、中、前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胃,肺阴器,目系,环唇内5. 经脉的循行走向食指端鼻旁足大趾内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心中J交接足小趾端目内眦;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 胸中J交换J无名指端目外眦足大趾外端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走向规律:手三阴从胸走手,手三阳从手走头,足三阳从头走足,足三阴从足走腹7 针灸学6. 循行的交接规律(1)相表里得阴经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换(2)同名得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换(3)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换7. 奇经八脉: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共8条,故称奇经八脉。8. 一源三歧: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而分别循行于人体的前后正中线和腹部两侧,故称为一源三岐。9.奇经八脉中有督脉和任脉,其各有所属的腧穴,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十四经。10十五络脉:十二经脉的别络均从本经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络穴分出;任脉的别络从鸠尾分出后 散布于腹部;督脉的别络从长强分出后散布于头,左右别走足太阳经;脾之大络从 大包分出后散布于胸胁。11.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特点:(1)加强了十二经脉的内在联系,更加强了经脉所属络的脏腑在体腔深部的联系(2)补充了十二经脉在体内外循行的不足,扩大了经穴的主治范围,使得十二经 脉中的阴经和头部发生了联系。13. 六合:十二经别按阴阳表里关系会合成六组,故有“六合”之称。14.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系,十二经筋行于体表,不入内脏。15.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作用:是机体的卫外屏障,起着保卫机体、抗御外邪和反应病症的作用。16. 经络的作用: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抗御病邪、保卫机体。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第二章腧穴总论第一节腧穴的分类和命名1.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人体的腧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的施术部位。2. 分类: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十四经穴:是指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四经脉系统的腧穴。362个。奇穴: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脉系统的腧穴。阿是穴: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病变局部或其他反应点等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 针灸学第二节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1.腧穴的主治特点: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近部取穴远部取穴随症(证)取穴 双向良性、相对特异性睛明治疗眼疾合谷穴治疗头面部病证天枢可止泻、通便中脘治疗胃痛足三里治消化系统疾病至阴能矫正胎位2.分经主治规律:宁失其穴,不失其经。定经不定穴第三节特定穴1. 特定穴: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的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称为特定穴。2. 特定穴类别:四肢五输穴、原穴、络穴、下合穴、郄穴、八脉交会穴(肘膝关节以下为主)躯干一一背俞穴(背部)、募穴(腹部)周身八会穴、交会穴3. 特定穴的意义和内容:(1)五输穴: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源)、经、合”穴,称“五输穴”,简称“五输”,与五行相配,又称“五行输”。60个五行配属:“阴井木”,“阳井金”五输井荥输经合阴经木火土金水阳经金水木火土分布:原文自然界水流脉气状况腧穴位置所出为井水之初流经气所出,脉气浅小手、足之端所溜为荥水之微流经气流动,脉气稍大本节之前所注为输水流较大脉气渐盛,脉气较大本节之后所行为经水之畅流经气通畅,买起较盛腕踝关节以上所入为合百川入海经气盛大,脉气充盛汇合于脏腑肘膝关节附近难经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2)原穴: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称为原穴,又称十二原。 12个 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与脏腑元气关系密切。 十二原穴多分布于脚腕关节附近。 阴经上的原穴与五输穴中的腧穴同穴名、同部位,输原合一。(3) 络穴: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 1个腧穴,称之为络穴,又称“十五络穴”。15个? 针灸学部位: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穴鸠尾位于上腹部;督脉络穴长强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络大包穴位于胸胁部(4)郄穴: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维、阳维、阴跷、阳跷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称为郄穴(5)背俞穴: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称为背俞穴,又称为“俞穴”。位于腰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第1侧线上。12个(6) 墓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墓穴,又称为“腹募穴”。12个(7)下合穴: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下合穴共有6个,其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经,与本经五输穴的合穴同名 同位;大肠、小肠的下合穴都位于胃经,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经。(8) 八会穴:脏、腑、气、血、筋、骨、脉、髓等精气会聚的8个腧穴,称为八会穴。八会穴分散在躯干和四肢。其中脏、腑、气、血、骨之会穴位于躯干部;筋、脉、 髓之会穴位于四肢部。8个(9) 八脉交会穴: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相通的8个腧穴,称为八脉交会穴,又称“交经八穴”。八脉交会穴均位于脚踝部的上下。(10)交会穴:两经或数经相交会的腧穴称为交会穴。多分布于头面、躯干部。第四节 腧穴的定位方法1.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等。第2肋:平胸骨角水平,锁骨下可触及的肋骨即第二肋。第4肋间隙:男性乳头平第四肋间隙。第7颈椎棘突:颈后隆起最高且能随头旋转而转动者为第7颈椎棘突。第2胸椎棘突:直立,两手下垂时,两肩胛上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第3胸椎棘突:直立,两手下垂时,两肩胛冈内侧端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第7胸椎棘突:直立,两手下垂时,两肩胛下角的水平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第12胸椎棘突:直立,两手下垂时,横平两肩胛下角与两髂嵴最高点连线的中点。第4腰椎棘突:两髂嵴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第2骶椎:两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骶管裂孔:取尾骨上方左右骶角,与两骶角平齐的后正中线上。肘横纹:与肱骨内上髁、外上髁连线相平。腕掌侧远端横纹:在腕掌部,与豌豆骨上缘、桡骨茎突尖下连线相平。腕背侧远端横纹:在腕背部,与豌豆骨上缘、桡骨茎突尖下连线相平。7 针灸学2.骨度折量定位法部位起止点折量寸度量法说明头面部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12直寸用于确定头部腧穴的纵向距离眉间至前发际正中3直寸用于确定前或后发际及头部腧穴的纵 向距离前额两发角间(头维)9横寸用于确定头前部腧穴的横向距离耳后两乳突之间(完骨)9横寸用于确定头后部腧穴的横向距离:胸 腹 胁 部胸骨上窝(天突)至胸剑联合中 点(歧骨)9直寸用于确定胸部任脉腧穴的纵向距离剑胸结合中点(歧骨)至脐中8直寸用于确定上腹部腧穴的纵向距离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曲骨)5直寸用于确定下腹部腧穴的纵向距离两肩胛骨喙突内侧缘之间12横寸用于确定胸部腧穴的横向距离两乳头之间8横寸用于确定胸腹部腧穴的横向距离腰背部肩胛骨内侧缘至后正中线3横寸用于确定背腰部腧穴的横向距离上 肢 部腋前、腋后纹头至肘横纹(平尺 骨鹰嘴)9直寸用于确定上臂部腧穴的纵向距离肘横纹(平尺骨鹰嘴)至腕掌(背)侧远端横纹12直寸用于确定前臂部腧穴的纵向距离下肢部耻骨联合上缘至髌底18直寸用于确定大腿部腧穴的纵向距离髌底至髌尖2直寸髌尖(膝中)至内踝尖15直寸用于确定小腿内侧部腧穴的纵向距离胫骨内侧髁下方阴陵泉至内踝 尖13直寸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平髌尖)19直寸用于确定大腿前外部腧穴的纵向距离臀沟至腘横纹14直寸用于确定大腿后部腧穴的纵向距离腘横纹(平髌尖)至外踝尖16直寸用于确定小腿外侧部腧穴的纵向距离内踝尖至足底3直寸用于确定足内侧部腧穴的纵向距离: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