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0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5页 / 共30页
第6页 / 共30页
第7页 / 共30页
第8页 / 共30页
第9页 / 共3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三化学第五单元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我将从五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一个重要的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在此之前,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做了理论铺垫,故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为了学生全面发展,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及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二、学情分析 初三年级学生大多处在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过渡。他们的归纳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均已初步形成,并且他们已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能自主学习和探究。三、教法分析 本节课以引导探究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体现学科特点,发挥实验的作用,以实验和讨论为主,然后总结归纳。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四、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猜想假设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化学反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生成的四氧化三铁质量是否与燃烧的铁丝的质量相同?那么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总质量有什么关系呢? 设计意图: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只知道物质经过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但是没有涉及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学生就会积极的思考由此产生学习动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提出不同的假设与猜想: A、认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B、认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C、认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设计意图:学生得到问题后,根据各自经验和知识不同,一定进行猜想与假设,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二)、实验探究 1、确定探究内容、设计实验方案 为了减少探究的盲目性,先引导学生确定探究内容。探究实验一: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探究实验二:敞口条件下盐酸和大理石的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2、分组实验、分析讨论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相互交流后,各组分别汇报自己小组的实验情况,包括描述实验现象,对两次称量结果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通过实验结果的交流,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资源共享的品质,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三)、演示实验 密闭条件下,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前后质量测定。 设计意图:在上面学生活动中出现等与不等两种结果,教师演示这两个实验,让学生经历初次探究的挫折后,分析原因(特别是在敞口和密闭条件下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前后质量测定),优化设计,再次探究,最终得出规律。(四)、得出结论、分析解释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并能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五)板书设计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每个环节都是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三维目标设计的,通过问题的设置和探究、展示和评价,以及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化难为易,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让自主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