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陆逊人物形象分析说到三国演义中智谋过人的将领们,人们总是最先想到诸葛 亮、周瑜、曹操、司马懿等人。然而谈及陆逊,人们却知之甚少。这 也难怪,在一百二十回的三国演义中,重点写陆逊的只有两回, 其余大部分内容则是一笔带过,着墨甚少。而在我看来,陆逊智谋双 全,品德高尚,无论在是领兵作战还是在治国安民方面都是不可多得 的人才。他对孙吴的贡献极大,晚年时却由于孙权的昏聩含恨而终。 这样一个智谋不输于周瑜、诸葛亮的人,值得我们深入了解、正确评 价。在此先简要介绍一下陆逊的生平。陆逊,本名陆议,字伯言,吴 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逊家是江东大族,他十岁丧父,十二岁 时便一个人承担起了家族责任。二十一岁时,身为一介儒雅书生的他 应召入了孙权的幕府,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从东曹令史一直到 丞相,陆逊时刻都在为孙吴殚精竭虑。晚年时他卷入了孙权的两子一 一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斗争中,因此开罪于孙权,郁郁而终,享年 六十三岁。陆逊死后,家无余财。接下来,我便从军事才能、政治才能两方面来浅谈三国演义 中陆逊的形象。一、运筹帷幄、料事如神的军事才能在三国演义为数不多的描写中,我们已经能看出陆逊杰出的 军事才能。他是东吴继吕蒙后的最高军事指挥官,以出神入化的用兵技巧为孙权解决了不少麻烦,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熟悉兵法,善于用兵。在讨伐山越暴-乱时,他巧设疑兵; 荆州一战,他抓住了关羽骄傲自大的缺点,用一种谦卑恭敬的态度放 松了关羽的警惕;夷陵之战时,他诱敌深入,拖长战线,在敌军疲敝 的时候一举攻破,这些都是陆逊深谙用兵之道的证据。所以三国演 义第八十四回中赞陆逊的诗第一句就是“虎帐谈兵按六韬”。其二,智勇双全,善于抓住时机。从陆逊参加的几次战役中都很 明显地体现出了他擅长审时度势的特点。夷陵之战中,刘备亲率七十 万大军(虽然史实中数量并没有这么多,但也是远多于陆逊所指挥的 部队)为关羽报仇,士气高昂。而陆逊仅仅带领五万军队,自身又是 一个年轻的书生,作为大都督有些难以服众。况且魏国虎视眈眈,实 为大患。在作战过程中,陆逊正确分析敌我形势,顶着众老将的质疑, 对敌军的挑衅也毫不在意,坚持等到了破敌最佳时机再出兵。陆逊的 以少胜多之勇、审时度势之智为东吴多次取得利益。其三,军法严明,善于把握人心。夷陵之战中,陆逊以一少年书 生临危受命。虽然孙权对他极其信任,但满朝文武非议颇多。面对如 此的内忧外患,陆逊一方面借助军法巩固了自己命令的权威性。一声 “不许妄动。如违令者皆斩!”(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确实镇 住了吴将的心;另一方面,陆逊以智理服人,向其部将展示了自己卓 越的军事才能,博得了部下的信服,才有后来的彝陵大败刘备。会稽 太守淳于式表奏陆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而陆逊却在孙权面前称赞 淳于式,孙权问其原因时,陆逊回答说:“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由此可见,陆逊时刻以国家为重, 有容人之雅量。二、心系国民、顾全大局的政治才能陆逊也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他任海昌屯田都尉时,从当地土地 贫瘠且连年干旱的实际出发,一方面开仓赈济贫民,一方面“劝课农 桑,鼓励生产”,“百姓蒙赖”。在国家大政方针上,他主张在敌我 双方形势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之前,吴国还是以“限江自保”为上策, 力主保境安民,反对大规模用兵。这一点与诸葛亮的看法不谋而合。 不听劝阻的孙权执意要收买公孙渊为燕王,欲与其夹攻曹魏,果不其 然遭到了背叛,这足以体现陆逊看法的正确性。他还曾上书孙权,对 国家的严法苛刑提出批评,建议孙权要象西汉刘邦那样轻刑便民,用 黄老之法治理国家,要尽量少动干戈,务以养本保民为要,只有与民 休息轻徭薄赋才能富国强兵,统一天下。这些足以证明陆逊并不仅仅 是一个会领兵打仗的武夫,还具有极高的政治才能。然而,陆逊虽深受孙权信任,为孙吴作出了巨大贡献,最后却还 是不得善终,真可谓是生不逢时。在这个人才辈出、将星闪耀的三国 时代,陆逊的光芒终究是被周瑜掩盖着。阚泽保荐他为大都督时说“此 人名虽儒生,实有雄才大略,以臣论之,不在周郎之下”(三国演 义第八十三回),当先主问陆逊何许人时,马良对陆逊的评价与阚 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陆逊之才,不亚周郎,未可轻敌。”在人们的 心目中,周郎的形象已先入为主了,陆逊也似乎成为了周瑜的“陪衬”。而在我看来,陆逊不但功勋卓著,而且忠心耿耿,是一个了不起的军事家、政治家。他是丝毫不输于三国中曹操、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陆逊人物形象分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下一页查看。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