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人都具有潜在的音乐本能,特别是儿童,对音乐更是有着本能的反应。但是 如果没有正确的早期训练和教育,就会使很多儿童丧失获得对音乐基本的感知能 力,长此以往,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就会变得麻木和迟钝。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但音乐能力的发展却是通过后天 的学习和教育获得的。一、幼儿唱歌能力的发展 就像说话一样,歌唱是幼儿的一种自然活动,也是幼儿最常见最喜爱的音乐 形式,在愉快的歌唱活动中孩子们不仅能获得充分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也能通过 这种简单的方式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关于学前儿童的歌唱能力有很多 学者都做过研究,综合起来一般分为以下:1. 歌唱中的音准和节奏 研究表明,音准是学前儿童歌唱能力中发展最慢的一种能力。即使在进入小 学以后,仍然会有许多儿童没法解决基本的音准问题。因此在范唱时尽量放慢速 度,将旋律和歌词正确、清晰地演绎出来,并且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和宽松的气氛。 3岁前儿童歌唱一般被称作“近似歌唱”。3岁儿童在没有乐器伴奏的情况下,独 立歌唱时的“走音”现象相当严重。儿童的发声器官在整个学前期是处于生长发 育状态,声带短小而且柔嫩。2岁的儿童音域大约在digi范围之间;34 岁的幼儿一般在ciai; 46岁的幼儿音域会稍有扩展,向上一般可以达到 bi或者ci,向下一般可以达到b或者a。所以,在选择歌曲的时候首先要关注歌曲 的音高是否适合幼儿,教师也应该在幼儿能适应的音域之内为歌曲确定合适的调 性。还有,幼儿不适合唱旋律起伏变化过大的歌曲。对于这一阶段的儿童来说, 下行音阶比上行音阶容易掌握;在适宜的音域范围内,比较容易掌握的音程首先 是小三度、大二度,其次是大三度、纯四度、纯五度。而小二度音程和六度以上 的大音程比较难以唱准。因此在选择歌曲时,还要考虑旋律比较平稳的歌曲,其 中歌曲中的音程跳进不宜过多,跳进的跨度不宜过大。另外,关于歌曲的节奏, 幼儿阶段的歌曲节奏应该与幼儿自身的生理活动相适应,或与幼儿的身体动作相 协调,儿童掌握起来会比较轻松。因此,一般由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所构成的歌曲节奏,是比较容易为儿童所接受的。46岁的儿童可以选择一些 节奏较轻快或风格不同的歌曲,还可以适当选择带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切分 音、弱起拍等稍微复杂节奏的歌曲,来提高幼儿的歌唱能力。2. 歌唱的技能技巧主要包括歌唱中的姿势、呼吸、发声与咬字、表情等几个方面。首先是姿势, 常见的姿势有两种:坐姿和站姿。坐着唱歌时,要求幼儿身体坐直,两手自然放 在腿上;站着唱歌时,身体应该直立,两手自然下垂。其次是呼吸,3岁前,幼 儿的肺活量很小,呼吸也很浅,唱歌时不能根据乐句的需要来换气,因为换气而 中断句子、中断词意的情况也会时有发生;速度太快或太慢的歌曲都唱不了,节 奏过于密集或过于舒缓的歌曲也难以胜任。4-6岁儿童,经过良好的训练,一般 在呼吸时自然而迅速,不耸肩,不发出很响的吸气声,能有节制消耗气息,能按 照音乐的意思来换气,不中断音乐的句子。第三是发声与咬字,在学前阶段,应 该学会用自然美好的的声音来歌唱。幼儿自由、自然地歌唱时所发出的声音往往 比较舒适、美好,所以我们要创设宽松的氛围,让幼儿在没有心理负担和技术负 担的情况下熟悉歌曲,幼儿就会自然出现明亮、美好、富有感染力的歌声。作为 教师还要防止幼儿大声喊唱,因为它不仅会影响幼儿嗓音的保护,还会破坏歌唱 者整体的审美感觉。当然除了优美的音质外,清楚的咬字也是歌唱不可或缺的技 能。为帮助幼儿获得正确的咬字、吐字方法,教师应当在范唱时做出正确的歌唱 榜样,应该尽可能面对面地对着幼儿歌唱,尽量少用录音和CD等教学手段。3. 歌唱中的音乐表现力 幼儿歌唱的音乐表现一般是通过歌声的高低、强弱和速度变化以及自然的面部表情反映出来的。3岁的幼儿在唱他们所熟悉和理解的歌曲时,大多可以用速 度、力度、音色的明显变化来表现歌曲中的不同形象和情绪。4-6岁的儿童不仅 更加积极主动地在歌唱中运用声音变化来表达感情,他们也有可能表现比较细腻 和复杂的音乐形象。在歌唱活动中切忌为了增强视觉效果,让幼儿大声喊唱,或 做一些夸张、造作的动作。4. 歌唱中的合作协调 在共同歌唱时使自己的声音与同伴协调一致也是一种重要的歌唱能力。共同歌唱要求儿童在歌唱时不仅要注意监听自己的歌声,而且还要注意倾听同伴的歌 声和伴奏的声音。在进入幼儿园以后,由于幼儿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集体 歌唱活动中会出现有人唱得慢,有人声音特别响等情况。但在良好教育的影响下, 儿童能逐步开始主动注意自己的声音是否与集体相一致,并会自己找出一些调整 的方法,例如:降低自己的音量,以便于听到他人的歌声;中途放慢或加快速度 以求与集体一致等。在正常情况下,幼儿在3岁末期基本上能够做到在音量、音 色、音高和速度上与集体相一致,能够与集体同时开始和结束。小班幼儿还可能 掌握简单的对唱和接唱,并能从合作歌唱活动中初步体会到协调一致的快乐。4-6岁儿童,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合作歌唱的经验;已 能从合作歌唱中体会到更多的愉快感。在歌唱时不仅会较多地注意到声音表情上 的整体协调性,而且也能产生较多的情感默契和共鸣。同时,他们还能掌握独立 的对唱、接唱;领唱齐唱;轮唱及简单的二声部合唱等合作的歌唱表演形式。二、幼儿随乐能力的发展随乐能力是指幼儿在进行韵律活动时使身体动作与音乐协调一致的能力。这 一能力是幼儿期非常重要的一个发展领域,也是一项需要通过许多练习才能逐渐 养成的能力,对幼儿未来身体动作的协调性、音乐感受力和注意力的发展都会有 很大的影响。1. 幼儿随乐能力的发展特点对人类的生理发育而言,动作时人类对生活的第一个反应。儿童的动作是从 整体到具体、从粗糙到精细、从未分化的不随意阶段逐步向初步分化的随意阶段 发展。随乐的身体动作可以分成非移位动作和移位动作两种。非移位动作是指那 些在不移动身体位置的情况下做出的动作。移位动作是指那些在移动身体位置的 过程中做出的动作。有关研究表明,幼儿最先发展的动作是非移位动作,在非移 位动作中,较先发展的是上肢动作,其次才是躯干动作和下肢动作。在移位动作 中,较先发展的是没有身体腾空过程的移位动作。随乐的身体动作还可以分成单纯动作和复合动作。单纯动作是指那些只由身 体的某一部位参与而做出的动作。复合动作是指那些由身体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部位联合所做出的动作。有关研究表明,幼儿较先发展的是单纯的身体动作。联 合的身体动作对神经系统的协调要求相对较高,这方面的发展也就相对较晚、较 慢。在幼儿阶段随乐能力的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3-4岁),幼儿不注意音乐的进行,只是把音乐作为一种做动作 的信号或者背景,参与随乐动作时,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有意识地注意音乐 的进行,并能努力地使自己的动作与音乐的节奏相一致,如能够等待前奏;整齐 地随音乐开始做动作;在音乐结束时整齐地结束动作。;第二阶段(4-5岁),幼儿能够比较有效地控制肌肉活动,随乐做动作的经 验更加丰富,不仅对动作感兴趣,而且对用动作来表现音乐更有兴趣,在教师科 学地引导下,能够根据音乐的变化用相应的动作变化去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第三阶段(5-6岁),幼儿逐步从注意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解脱出来,动作逐 步变得更合拍、轻松、自然,节奏的均匀性、稳定性也慢慢提高,在这个阶段儿 童不但能较敏锐地用动作反应音乐速度和力度的变化,而且还能对音乐的结构做 出较细致的反应。如能随着拍子的快慢改变动作的速度,乐段和乐句的开始与结 束、乐段与乐段、乐句与乐句之间的重复或变化关系等,他们都能用动作的重复 或变化来表示。2. 幼儿合作协调能力的发展 身体的协调性,是幼儿顺利进行音乐、舞蹈等活动做需要的一种动作能力。幼儿如果拥有这些合作协调能力,会大大加强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构 成韵律活动中合作协调能力的基础主要是:动作关系的判断、调节能力;情感关 系的判断、调节能力;空间关系的判断、调节能力。这种随乐能力主要表现在: 第一,身体各部分之间以及身体与头脑之间能够保持基本的协调性; 第二,身体运动时能够与音乐保持基本的协调性; 第三,身体运动时能够与他人保持基本的协调性; 第四,身体运动时能够与周边环境中的物体以及空间保持基本的协调性。1 将音乐表现中的音响力度、速度、音色的对比变化等要素与儿童运动时的能 量、空间、时间融合在一起,能使他们具有联系和体验音乐情绪的能力。因此, 对于幼儿随乐能力的合作协调,应该先让幼儿的身体动作对音响运动和音乐情感 加以体验,然后再学习音乐知识与规则,并且这种体验应该以音乐与身体运动结 合的节奏运动为基础。1 美菲利斯卫卡特著,林翠湄译动作教学一一幼儿核心的动作经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169.三、幼儿奏乐能力的发展由于打击乐器演奏主要使用大肌肉动作,对于精细的小肌肉动作能力尚处于 发展初期的幼小儿童来说,它们是最自然的音乐表达工具,也是最容易从中获得 快乐的源泉。幼儿打击乐器演奏不仅需要一定的使用不同乐器的能力、一定的对 音乐感知和理解的能力;还需要有一定的运用节奏和音色进行创造性表现的能 力;此外,在集体的演奏活动中,还需要遵守集体演奏活动的规则,努力与集体 协调一致的意志和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集体的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中,音乐能 力的发展与后天的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1. 乐器操作与控制能力乐器操作能力主要指运用乐器演奏出想要听到的特定音响的能力。构成打击 乐器操作能力的基础主要是:对特定乐器、演奏方法、特定音响之间关系的认知 能力和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和一定的乐器知识。进入幼儿园以后,3岁儿童可能 接触到一些专门为儿童设计制造的打击乐器,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他们能够逐 步掌握一些主要用大肌肉动作来演奏的打击乐器。如铃鼓、串铃、圆舞板等;4-6 岁儿童,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能熟悉多种打击乐器,并能更熟练地掌握熟悉乐 器的各种不同的演奏方法,他们能够逐步学会使用小肌肉动作演奏乐器,并喜欢 用不同的方法来探索同一种乐器的不同演奏方法,尝试用乐器的不同声音来扮演 不同角色等。在控制、调整用力方式和用力强度,奏出所需要的音量和音色方面, 中、大班幼儿也会更有意识地做,并积累各种乐器音色的经验。2打击乐中幼儿随乐能力的发展此处的随乐能力是指在演奏打击乐器的过程中使奏出的音响与音乐协调一 致的能力。这里的协调一致是指,幼儿在奏乐活动中,按照音乐的节拍、旋律、 速度等要求,熟练地运用打击乐器演奏,并与音乐的变化相协调,这里的达成必 须以熟练地操作乐器和敏锐地感知音乐为基础。进入幼儿园以后,3岁儿童尽管 在刚开始时,他们的随乐意识和随乐能力都很差,大多数儿童都不能做到基本合 拍地随音乐演奏;4-6岁儿童,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演奏打击乐器的随乐性水 平会有比较明显的提高,幼儿不但能够自如地用简单的节奏跟随音乐合奏,他们 会更加自觉地注意倾听音乐,并努力使自己的演奏能够与音乐的速度、力度变化 相一致。他们能够学会随着结构较长、节奏较复杂的音乐演奏乐器,甚至还能学 会看指挥手势的即兴变化随乐演奏。3打击乐中幼儿合作协调能力的发展乐器演奏活动中的合作协调主要是指在演奏过程中注意倾听自己、同学、集 体的演奏,并努力使每一个人、每一声部的演奏都能服从于整体音乐形象塑造的 效果。构成乐器演奏的合作协调能力的基础主要是:对各种音响关系(个人演奏 音响、声部音响、整体音响)的倾听、判断、调节能力。进入幼儿园以后,3岁儿童能够学会在演奏时与大家一起整齐地开始和结束; 能够初步学会理解简单的指挥手势;能够初步体验到合作协调的愉快,愿意在演 奏活动中用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与他人沟通、配合。4-6岁儿童,在良好的教育的 影响下,能进一步学会:在许多声部合奏活动中主动地关注整体音响,并努力保 持整体音响的协调性;能迅速理解各种指挥手势并积极准确地做出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