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新教材 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第3节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材分析】本节教材要注意与初中速度概念的不同,有以下知识:1. 速度,定义及单位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及速率:概念和区别3. 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4. 速度-时间图象(v-t图象):描点法作图象【教学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1. 物理观念:运动观念。2. 科学思维:科学推理,瞬时速度。3. 科学探究: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4. 科学态度与责任: 联系实际。【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速度的概念。2.难点: 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测定。【教学过程】一、 情景引入(奥运百米比赛视频)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你记得初中是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吗?运动员在比赛中不同时段,运动的快慢一样吗?二、 教学活动 任务1:理解速度概念.问题情景:以下关于运动速度的描述是A.子弹离开枪口的速度是5OOm/sB.列车从衢州开往杭州的速度是200 km / hC.小李骑车可快了,最快可达lOm/sD.地球绕太阳运动的速度约为30km / sE.在上班高峰期,6km的车程大约花了1小时,车速只有6km/hF.雷达信号显示,战斗机正以300m /s的速度向东偏南300方向飞行问题1.以上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关于速度的说法?你们觉得这些说法间有差异吗? 【认识初中速度概念的局限性.(物理观念))】2.上述六个情景,如果你想将它们进行分类,你会分成几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3.我们有同学将ACDE,看作一类,BF看作另一类,分类的依据是是否有方向?你认为要更精确地描述运动,速度是否应该有方向?【知道速度与速率的区分.(物理观念)】4.速度有方向,是矢量,初中速度概念是矢量吗?是否应该把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分?【 知道高中速度概念与初中速度概念的区别.(物理观念)】5.速率与速度是高中阶段常用的概念,初中的速度概念在高中其实是什么? 6.描述运动的方向也是重要的,你认为在高中阶段,速度的定义式应是怎样的? 【理解速度概念及矢量性.(物理观念)】7. 与 的区别有哪些? 的方向由什么决定?8.前面归类时,有同学对B的归属有不同意见?现在大家能统一起来吗? 教学建议: (1)思维引导建议:速度概念对学生并不陌生,学生需要经历从初中“粗略”、“标量”的速度概念向高中“精确”、“矢量”的速度概念转变。通过列举各种速度情景,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想法进行分类,就是要暴露学生的前概念和实际问题之间的矛盾,使学生对前概念产生怀疑。教学过程中需要收集各种学生的认识分类,根据知识的发展,对不同类型的选择方案进行讨论。 (2)教学活动建议:对问题1,可采用独立思考并回答的方式。问题2具有发散性,由学生思考后按照自己的认识分类,教师对学生的各种分类进行板书(符号表示).问题3,4,5在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回答,教师补充总结。问题6,7,8,让可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评价合理性即可。 任务2: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问题情景:校运会上某同学参加100米比赛,如图1所示. 测量某运动员在各个位置的时刻如表2所示. 表2位移/m 0 10 30 50 70 90 100时刻/s 0.00 1.95 4.45 6.50 8.63 10.85 12.00 问题1.在前面分类时,有的同学将ACF和BDE分成两类,也有同学将AC和BDEF,分成两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分类时会有差异?2.你认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是什么?这两种速度是否可以取消一种?3.如图1,某同学的比赛成绩恰好是12s,他的速度是多少?4. v=8.33m/s表示他每一秒都跑了8. 33 m吗?如果不是,那是什么含义呢? 【理解平均速度的含义,会用等效思想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物理观念)】5.如果想知道该运动员冲线时的速度,该如何计算? 【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知道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物理观念)】6.用最后10米的平均速度表示冲线的瞬时速度精确吗?如果想更精确,应该怎么办? 【会用极限思维和近似处理理解并计算瞬时速度.(科学思维)】7.有了瞬时速度概念后,速率是速度的大小还能够表达得更准确吗? 【理解瞬时速度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物理观念)】 教学建议: (1)思维引导建议:问题1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分类,就是要暴露学生的前概念和实际问题之间的矛盾,使学生产生使速度概念精细化、准确化的需求.问题2是让学生理解不同概念存在的理由,问题3,4,5,6针对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理解和计算方法,通过运用等效和极限思想解决问题,问题7引导学生更加清晰认识速率的意义. (2)教学活动建议:问题1,2,3,4,6比较简单,可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的方式。问题5,6具有开放性,且难度大,可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回答,学生相互补充,教师总结观点的方式。 任务3: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问题情景:选择上节课所打纸带,如图2所示的一条纸带进行研究. 问题1.纸带上记录了那些信息?【能正确读出纸带上记录的位移和时间信息(科学探究)】2.要测量0. 1 s内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并记录什么量?【养成尊重测量的原始数据这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态度与责任)】3.你能计算2,3和4,5间的平均速度吗?时间间隔如何确定?结果是多少?【 能通过纸带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科学探究)】4.如果想知道3点的瞬时速度,时间间隔应该取多少?为什么?5.如何计算3点的瞬时速度?结果是多少? 【会选取合理的时间间隔测量物体瞬时速度(科学探究)】 教学建议: (1)思维引导建议:重点引导学生认识计算平均速度的时间间隔是由问题本身决定的(计算哪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而计算瞬时速度的时间间隔是由瞬时速度的物理意义决定的(时间间隔尽量小). (2)实验测量建议:实验操作时要提醒学生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操作规范,手拉纸带的方向要沿着纸带所在的直线,拉纸带的速度大小要合适.纸带处理时,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如何合理选取计数点,如何更准确测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位移。学生拉纸带速度较快,计时点间距较大,可每隔1点选取计数点,也可直接使用计时点;如果拉纸带的速度较慢,计时点间距小,可每隔4点选取一个计数点。 (3)问题1,2,5可由学生独立完成.问题3和4应在学生分组讨论基础上,师生合作完成.任务4:画出纸带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 问题情景:如图3和图4所示。 问题:1.我们如何知道测量点之外的那些点的速度?2.用图象方法处理问题有什么好处?图3上的点你能试着连一下吗?3.图4是用折线将每个点连接起来,是否合适?该用什么样的线连起来?连接时“顺势”该如何理解?4.从速度时间图象能读出哪些信息? 【会通过作图的方法将测量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图线,知道连线时的“顺势”指作图时受到物理规律的制约,根据图线的特征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科学探究)】教学建议: (1)思维引导建议:问题3重在引导学生理解画图线时的“顺势而为”其实是体现了规律性,如描点连线时要用平滑的曲线就是因为运动情况不会突变。问题4,其实是一个识图程序与规范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从坐标、物理量、单位、原点、截距与斜率的意义等角度有序分析。 (2)教学活动建议:对问题1,2,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并结合教师讲解.对问题3可由学生分组讨论“折线”连接的问题,提出“曲线”的观点,再在教师的引导下建立“平滑曲线”的观点.问题4具有开放性,可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对学生观点进行补充完善,教师归纳总结。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