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首页|文章|下载|图片|访客留言|最新公告:八年级同学注意啦!sypf2008年9月2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您现在的位置:理化生驿站文章频道物理教学正文声现象教案声现象教案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62|更新时间:2008-9-18|文章录入:sypf 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 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离。 二、教材分析 重点:声音产生和传播。 难点:回声测距离 。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有两只耳朵,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听老师讲课,可以获得各种知识,听电台广播可以知道天下大事,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那么,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它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 二、新课教学 1、声音的产生 (1)课本图1.11中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2)实验:学生观察音叉发声时叉股在振动。 (2)实验:拨动吉他的弦。 (3)实验:用手指摸着颈前喉头部分,同时发声。 小结:归纳以上实验,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指出鸟、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虫发声也是由于振动。 由学生列举一些奇特的发声现象:蝉、蚊子、笛子。 机械唱片的简单原理。 2、声音的传播 (1)实验 :右边音叉的振动通过空气传给左边的音叉。气体能传声。 (2)游泳时,潜入水中也能听到声音。液体也能传声。 (3)实验:把耳朵贴近桌面,用手敲桌板,可听见清晰的敲击声。固体也能传声。 小结:声音能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体传播出去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实验:1.14: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我们平时交谈都是靠空气传声。 思考:月球上的宇航员能正常交谈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分析图1.16:声音是靠声波这种形式传播的。 3、声音的传播速度 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温度有关。 学生对比表中的一些声速并找出空气中15时的声速:340m/s。 读作:340米每秒。含义: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340米。 一般来说: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其次,气体中最慢。 4、回声 (1)回声:回声是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讲述为什么有时候能听到回声,有时又不能。 原声与回声要隔0.1s以上我们才能听见回声。请同学们算一算我们要听见回声,离障碍物体至少要多远? 解:3400.1/217米。 (2)利用回声测距离 例题:某同学站在山崖前向山崖喊了一声,经过1.5秒后听见回声,求此同学离山崖多远? 解:3401.5/2255米。 四、作业布置 指导书第2页。 五、课后体会 _。 12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人耳听到声音的道理。 2、知道骨传声。 3、了解双耳效应。 二、教材分析 重点:人耳听到声音的道理;骨传声。 难点:骨传声。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靠哪种形式? 二、引入新课 声波进入人耳后,经过哪条途径,最后感觉到声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新课教学 1、人耳的构造 声波 鼓膜振动 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听觉神经 大 脑 在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如果仅只是传导障碍,但能通过其他途径传给听觉神经,人仍能听到声音。 2、骨传声 “想想做做”: (1)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旁,听音叉的声音。 (2)用手指堵住耳朵,听音叉的声音。 (3)请同学用手指堵住自己的耳朵,将振动的音叉的尾部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听音叉的声音。 分析得出:骨头能传声。 失去听觉的人能靠骨传导来听到声音。 介绍贝多芬的故事。 3、双耳效应 由学生自习完成。 利用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强弱及其他特征不同来确定声音的位置。 四、作业布置 指导书第7页。 五、课后体会 _。 13 声音的特征 一、教学目的 !1.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2.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了解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 二、教材分析 重点:音调、响度和音色。 难点: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用收录机放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讲述:同学们刚才欣赏到的是悦耳动听的歌曲,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还常听到一些令为烦燥不安刺耳的噪声。同样是声音,有的音调高,有的音高低;有时声音大,有时声音小;有的用钢琴伴奏,有的用小提琴或我国的民族乐器二胡、三弦等伴奏。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将知道其中的奥妙。 二、新课教学 1、音调!(1)讲述:唱歌时,一首歌曲音调可以唱高一些,也可以唱低一些。刚才同学们听到的一首合唱歌曲,高音部的音调高,低音部的音调低,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2)实验:图1.31 !用手拨动钢尺,使钢尺振动发声。让学生注意观察,钢尺伸出桌子的长度不同时,发出的声音的高低有何不同,哪个高?哪个低?!引导学生分析:钢尺伸出桌子的长度比较短时,振动快,发出的音调高;钢尺伸出桌子的长度比较长时,硬片振动慢,发出的音调低。!讲述:物体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频率的单位:赫兹(HZ) 由演示得出:!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3)学生随堂实验:用塑料硬片在梳子上快慢不同地划过,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塑料硬片快划时和慢划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哪个高?哪个振动的频率大?哪个振动的频率小?进一步认识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4)随堂实验:做发音齿轮的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认识。!(5)人听觉的频率范围:2020000HZ。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人耳听不到超声波和次声波。 读图:请同学们读课文中的图1.32,读后教师作简要解释,然后问: 为什么有些声音在人们毫无察觉时,猫、狗就已经警觉地听到了?(学生可自由举手发言,然后教师小结学生发言,并作明确解答,扩展知识,活跃思维。) 演示:观察声波的波形。 “想想议议”:课本21页。2、响度(1)演示:课本21页图1.34。!轻敲音叉,请同学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敲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大小的变化,并观察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的变化。引导学生分析说出:鼓皮振动的振幅大,声音大;振动的振幅小,声音小。教师讲述:我们把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响度跟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 (2)拿出闹钟让同学们听。前排同学可以清晰地听见闹钟滴答的声音,后面几排的同学几乎听不见。表明:响度还跟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1)讲述!除以上音调、响度外,音色也是乐音的一个特征。(板书: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接着,在讲桌下(不让学生看见)敲响铜锣、摇动响铃,请同学们说出所听到的声音是什么物体振动而发出的声音?(肯定学生都能说正确),那么你们是凭什么分辨出来的呢?当同学们带着疑问的眼光望着老师时,教师及时指出:在音调、响度都相同时,不同的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这就是音色。(教师板书)!平常人们常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是根据各人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即各人的音色不同分辨是谁的声音的。 三、归纳小结 !本课学习了乐音的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和音色。恰当的乐音给人以精神上的调节,艺术上的享受,激励人们奋发向上。通过本课学习,希望同学们知道:!1.什么是音调?音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2.什么是响度?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3.人们能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是根据乐音的哪一个特征? 四、布置作业 指导书第9页。 五、课后体会 _。 ! 1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教学目的 !1.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2.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3.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二、教材分析 重点:噪声和乐音;控制噪声的环节。 难点:控制噪声的环节。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讲述:优美的歌曲同学们都喜欢听,除了丰富人们的文娱生活,还可以使人奋进。但是,对建筑工地的敲击声、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隆声、电锯声、机器的轰鸣声等,同学们听起来感到烦燥,心神不安,这些声音都是噪声。我们这节课将知道什么是噪声?噪声是从哪里来的?噪声有什么危害?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减弱噪声? 二、新课教学 !1.将课前刻印好的本课阅读提纲分发给每位学生(或板书在小黑板上)。 阅读提纲:! (1)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认识什么是噪声?! (2)为什么有时乐音也是噪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 (3)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4)教室里和教室周围有无噪声?如果有噪声,这些噪声是从哪里来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