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中低效的教学行为如何“探究”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实施新课程以来,教学中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但一些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在“探究”上不能很好的把握,往往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是一些毫无探究价值的问题,都要让学生去探索。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没有具体的要求、提示和指导,喜欢怎样就怎样,对哪儿感兴趣就学哪儿。自己也曾有过这样的教学行为,记得自己在讲“百分数应用题”这一课时。自己出了一道这样的应用题:有一台电视机,售价4200元,比原价多400元,增长了百分之几。这道题其实很难,首先单位“1”未知,另外有部分学生找不到单位“1”况且又是新知识,自己就让同桌互相探讨一下就开始做。结果发现,尖子生还可以,思索一下便可以做了;中等生都在那冥思苦想,研究着解决的办法,甚至几个人因为各有想法争得面红耳赤;而差生就不一样了,反正也不会,根本就不去想,在一旁看热闹。看到这种情况以后,觉得自己刚才探究的还不是时机,于是我把这道题拿到黑板上来,一步一步的引导,首先通过画图比较,引导学生找出单位“1”,并在比较中得出,增长了“谁”的百分之几,只是做一些简单,适时的探究,大部分学生已经清晰明了了,差生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收到了实效。所以我认为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知识时,要把握好时机,该探究一定要探究,不应该探究一定不要拿起来就探究,有一次,我听一位教师讲“10的认识”这一课,10怎么写还要探究一下,我觉得这些都毫无意义。这样不但不会收到实效,而且会弄巧成拙,失去了探究的价值。如此种种,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却的是教师恰当的引导、智慧的启迪、思维的点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