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业学习心得体会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我国农业 发展的长期奋斗目标。党的大提出要建设现代农业,今年的中央 1 号文件系统部署了建设现代农业各项工作,党的大再次强调发 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对 建设现代农业的高度重视。实践证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走中 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顺应世界农业发展普遍规律与发展 趋势、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发展农业生产力 为中心,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 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粮食稳定 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科学把握中国国情。我国 农业发展在资源禀赋、经济社会结构、任务要求等方面有着独特 的国情。从资源状况看,人多地少,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的矛 盾越来越突出;从任务要求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主要农 产品供给的压力越来越大,农业还要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发挥 多种功能;从体制环境看,我国长期存在城乡二元体制,计划经 济体制影响很深,农业发展正处于体制转轨和结构转型阶段,城 乡统筹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从经营方式看,农户生产经营规模 小而分散,农户数量庞大,农业组织化程度低;从生产力水平看, 农业生产力水平整体较低,各地资源禀赋、发展水平等千差万别, 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十分明显 ;从国际竞争 看,我国农业发展既有后发优势,又面临一些挑战,相对其他世 界贸易组织成员国,我国可利用的调控农业进出口的政策空间很 有限,国际竞争压力巨大。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条件和状况,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 化道路,应该牢牢把握住几条基本原则。一要坚持以保证国家粮 食安全为前提,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要始终不渝地坚持立足国 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首 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同时重视发挥农业的社会稳定功能、就 业与增收功能、生态保护功能、观光休闲功能以及文化传承功能 等。二要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着力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 的矛盾。必须始终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不动摇,在此基础上着力推 进农业经营形式创新,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强化社 会化服务,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三 要坚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要把加快科技进步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 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大力提高农民吸纳和应 用科技的能力,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循环农业, 不断提高农业的效益和竞争力。四要坚持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 护,建立健全保障农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要加快消除城乡分割 的二元结构,加大农业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五要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积极探索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不同模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一篇大文章,是一项长期 艰巨复杂的历史任务。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时代的高度,按照 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以 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副 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 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主要目标;坚持不懈地加强农业基 础地位,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着力强 化现代农业的政策支撑、科技支撑、设施装备支撑、人才支撑、 服务支撑和体制机制支撑,拓展农业功能,深化结构调整,构建 和优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努力走出一 条保障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 染少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 展。农业学习心得体会(2):一、正确认识制约农民科技培训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 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重大战略决策,是 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而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新农民,没有新农 民,就没有新农村。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是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必然要求。要加强农民科技培训, 必须正确认识制约农民培训的突出问题。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 观的深入开展,我参加了本单位开展了以“农民科技培训需求” 为主题的调研活动,在平度、莱西、即墨、胶南和胶州五市进行 调研。通过走访、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当前培训中存在 的问题,并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其中制约农民培训科学发展的 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农民科技培训体系不健全。农 民科技培训体系不健全,乡镇一级农业科技人员力量薄弱,直接 影响了培训的效果。农民需要培训一般经乡镇到市里聘请,市里 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培训,不仅难以保证培训的时效性,还大大增 加了培训成本。农民的空闲时间大多是在雨天和晚间,而这个时 间从县城到乡村培训,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风险。科技人员常年利 用雨天、晚间从县城到农村难度很大。因此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服 务力量、配备村级农民技术员,健全农民科技培训服务体系,已 成为当务之急。二是农民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农民科技培训是一 项惠及千万农民的公益性事业,同时也是一项任务重、难度大、 要求高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确保经费投入。随着新农 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政府对农民培训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经费 投入逐年增多。但是要满足目前培养大批新型农民的需要,个别 县市仍然存在经费投入不足的现象。经费难以保障,严重影响了 农民培训的质量,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对农民科技培 训认识不足。个别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农民科技培训重视不 够,尚未真正将农民科技培训提升到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战略地 位。在抓农业、农村工作中,农民科技培训往往是“说起来重要, 干起来不要”。部分农民对培训认识不深,学科技、用科技的意 识不强,这也反映在他们参加培训的热情不高,接受新技术、新 品种的能力差,与新农民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认识不到位成为 制约农民科技培训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四是培训教师急需知 识更新。高素质的培训教师队伍,是做好农民科技培训的基础, 是提高农民科技培训质量的保证。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大都是我 们农业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及产业结构调 整的不断深入,原有的专业知识大部分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 求,不能很好地适用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因此,培训教师需要通 过接受有效的教育与培训,丰富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业务 水平,从而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搞好技术服务。二、用科学发展 观统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农广校多年来肩负着培养新农民和农 村实用人才、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重任。必须立足农业农村 经济发展全局,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民教育培训事业的发 展,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着力转变不适应、不 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事业的大发 展,以观念的新突破推动工作的大跨越。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 强农富民”这个主题,按照“政策惠农、科技兴农、改革扶农、 打假护农,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要 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大、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 指导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坚持以农为根,以教为本,强化服务意 识,增强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抓好新型农民 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学历教育和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多渠道、多 层次、多形式培养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不断推动农民教育 培训事业又好又快发展。123(一)以人为本,创新农民教育培 训形式。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推动农民教 育培训工作,关键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了解 阻碍农民增收的主要瓶颈,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想农民之所想, 急农民之所急,从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上贴近农民、适应农 民和方便农民。一是要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和农业生产特点,做 好“四个结合”,即:农闲集中培训和农忙分散指导相结合,理 论培训与生产观摩相结合,专家讲授与印发资料相结合,热线电 话与进村入户相结合;二是利用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内外交流 并重,讲究针对性,突出实效性;三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组织观摩交流,让农民开拓视野,坚定信心;四是文字教材、音 像教材都应浅显易懂,使之学了就会,会了能用,用了就可以致 富。要改变以往教材大、本子厚、理论多、实践少,不适合农民 学习的弊端;五是农民科技培训要紧密结合运用多媒体、多途径、 多手段,进村入户搞培训,田间地头做指导。充分利用广播、电 视、农民科技书屋、科技直通车、科技大集、光盘等行之有效的 手段,大面积普及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大范围开展农民培训,大 规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二)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保障农民 培训经费。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农民科技教 育培训工作是一项公益性社会事业,农民培训的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需要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要努力把农广校工作切入 到政府和农业部门关注的问题上,切入到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服 务上,切入到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积极争取地方财 政支持和上级项目扶持,保障农民培训经费,促进办学条件进一 步得到改善。(三)统筹兼顾,科学整合农民培训资源。科学发 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农民科技培训是一项社会系统工 程,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只有统筹兼顾,科学整合培训资源,才 能取得实效。根据农业部的统一要求,我市农广校普遍加挂农民 科技培训中心的牌子,具体承担起农民培训职能,基本建立起覆 盖全市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要实现“培养新农民,服务新 农村”的目标,农广校(农民科技培训中心)必须充分发挥其农 民科技培训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科学整合农技校、成人学校、 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农业科技培训资源和 师资力量,打破行业和部门之间的界限,做到资源共享,壮大农 民科技培训体系。把科学发展观运用到本职工作当中,提升职业 道德水平和专业素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