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7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5页 / 共47页
第6页 / 共47页
第7页 / 共47页
第8页 / 共47页
第9页 / 共47页
第1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编中小学体育教师招聘考试精要总结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现代体育的组成部分是由几个方面组成。(学校体育,竞技体育,身体锻炼)2、体育主要产生于,同时它还与等活动有关。(生产劳力,教育、军事、医疗卫生、娱乐及宗教祭祀)3、蘅量一个国家体育运动发展水平标志有等几个方面。(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群众体育普及的程度,体育科研水平,体育的方针、政策、制度、措施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各种体育场地、设施状况,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和最好成绩。)4、体育手段的一般特点(历史性、国际性、民族性、地性)5、体育手段的分类(健身类、健美类、娱乐类、竞技类、冒险类)6、一个完整动作的技术结构包括(技术基础、技术环节、技术细节)7、构成动作的要素有(身体姿势_空、动作的轨迹_空、动作的时间、动作的速率_时、动作的速度_时空、动作的力量动力学、动作的节奏时空动)8、动作的轨迹包括(形式、方向、幅度)9、动作质量效果的综合评定内容(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力量性、经济性、缓冲性弹性)10、实现我国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体育教学、身体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11、学校体育最本质的功能(强身健体)12、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外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13、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教师、学生、体育教材、传播媒介、和教学目标)14、体育教学过程的根本要素是,起主导作用的要素是。(学生、教师)15、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有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少儿身心发展规律)16、体育教学大纲结构由三个部分组成。(说明,大纲本文和附件)17、体育教材的排列方式有三种。(直线、螺旋、混合)18、体育教学的手段的基本模式有,。(辅助式,直接式)19、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分哪几个阶段。(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与提高阶段,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20、体育教学中最直观的方式是。(动作示范)21、体育教学中的语言法有。(讲解、口令与批示、口头评定成绩、口头汇报、默念与自我暗示)22、直观法包括。(动作示范、教具与模型的演示、电影,电视、幻灯、投影、录像、助力与阻力、定向与领先)23、分解法的几种形式。(单纯分解、递进分解、顺进分解、逆进分解、不按技术结构顺序进行分解)24、游戏法的特点(情节性、不断变化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竞争性。)25、竞赛法的特点(对抗性、竞争性强)26、体育教学中的学练法包括(自学法、自练法、自评法)27、体育教学中发展个性的基本要求(识别和承认学生的个性,辩证处理统一要求与发展个性的关系,认真钻研教材,设计新颖的组织教法)28、实践课分(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29、班内分组教学的组织形式(分组轮换,分组不轮换)30、课的教学活动一般有(教师指导,组织措施,学生练习,观察与休息,学生保护与帮助。)31、体育课生理负荷的测定与评价的方法有学生自我感觉法,生理测定法,观察法)32、体育课心理负荷表现为(情绪、注意、意志)33、备课的形式有(集体备课、个人备课)34、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包括全年、学期、单元、课时)35、制定教案的直接依据是(学期教学工作计划)36、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有(早操、课间操、班组体育锻炼、全校性课外体育锻炼)37、体育课的几个部分是根据确定的,它是任何体育课都必须遵循的规律。(人体机能活动能力的变化规律)38、学练法的特点(强调学生的自律性,培养学生自评自练的能力,自我参与意识强)二、简答题1、学校体育的健身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答:(一)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二)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三)提高人体功能(四)调节人的心理(五)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2、学校体育的一般功能答:(一)教养功能(二)教育功能(三)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四)美育的功能(五)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功能3、学校体育本质功能与一般功能的关系答:(一)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自荷(二)体育教学组织的多变与复杂(三)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交往频繁(四)体育教学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4、发展体能的原则答:一、全面性原则第一、既要全面发展.又要突破薄弱环节。第二、正确处理好发展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关系。二、适量性原则第一、要根据课的目标、教材性质、课的类型和学生的特点等合理安排课的生理负荷。第二、正确处理生理负荷的量与强度关系。第三、正确处理生理负荷的表面数据与内部数据的关系。第四、帮助学生学习并使其具备自控与检测负荷的方法和能力,以及放松与恢复的方法。三、持续性原则第一、持之以恒第二、合理间隔。四、健康性原则5、发展体能的方法一、重复二、变换三、持续法四、间歇五、循环法六、综合法三、名词解释1、教学目的:是用普通语言表达出来的关于教育意图的一种广泛的陈述体育基本技能:指人们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所获得的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2、准备活动:指进行较剧烈运动前所进行的一系列身体练习。目的是在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各系统、器官专门性准备活动:指主要是与完成基本部分主教材有关的肌肉、关节、韧带和器官、系统做好准备的身体练习。机能的能力,克服生理惰性,预防运动创伤。3、诱导练习:是指为了正确掌握动作技术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特点是在动作的结构、肌肉用力的顺序和机体所承受的内外刺激等方面,与所学动作大体相同但较简易。4、辅助练习:是指为了发展某一动作所需的身体素质,或为了达到积极性休息而采用的身体练习。5、整理运动:指体育活动后,为了使精神和身体都得到放松而采取的练习。6、超量恢复:指体育活动的后,在恢复阶段,人体内被运动时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内还能超出原来水平,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7、积极性休息:也称活动性休息,即在体育活动时,通过转换运动练习或插些放松动作作为积极休息手段,以谋求更有效地消除疲劳,使体力尽快得到恢复。8、恢复过程:指体育活动结束后,人体各种机能活动仍处于高的水平,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到活动前的状态,这段期间内的机能变化,称为恢复过程。9、运动:指从事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包括旨在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充分发展身体运动能力的各种锻炼方法和活动项目总称。10、体质: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学生体质的测定大致包括: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胸围);身体机能(肺活量、血压、脉搏);身体素质(灵敏、速度、耐力、力量、柔韧)。11、体格:人体外表的形态结构。包括人体生长发育的水平,身体的整体指数与比例,以及身体的姿态。12、力量素质:是指身体或身体某部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它是完成一切动作的基础。13、耐力素质:指人体在长时间活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是人体健康和体质脆弱的标志。分一般耐力素质和专项耐力素质。14、速度素质: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它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起动速度、加速度、最高速度、高速耐力等。15、灵敏素质:指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快速、协调、准确、灵活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它取决于掌握动作技术、技能的多寡,熟练程度,以及大脑皮层反应的灵活性。16、柔韧素质:指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肌肉与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17、体育手段:是指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的总称。18、身体练习:是指各种体育手段的具体动作。专指为了实现体育目的和任务的条件反射活动。由身体姿势,练习的轨迹、时间、速率、速度、力量、节奏等基本要素综合构成。19、身体姿势:指身体及身体的各部分在练习的各个阶段所处的状态。一个完整练习的技术过程,包含开始姿势,练习过程中的姿势和结束姿势三个部分。20、结束姿势:指练习结束时身体及各部分处的状态。21、练习轨迹:指在体育活动中,身体及身体某些部分的移动路线。分轨迹形式,轨迹方向和轨迹幅度三个方面。22、练习时间:也称练习的“延续时间”,指完成某一练习所需要的全部时间。时间的长短与练习效果和机体的负荷有直接关系,分练习的总时间与练习的各部分时间两种。23、课的密度:指教师在一节课中合理运用的时间和这一课总时间的比例。它又可分为一般密度和专项密度。24、专项密度:也称运动密度,是指学生做练习的密度。计算方法是:一节课中,某项练习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25、运动负荷:指学生在体育课中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由速度、数量、密度、时间和项目特点等因素构成。26、心理负荷: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的内容、形式、方法、组织、练习等对学生心理机制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就是体育课的心理负荷。(第六份试题)10、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见标准P34)答:(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2)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运动兴(3)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4)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用性(5)简单易行。11、新课程实施要求教师如何使用教材,选取教学内容?答:(1)选择或改编新体育与健康教材中的内容(2)竞技运动项目内容的改造(3)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发.(4)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的利用.(5)自然环境的利用.(6)社会环境设施的利用.14、课改提出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请举出五种不同的学习方式。答: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情境教学法、程序式教学法、微格教学法。30、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科学的体育运动能增强体质,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发展,通过体育运动,可使身体正常发育,为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2)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心理水平的矛盾,是推动心理健康发展的一种动力。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活动相比,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都需要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愉快、同情等多种的情感。而就一般的心理水平来说根本满足不了上述的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需要。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所进行的运动可以使原来的心理水平慢慢地得到提高。即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3)体育运动推动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体育运动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实际的认识。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较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4)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人际关系好的总是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对任何事都充满兴趣,这些人生活的很愉快;人际关系不好的常常是无精打采、抑郁寡欢、缺乏生活的乐趣,而体育运动可以改变这一现象。体育活动可以通过手势、表情、身体的动作等进行交往而不一定以语言为媒介,学生随着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沟通和交流,在不自觉中就会产生亲近感,并会获得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必须服从裁判、尊重观众、团结同伴,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交往中的社会公约和团体规范意识,加强自身的义务感和责任感。这些都能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使人际关系得到改善。(5)体育运动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体育活动能直接地给人愉快和喜悦,并能降低紧张与不安,从而调节了人的情绪,改善了心理健康。体育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强烈而又深刻,成功与失败、进步与挫折共存,欢乐与痛苦、忧伤与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