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0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5页 / 共40页
第6页 / 共40页
第7页 / 共40页
第8页 / 共40页
第9页 / 共4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2023方案第七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2023方案第七版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级分类的原则,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根据刚好发觉、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工作要求, 坚决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和境内疫情反弹,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我为大家整理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2023第七版方案资料,供应参考,欢迎参阅。 方案一 为指导各地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 炎,COVID-19)疫情的常态化防控工作,全面落实外防输 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依据新冠肺炎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的要求,在第六版防控方案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级分类的原则,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根据刚好发觉、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工作要求, 坚决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和境内疫情反弹,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早发觉、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加强社区精准防控,扩大检测范围,刚好发觉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做到发觉一起扑灭一起,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平安和身体健康。 二、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 新型冠状病毒(2023-nCoV)属于β属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探讨结果,潜藏期为1-14天,多为3-7天;发病前1-2天和发病初期的传染性相对较强;传染源主要是新 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亲密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状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尿液中可分别到新型冠状病毒,应当留意其对环境污染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或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 可获得肯定的免疫力,但持续时间尚不明确。 三、疫情监测 (一)病例发觉、报告和管理。 1.疑似病例定义。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且符合 临床表现中随意两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随意 2 条,同时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 IgM 抗体阳性;或符合临床表现中的 3 条。 (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 14 天内有病例或无症状感 染者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发病前 14 天内与病例 或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史;发病前 14 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有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报告社区的发热和/或有呼吸道症状患者;聚集性发病:14 天内在小范围内(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 2 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2)临床表现: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等新冠肺 炎相关临床表现;具有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削减。 2.确诊病例定义。疑似病例同时具备以下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1)实时荧光RT-PCR 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2)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 同源;(3)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 IgM抗体和 IgG 抗体均为阳性;(4)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 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复原期IgG 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呈 4 倍及以上上升。 3.病例发觉。 (1)医疗机构监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提高医务 人员对新冠肺炎病例的诊断和报告意识,加强对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病例的监测,对于其中具有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史者,应当刚好检测。对不明缘由肺炎和住院患者中严峻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开展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对接诊发热或感染性疾病的医务人员,从事冷链食品加工和销售人员,来自农贸市场、养老福利机构、精神专科医院、监管机构、托幼 机构和学校等重点场所的就诊患者,出现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应当刚好检测。 (2)社区重点人群监测。对纳入社区管理的来自高风 险地区人员、解除医学视察人员、出院新冠肺炎患者、入境人员等做好健康监测,督促出现发热、干咳、乏力、腹泻等症状者刚好到就近的具有发热门诊(诊室)的医疗机构就诊并检测。 (3)亲密接触者监测。对亲密接触者开展健康监测, 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腹泻等症状,刚好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并检测。 4.病例报告。各级各类医疗卫朝气构发觉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时,应当于 2 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限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疾控机构在接到报告后应当马上调查核实, 于 2 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完成报告信息的三级确认审核。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马上向当地县 (区)级疾控机构报告,并于 2 小时内将填写完成的传染病报告卡寄出;县(区)级疾控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当马上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后续信息的订正。各县(区)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辖区疾控中心应当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务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在 2 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事务级别选择未分级。依据对事务的调查评估,刚好进行调整并报告。 疑似病例确诊或解除后应当刚好订正。全部病例依据病 情改变 24 小时内订正临床严峻程度。病例出院后,在 24小 时内填报出院日期。病例死亡后,在 24 小时内填报死亡日期。 5.隔离治疗。 (1)确诊病例。在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病例 治愈出院后,应当接着隔离医学视察 14 天。隔离期间每日做好体温、体征等身体状况监测,视察有无发热以及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出院病例复诊复检时,应当开展呼吸道等标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并在网络直报系统新冠肺炎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模块中补充填报试验室检测信息。核酸复检呈阳性,并出现发热、咳嗽等临床表现,CT 影像学显 示肺部病变加重,应当尽快转至定点医疗机构进一步治疗。核酸检测呈阳性但无临床表现和 CT 影像学进展者,应当接着隔离视察,做好个人防护等相关工作。 (2)疑似病例。在定点医疗机构单人单间隔离治疗, 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 24 小时),且发病 7 天后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 IgM 和 IgG 仍为阴性,可解除疑似病例诊断。 (二)无症状感染者发觉、报告和管理。 1.无症状感染者定义。呼吸道等标本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无相关临床表现,如发热、干咳、咽痛等可 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且 CT影像学无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者。无症状感染者有两种情形:一是经 14 天的隔离医学视察,均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二是处于潜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 2.发觉途径。主要包括:亲密接触者医学视察期间的 主动检测;聚集性疫情调查中的主动检测;传染源追踪过程中对暴露人群的主动检测;有境内外新冠肺炎病例持续传播地区旅居史人员的主动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和机会性筛查;重点人群的核酸检测等。 3.核酸检测。各地可依据疫情防控须要和检测实力,对亲密接触者、境外入境人员、发热门诊患者、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口岸检疫和边防检查人员、监所工作人员、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其他人群实行愿检尽检。对农贸市场、冷链 食品加工和销售、餐饮和快递等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适时抽检。 4.报告。各级各类医疗卫朝气构发觉无症状感染者时, 应当于 2 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发病日期为阳性标本采集时间,诊断日期为阳性检出时间。如后续出现相关症状或体征, 需在 24 小时内订正为确诊病例,其发病日期订正为临床症状或体征出现的时间。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视察后,医疗卫朝气构需于 24 小时内在网络直报系统传染病报告卡中填报解除隔离日期。 5.隔离管理。无症状感染者应当集中隔离医学视察14 天,原则上连续两次标本核酸检测呈阴性者(采样时间至少间隔 24 小时)可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视察,核酸检测仍为阳性且无相关临床表现者需接着集中隔离医学视察,在视察期间连续 2 次核酸检测阴性可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视察。集中隔离医学视察期间,应当开展血常规、CT 影像学检查和抗体检测;符合诊断标准后,刚好订正为确诊病例。如出现临床表现,应当马上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规范治疗。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视察的无症状感染者,应当接着进行 14 天的居家 医学视察并于第 2 周和第 4 周到定点医疗机构随访复诊。 (三)聚集性疫情的发觉和报告。 1.聚集性疫情定义。14 天内在学校、居民小区、工厂、自然村、医疗机构等小范围内发觉 5 例及以上病例。 2.发觉途径。主要通过常规诊疗活动,传染病网络直报 数据审核分析,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重点 场所、机构和人群健康监测等途径发觉。 3.报告。各县(区)出现聚集性疫情,辖区疾控中心应当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务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在 2 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事务级别选择未分级。依据对事务的调查评估,刚好进行调整并报告。对 5 例以下病例且有流行病学关联的聚集性发病事务也应当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务报告管 理信息系统报告。 (四)多渠道监测预警。各地要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监测预警工作,根据点与面结合、传染病监测系统与其他部门监测系统结合、常规监测与强化监测结合的原 则,针对人群和环境,开展病例、口岸、重点场所、社区、体温、病原学、药品销售、农贸市场、医疗机构和冷链食品 等监测工作。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数据分析利用,刚好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公开透亮发布疫情信息,根据规定启动应急响应,开展防控工作 。 四、流行病学调查 根据属地化管理原则,由报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医疗卫朝气构所在县(区)疾控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一)调查涉及的部分人群。 1.境外输入病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定义。病例 发病前或无症状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前 14 天内有境外疫情国家或地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且解除中国境内感染。 2.输入继发病例(输入继发无症状感染者)定义。病例 发病前或无症状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前 14 天内与境外输入 病例有明确接触史而感染。其判定原则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病例发病前或无症状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前 14 天内仅与境外输入病例有过接触史;未曾到过或居住在境内有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报告的社区,或境外有疫情的国家或地区;无医院就诊等其他可疑暴露史,或所在地区未发生社区传播。该类病例应当根据本土病例在网络直报系统中报 告。 3.亲密接触者定义。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 2 天起先,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 2 天起先,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实行有效防护的人员。 4.亲密接触者的亲密接触者(以下简称密接的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