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5页
第2页 / 共85页
第3页 / 共85页
第4页 / 共85页
第5页 / 共85页
第6页 / 共85页
第7页 / 共85页
第8页 / 共85页
第9页 / 共85页
第10页 / 共85页
亲,该文档总共8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01月山东临沂沂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招考聘用部分劳务派遣工作人员20人模拟卷(150题)考试时间:150分钟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公文写作总分得分一.单选题(共50题)1.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_。A: 限制政府权力B: 发扬民主、健全法制C: 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D: 规范政府行为,打造法治政府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故本题答案选C。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2.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简称_。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党在经济工作中的基本经验教训。A: 七千人大会B: 西楼会议C: 北戴河会议D: 怀仁堂碰头会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和中央各部门,各中央局,各省、市、地、县的主要负责人,以及一些重要厂矿和部队的负责干部,共7000余人,通常称为七千人大会。故本题答案选A。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3.在中国,法治观念历来淡薄。从传统文化看,过去中国建朝的基础是道德礼教伦常,而非法律,法律仅处于辅助地位:立法基础也是道德礼教伦常,而非权利。西方各国法律在保障人权时用民法,以物权和债权为先,丨日中国却只有刑法而无民法,因为中国以百姓义务而不是权利为先。现在我国已制定完备的法律体系,执法机构也较健全,但更多仍停留在浅表层次,建设法治社会依然任重道远。对这段文章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_A: 我们法治观念的淡薄源于中国人浓厚的文化心理B: 要形成好的法治环境,需要整个法治文化的自觉C: 如果只讲伦理那社会离真正的法治还相距遥远D: 法治在伦理社会中面临的文化困境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中国法制观念历来淡薄,法律处于辅助地位,且立法基础是道德礼教伦常。然后对比西方各国法律,指出旧中国只有刑法而无民法的原因在于中国以百姓的义务而不是权利为先。最后指出虽然现在我国法律体系完备、机构比较健全,但建设法治社会仍任重道远。故文段意在说明法治社会建设的困局缘于伦理社会的深刻影响,D项与此相符,当选。A项“浓厚的文化心理”不全面,除此之外,还有制度等问题。文段没有体现B项的“法治文化的自觉”。C项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故本题答案为D。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4.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是集中解决“四风问题”,下列选项不属于“四风”的是_。A: 形式主义B: 官僚主义C: 自由主义D: 享乐主义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是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四风问题”。故本题答案选C。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5.我此刻记起希腊罗马伟人传作者普鲁塔克的一句名言最显赫的业绩不一定总能表示人们的美德或恶行,而往往一桩小事,一句话或一个笑谈更能清楚地显示人物的性格的趋势。下列最能准确复述这句话意思的是_A: 普鲁塔克的名言对我的影响很大B: 有时大事还不如小事能体现人的性格C: 只有小事能显示人物的性格和趋向D: 显赫的业绩并不总能表现人的美德或恶行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材料说明了两点内容:一是“最显赫的业绩不一定总能表示人们的美德或恶行”,二是“小事更能清楚地显示人物的性格的趋向”,并且通过“更”表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只有B准确地概括了这两方面的内容,而且体现了两方面内容的关系。A项“影响很大”不能体现出来;CD项都表述片面,是材料内容的其中一部分。故正确答案为B。本题所属考点-片段阅读6.琵琶曲十面埋伏描绘的是哪次战役的情景?_A: 赤壁之战B: 垓下之战C: 巨鹿之战D: 官渡之战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十面埋伏是一首琵琶曲,同时也是中国十大名曲之一,其演奏为独奏,乐曲激烈,震撼人心,忽而快,忽而慢;忽而强,忽而弱,清楚地表现出了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故本题答案选B。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7.篇文章辞藻再华丽,但如果没有灵魂,或者不能发表,或者发表了不能流传下去。据此,可以推出:_A: 篇辞藻华丽的文章,如果能够发表并且能够流传,那么它就是有灵魂的B: 篇文章,如果能够发表并且能够流传,那么它要么辞藻华丽,要么有灵魂C: 一篇辞藻华丽的文章,如果发表了,那么说明它有灵魂D: 篇辞藻华丽的文章,如果不能流传,那么说明它没有灵魂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题干逻辑关系为:没有灵魂或者不能发表或者发表了不能流传。由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可知,否后则后前,A项正确。B、C、D三项为无效推理。故答案为A。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8.我国现行法律规范中,效力等级最高的是_。A: 刑法B: 劳动合同法C: 增值税暂行条例D: 宪法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在我国现行法律规范中,效力等级最高。故本题答案选D。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9.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_是事物发展的动力。A: 运动B: 物质C: 矛盾D: 实践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故本题答案选C。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0.国家教育部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之间属于_A: 平行关系B: 不相隶属的关系C: 业务指导关系D: 隶属关系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C【解析】国家教育部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之间属于业务指导关系。选C11.是指_。A: 消费价格指数B: 国民收入C: 生产价格指数D: 居民可支配收入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简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故本题答案选A。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支配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是_。A: 有计划按比例规律B: 价值规律C: 供求关系平衡规律D: 竞争规律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在社会市场经济中,支配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最主要的是价值规律,也就是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波动,供过于求时下跌,供不应求时上涨,各个企业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动,决定和调整自己的生产和经营,从而维系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平衡。故本题答案为B。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3.不少学生的家长都让自己的孩子参加过各种形式的学校举办的假期补习班,明明是正常教学时间里上的课,却偏偏要挪到假期时间来补习,而且收取的费用相当可观,学生们不去还不行。这种行为虽然与“有偿家教”无涉,但却是典型的“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行为。对这样恶劣的乱收费行为,地方教育部门本身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试问,教育部门出台的新“师德规范”能规范得了吗?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内容是_A: 各种形式假期补习班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B: 新“师德规范”无法完全杜绝五花八门的“有偿家教”C: 地方教育部门对乱办补习班、乱收费行为的无视D: 当代教育方式仍然以应试为导向,而非素质教育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B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根据提问知本题为表面主旨题。材料属于分-总结构,材料首先描述了“补习班”的现状,由此引出地方教育部的纵容,进而质问教育部的新“师德规范”。材料由“补习班”层层推进,最终落脚点指向教育部的新“师德规范”,最后一句反问进行总结。因此B项为正确答案。A项只是描述现象;C项不是材料的观点,且”补习班“现象不仅是应试教育的折射;D项没有抓住根本,材料的最终指向是教育部的新”师德规范“,而非地方教育部。故正确答案为B。本题所属考点-片段阅读14.情理是指人的通常心理和事情的一般道理,是人们日常生活的检验规则,下列属于情理的是_。A: 人的趋利避害的本性B: 案件的真实和具体情节C: 公众普遍认为天经地义的一些权利D: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辨是非、明事理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A项是人之常情,即人的通常心理;B项反映的是实情,即辨别是非的依据;C项人们应该遵守的一些规则,是事情的一般道理。三个选项均只是反映了情理的一部分。只有D项辨是非、明事理所必需的基本知识涵盖了情和理,属于情理。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5.羡慕嫉妒似乎是人类最没用的一种情感,不会给人带来任何短期或长期的好处。然而,最新心理学研究表明,羡慕嫉妒心理不再_,它能显著增强记忆力。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A: 碌碌无为B: 一成不变C: 一无是处D: 原封不动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题干第一句说羡慕嫉妒不会给人带来任何好处,第二句又否定这种说法,提出羡慕嫉妒心理不是没有任何好处的,“一无是处”符合句意,故本题答案为C。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6.十七大报告指出,_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A: 坚持改革开放,扩大开放力度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走社会主义道路C: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D: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答案解释。解析: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这是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出发,把自主创新的战略意义提到了新的高度。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7.我国曾采取过的,为西部地区发展打下重要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的重大行动是:_A: 边疆开发B: 三线建设C: “大跃进”D: 屯垦戍边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A、D两项都是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现象,并非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开发西部地区的举措,C项“大跃进”运动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B项:“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故选B。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8.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_。A: 发展公有制经济B: 深化改革C: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D: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