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更加美好。2、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3、初步认识说理文章的结构方式,写作方法。4、理解文中的古训、俗语,积累关于礼貌的名言警句,尝试自己写名言。一、“谈”字入手,营造学习气氛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谈礼貌 2、指名读题。 3、谁为用“谈”字组词:“谈话”、“谈论”“闲谈” 4、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就要谈课文,你可以与老师谈,与同桌谈,与大家谈。谈出你的观点,谈出你的精彩,行吗? 二、学习第一小节,理解古训明观点。 1、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如何谈论礼貌的? 2、自读第一小节,找出古人谈论礼貌的观点。(指名读。出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3、谁来用课文中的语言说说古训的意思。 色是什么意思?(颜色、脸色、态度)口呢?(嘴巴、语言) (古训,就是要求我们讲礼貌。)4、齐读。5、所以说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板:礼貌待人优良传统(二)精读故事,感悟礼貌 1、故事一 向同一个人问路,为什么牛皋没问着,而岳飞却得到了耐心的指点?因为牛皋很不懂礼貌,而岳飞很尊重老人,很有礼貌。1、“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告诉我们待人要有礼貌,要使用礼貌语言,在说岳全传中就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想想谁是君子,“不失色”“不失口”分别体现在哪呢?2、自学后组织交流*岳飞是君子,不失色,不失口(1)抓住“离镫下马”“上前施礼”“请”“老丈”从动作和语言两方面体会岳飞的文质彬彬、谦恭有礼。(2)读好岳飞的话,感受老人此时的想法。(3)引读:老人*牛皋既失色又失口(1)抓“吼”“呔”“老头儿”“爷”从态度和语言两方面体会牛皋的傲慢无理。(2)假如你就是当时的老人,你会怎么想?(3)引读(大家的感受和老人一样):所以老人3、总结。看着牛皋和岳飞问路的不同结果,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学生述其中的理)。古时的岳飞可真是个君子,他“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那么现代人的表现又怎样呢? (12)牛皋、岳飞不同的遭遇,正如俗话说的:“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简要说说语意。) (礼貌待人会使人心得到温暖,没有礼貌会遭到别人的嫌弃)(13)小结,课文的说理方式。(先讲故事,后说理。故事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写)2、举一反三,自读自悟故事二、三 (1)快速浏览课文的3、4小节,看看它们的写法是不是和第一个故事一样?(2)合作自读故事二、三 A、选择一个故事和同桌谈论谈论,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文中人物讲礼貌的?故事要说明的是什么道理?可以一个说故事,一个讲道理。 B、完在上述任务后,你们觉得不过瘾的话可以演一演。 (3)交流 故事二 A、在这个故事中你从哪里体会到人物讲礼貌的?(同桌一个说一个可补充) B、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正因为二位礼貌待人,使用了礼貌语言,所以,可见。) 1、自读第二个事例,你认为小学生和女青年哪个是“君子”,说说你的理由。“微笑着”,“没关系”证明女青年是个什么样的人?读出她的宽容。2、假如女青年回过头来看了看,小学生瞟一眼女青年,说:“哼,看什么看啊,是你的裙子拖在车厢的踏板上的,踩脏了活该!”后果会怎么样呢?3、明晰观点:看来在犯了无心的错误后礼貌待人可以减少互相间的矛盾。4、所以课文说 C、分角色读一读。 故事三A、谁为讲一讲下一个故事?(指名读)B、朱师傅为何深感不安?C、周总理如何做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说说理由。1、在礼貌待人方面,敬爱的周总理为我们做出了榜样。2、听了总理的话,你读出的仅是“礼貌”吗?你还读出了什么?1.文中周总理安慰朱师傅的话语极富艺术性,其中蕴含着大智慧,从三个“您”,我感受到周总理很客气,很尊敬人;从“不能怪您”“怪我”,我感受到周总理平易近人,能替人着想;从“幸亏”“躲得快”,我感受到周总理很幽默。2.朱师傅“深感不安”是因为朱师傅刮伤了周总理的脸,而受人爱戴的周总理还这样宽容自己。3.听了周总理的安慰,朱师傅“深受感动”,此时他心里会想:周总理宽容大度,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真是我们的好总理啊!D、朱师傅从原来的身感不安到深受感动,你从这个故事中又明白了什么?能用自己的话来讲吗?E、引读:可见是呀,从总理的话中,我们不仅读出了“礼貌”两个字,更读出了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极高的文化修养。由此看来,礼貌不是一件区区小事,它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正如德国剧作家、诗人、思想家歌德所说: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镜子四、回归中心,明白道理(三)个小故事在我们合作下谈论中学完了。他们都是讲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那么整篇文章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1、齐读第5小节2、其实整理就是要我们做到出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和谐,社会才会更加美好。(1)我们请人帮忙时要讲礼貌,因为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2)当自己无意间犯错时要主动道歉,因为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3)当别人无意伤害到自己时要宽容有礼,因为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1、牛皋、岳飞问路告诉我们“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小学生踩脏裙子,告诉我们犯了无心的错误要主动道歉,周总理安慰理发师反映了周总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极高的文化修养,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只有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1、再默读一遍24自然段,想想:这三个自然段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1)指名回答,教师点拨,启发学生可以用这种方法写自己的文章。(2)如果调换一下故事与说理的位置(教师举例),你们说好不好?为什么?(3)教师小结:可见,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要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合适的事例,再根据这个事例进行恰当的说理,才能使人信服。否则,将会语无伦次,表达不清。课文24自然段分别举了古人和今人,普通人和伟人的三个事例来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这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我觉得整理在整篇文章的结构安排上是采用了先提出一个观点,再举例证明,最后再总结观点的方式进行的,这种结构方式有观点,有依据,便于读者清晰地了解观点,并认同整理提出的观点。还有两个秘密你们没有发现,你们再去读读三个例子,想想为什么选择三个例子?这三个例子怎么样呢?这些人物怎么样?预设二:我觉得整理在例子的表述上很有特色,都是先讲一个故事,然后紧随在后面马上点明这个故事的所蕴含的道理,这样的写法清晰明了,读者很容易信服。预设三:我觉得整理在写作的过程中还引用了两处古训,因为古训都是古代流传下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名言,这样也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预设四:我觉得整理选的这三个例子非常有代表性,非常典型。因为第一个例子是举了有求于别人的时候,只有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够才能够办成事,第二个例子是当无意中伤害了别人的时候,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可以化解相互间的矛盾,第三个例子是当受到别人无意伤害的时候,能礼貌宽容地待人,这能体现一个人的内在素质,三个例子分别从三个不同的方面证明了在社会生活中,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性,非常有典型性。三个例子选取的人物既有古人,也有今人,既有伟人,也有普通人,既有成人,也有小孩子,这样举例的好处是几乎所有的人被包括了,也就是所有人都应当“学会礼貌待人,恰当”所以非常有代表性。我觉得本篇课文举的三个例子与观点的匹配度非常密切。譬如第一个例子:因为结论有正反两个方面,所以整理也便举了正反两个例子。牛皋的言行刚好对应第二句话,岳飞的言行对应第一句话。第二个例子,要说明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于是例子便突出讲了小学生无意踩脏了女青年的裙子,立即礼貌地打招呼,在这样的情况下,女青年也友好礼貌地进行了回应;第三个主要是想说明受到伤害能宽容礼貌地待人,反应一个人的高尚素质,所以就着重讲了周总理的言行。我觉得也非常匹配,实际上,礼貌待人不仅体现在语言上,如岳飞用了请问老丈、小朋友用了对不起您、女青年用了没关系、周总理也用了您等,还体现在动作神态上。如第一个例子,牛皋在马上吼、岳飞离镫下马上前施礼、小朋友连忙抬起脚、女青年微笑、周总理安慰。也就是说,整理举例说明的时候,所写的内容都非常鲜明地指向了要说明的观点,观点与例子完全一致。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