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标管理”基本资料1 、“对标管理”的概念。“对标管理 ”,就是对照先进单位、先进模式、先进指标,找出自己的差距,从而进一步分析原因、研究措施、落实整改,并对工作不断改进、持续提高的过程。简单地讲, “对标 ”就是“对比先进找差距 ”,不断地向 “标杆 ”看齐。 “对标管理 ”也不是什么新概念,这个名词起源于上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的 美国 。我们早在计划经济时期普遍开展的 “比学赶帮超 ”、以及 “十面红旗 ”、“采掘上纲要创水平 ”竞赛等活动,实质上都是一种 “对标管理 ”。2 、“对标管理”的分类: 主要分为内部对标、行业对标、竞争型对标以及岗位对标等。我矿现在开展的主要是 “内部对标 ”和“岗位对标 ”。3 、“对标管理”的基本环节和内容:“对标管理 ”最基本、最关键的环节有四个,即: “定标 (通过调研、分析、评议确定标杆)、贯标(通过宣传、学习将“标杆”的先进之处贯彻落实下去)、对标(与“标杆”相比较,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和 创标(将“标杆”先进的管理模式与自身实际相结合,不断提升,创出新的“指标”) ”。我矿在开展 “内部对标 ”时,以 “安全质量、任务目标、成本控制、节能减排、技术管理创新、文明生产,以及各种材料消耗 ”等指标为主。4、实施“对标管理”的重要意义“对标管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方法,通过 “对标 ”可以对出安全、对出质量、对出效益, 对出我们在管理当中的 “短板 ”和“软肋 ”,可以解决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当前,世界、全国 500 强企业绝大多数都在运用 “对标管理 ”,中国石化、宝钢、中国移动等央企多年前即开展对标工作。开展对标工作是实现矿井安全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安全高效、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是持续改进各项工作,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集团公司领导高度重视这项工作。5 、开展“对标管理”要消除两个误区和模糊认识。误区 1:我们要克服 “对标管理 ”是新方法、新理论,必须 “重起炉灶、另搭台另唱戏 ”的思想。 开展 “对标管理 ”,不是把原来的管理方法推倒,一切重头再来,而是在坚持过去好的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再提升、优化的过程。误区 2:要克服认为推行 “对标管理 ”太复杂、难操作、不实用,会给基层单位、给工作带来 “无谓负担、增加无谓工作量 ”的思想。 “对标管理 ”是简约化的管理,实践性强、通俗易懂、便于操作,一点也不复杂, “对标管理 ”工作简单到可以让全体员工去做。6 、“对标管理”须遵循的“六项原则”坚持“实际和实用”的原则。 “对标管理 ”要在 “管用和实用 ”上下功夫,我们开展 “对标管理 ”的目的和初衷是让 “干部更好管、 职工更好干 ”,达到工作目标更加清晰、管理流程更加优化、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的目的。坚持“基层和实践”的原则。 “对标管理 ”重点在现场,核心在操作,从最基层抓起,从实践抓起,先试点后推广,由点及面,逐步推开。坚持“分清层次、全面推进”的原则。 不但技术指标或经济指标可以 “对标”,方法也可以 “对标 ”,管理也可以 “对标 ”、过程也可以“对标”,教育培训素质提升也可以对标,人人、事事、处处皆 “有标可对 ”。坚持“重实际、少形式”的原则。 标杆管理重点在实施,关键在实践,必须立足实际,注重实践,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坚持“先进性、差异性、可比性”的原则。坚持“闭环控制、动态管理”的原则。7 、“对标管理”实施方法步骤开展 “对标管理 ”总体上采取 “先定标试点、 后对标推广 ”的原则, 大体上分四个阶段来实施。第一阶段: 宣传发动、制定规划阶段(时间: 6 月份),当前矿实施方案及专业实施方案已拿出。第二阶段: 典型引路阶段(时间: 7 月 1 日 9 月 30 日)。此阶段主要工作: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由简入繁,逐步推开。要通过采取“评优找差” 、群众推选等形式, 确定专业和单位部门的 “标杆”。采煤专业对 2010 年以来采一、采二两单位的“安全、质量、三违率、回收率、机械事故影响时间、吨煤材料消耗”等主要指标进行了统计、 比较,综合评选采煤二区为 “安全高效采煤队”。第三阶段: 全面推广总结阶段(时间: 10 月 1 日 12 月 31 日)。此阶段主要工作:系统推进、层层对标、全面提升。在试点单位成功实施的基础上,各专业、单位、班组、岗位全面推广对标管理。第四阶段: 持续提升阶段(时间: 2011 年)。此阶段主要工作:巩固提升、持续改进、创造标准。矿下发 “对标管理年 ”实施意见,各单位根据活动年意见,研究制定全面管理创新活动方案,形成持续改进、持续提升的管理思维,全面提升矿井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