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学案 1、回顾基础知识,深化理解所学课文。 2、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3、体会散文修辞手法的运用 4、理解散文主旨。 5、背会春。 6、会背古诗,并掌握名句。 一、整体把握我也行! 1、春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是朱自清,字佩弦,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等。在春中,作者按照盼春、绘春和赞春的思路来结构全文。在绘春部分,依次描绘了五幅美丽的图画,分别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最后运用比喻,突出了春天新、美、力的特征。 2、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等。济南的冬天一文,开篇就以对比的写法突出了济南无风、无雾,无毒日的宝地特点,然后,从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不结冰的水三个方面写了济南的冬天。表达了对济南的赞美之情。 3、古代诗歌四首第一首观沧海由东汉政治家、军事家曹操所作,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通过描写茫茫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宽广的胸襟,表现了诗人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第二首次北固山下由唐代诗人王湾所作,作者通过对江南残冬早春景象新鲜而又精致的描绘,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爱江南水乡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 第三首钱塘湖春行由唐代大诗人,晚年又叫香山居士的白居易所作。这首诗通过抓住环境和季节特征,选取典型景物描绘了钱塘湖的早春风光,抒发了作者的喜悦心情。 第四首天净沙秋思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马致远所作。天净沙是曲牌名。这支“曲”通过九个具有明显深秋色彩的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通过相互映衬达到情景妙合无痕的效果,真切地表达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二、基础巩固我掌握!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朗润 酝酿 抖擞 镶嵌 贮蓄 黛色 澹澹 芊芊细草 肥硕 寥阔 枯涸 梦寐 丁丁 碣石 竦峙 2、根据原文填空。 观沧海中,诗人借助奇特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中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次北固山下中,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表现出来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山下中,“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中,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的句子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莺歌燕舞的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辛弃疾西江月中,表达诗人喜悦心情的句子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马致远断肠人在天涯。中点明主题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 三、重点课文我理解! 春、济南的冬天古代诗歌四首是本单元讲读课文,浏览课文,回顾老师讲过的内容,梳理出每课的文学常识、写作背景、所抒发的感情、所运用的写法、名句。 一、预习检查 二、构建知识网络: 文体 作者 出处 春 散文 朱自清 朱自清全集 济南的冬天 散文 老舍 老舍文集 中心 作者以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抓住济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争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荣的景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激励人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深深们珍惜大好时光,辛勤劳作,奋发向上,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1、 构思精巧,情景交融。 2、 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1、 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生动贴切。 2、 情景交融的写法。 写法 三、延伸练习,能力迁移 一、积累运用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酝酿 嫩叶 抖擞 B.薄烟 C.宛转 黄晕 披蓑 鸟巢 戴笠 赶趟 嗡嗡 眨眼 D.迷藏 散心 涨水 应和 2.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欣欣然:高高兴兴的样子;朗润:明朗湿润。 B.卖弄:炫耀;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C.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舒适:舒展。 D.黄晕:昏黄不明亮;赶趟儿:原意是赶得上,这里是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3.下面的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拟人)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 C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D“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4、选出下列词语书写全正确的一组 A、突如其来 心痛如割 忍军不禁 玲珑剔透 B、无忧无虑 得失之患 擎天旱地 多姿多采 C、天灾人祸 举世无双 怡然自得 头昏目眩 D、异国他乡 心矿神怡 蜂围叠阵 明察秋豪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 D. 在学习上就应该不耻下问,有不懂的问题就主动问老师。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小明今天没来上学,班长估计他肯定是生病了。 B、观众听完他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都深深地折服了。 C、赵本山夸张而诙谐的表演让观众们都忍俊不禁。 D、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7、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和修辞手法,从“大树”、“鲜花”、“果实”、“太阳”中再选择两个作为“生命”的喻体展开叙写,与前一句构成意思相近的排比句。 例句: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嫩绿; 仿写: , 。 二、语段阅读 春之一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光,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8、选出对这段话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花图,主要是抓住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写的。 B、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万木争春图,主要是抓住桃树、杏树、梨树的特点写的。 C、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意图,主要是抓住花、蜜蜂和蝴蝶的特点写的。 D、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园图,主要是抓住春天花园中的果树和动物的特点写的。 9、选出对这段文字的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虫、树、花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B、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花朵、果实、野花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C、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上、花下、遍地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D、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木、花朵、昆虫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10、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句子的句序不能颠倒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 A、这三个句子是按颜色由深到浅的次序安排的。 B、这三种颜色是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的。 C、“火”、“霞”、“雪”是按照从热到冷的次序安排的。 D、这三个句子是按照春花开放的先后次序安排的。 11下面分析理解不正确的是 A.“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 “仿佛”一词由实到虚,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 B。写蜜蜂闹和蝴蝶飞与春花图的描写是侧面写春花,用蜜蜂、蝴蝶的繁忙表现了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 C。这段文字使用的修辞方法有 排比、 比喻 、 拟人 对比。 D。“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这个“闹”字用得极妙,不禁使人想起古代诗人宋祁的一句诗:红杏枝头春意闹。 12、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这段文字是按“树上花下遍地”三个层次,从高到低地描写春花。 作者写树上的花,是从花多、花艳、花甜三个角度来写的。 写花下的蜂闹蝶舞是侧面表现花多、艳、甜。 “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两个比喻描绘了闪亮摇摆的野花,也暗写了阳光和轻风。 A、 B、 C、 D、 春之二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3、这段文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有 A、比喻 拟人 排比 B、排比 拟人 引用 C、引用 比喻 拟人 D、引用 对比 拟人 14、对文段四句话之间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A第一句从触觉的角度写春风轻柔温暖; B第二句从 视觉的角度写春风带给我们的气息; C第三、四句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春风给人们带来的愉快和快乐。 D作者抓住了春风 柔和、芳香、悦耳等的特征来写。 15、下面对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从感情色彩看, “卖弄”原是炫耀的意思,含贬义,本文中的意思是 尽情地表现 ,属于 贬义词褒用 的用法。 B、“宛转”的意思是温和而曲折。 C、“应和”与“呼应”是同义词。 D、“嘹亮”的反义词是“低沉”。 16.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最合适的是 A B C D 17.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A、“酝酿”一词的原意是: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本文指造酒, 还经常用来比喻事物逐渐达到成熟 。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_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杨柳风指的是吹动杨柳的春风,整个诗句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方法,“杨柳风” 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 C、春风本是无形、无味、无声、难以捉摸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形、味、声俱全,这是因为作者分别是从触觉 嗅觉 听觉角度观察、描写春风的。 D这段文字突出表现了春风.和煦 和温暖 的特点。 18、第三段中能跟“轻风流水”应和的是 A、鸟儿 B、鸟儿的曲子 C、鸟儿高兴起来 D、卖弄喉咙 济南的冬天之一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29划分层次正确的是 A B C 30.对本段文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是 A”树尖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