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科学是系统化了的知识 单元测试(语文版必修3)(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厌恶(w)罪恶()钥匙(shi)B楷模(m) 模样(m) 消息(xi)C晕厥(yn) 月晕(yn) 脑子(zi)D长相(xin) 互相(xin) 朋友(yu)解析C“晕厥”的“晕”读“yn”,“月晕”的“晕”读“yn。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A弊病遮蔽针炙用武之地B轮廓 城廓 敏感 微乎其微C滋味 慈祥 堡垒 异想天开D大概 概叹 成瘾 痛不欲生解析A项“炙”应为“灸”;B项“城廓”的“廓”应为“郭”;D项“概叹”的“概”应为“慨”。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靠他的一双脚板,一块块地收集,很难包揽天下奇石,为了充实自己的“奇石王国”,他常常慷慨解囊,上门求购。B他偷了你的东西,自有法律制裁他,你打得他身体体无完肤,法律同样也要制裁你。C日本的极端分子必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用实际行动反省参拜靖国神社的危言危行,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D进也好,退也罢,这都不是问题,怕就怕做事首鼠两端,耽误了时间不说,到头来落得两手空空。解析D首鼠两端:首鼠,鼠性多疑,出洞时一进一退,不能自决;两端,拿不定主意。指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左右摇摆不定。A.“慷慨解囊”是指极其大方地经济上帮助别人。B.“体无完肤”与“他的身体”语义有重复。C.“危言危行”是指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答案D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科技文化是相对脆弱的,尤其是建立在近现代科学技术之上的科技文化更是匮乏。B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C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围绕以“拥抱每片绿色”为主题,学校举行了一系列活动,地理园、植物园、生活体验角,处处体现盎然的生机。D将指纹信息加入居民身份证后,国家机关以及金融、电信、教育、医疗等单位便可以通过机读快速、准确地进行人证同一性认定。解析C项,句式杂糅,“围绕的主题”,或“以为主题”二者取其一。答案C5下列比喻不够恰当的一项是()A日记:心的轨迹/凝聚生活七色阳光的水滴B词典:知识的海/学问的帆/书山上跋涉的樵夫C笑:你是美的姐妹/你是碧空中那一抹烂漫的云彩D浪花:一朵浪花,一个跳荡的音符/一排浪花,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一群欢乐的生命解析将“词典”比喻为“书山上跋涉的樵夫”不恰当,与词典的特性不符。答案B二、阅读鉴赏(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21分)光与影光肯定不单单是为了黑暗而存在的,因为光也生长在光明的时刻。比如白昼时大地上飞舞的阳光。当然,大多的光是因为黑暗的存在而存在的,比如蜡烛、油灯、马灯、电灯泡、灯笼、篝火等等。月亮和星星无疑也是生长在黑暗中的光明,但它们可能是无意识地生长的,所以对待黑暗的态度也相对宽容些。月亮有圆有缺,即使它满月时,也可能一头扎进乌云的大厚被子中蒙头大睡,全不管有多少夜行人等待它的光明。星星呢,它们的光暗淡的时候多于明亮时,所以人类想借助它们的光明,是不大容易的。我记忆最深的光,是烛光。上小学的时候,山村还没有通电,那时供销社里卖的最多的就是蜡烛。蜡烛白色的居多,但也有红色的,人们喜欢买上几包红蜡烛,留到节日去点。在那个年代,蜡烛是完全可以作为礼品送人的。正月串亲戚的人的礼品袋中,除了鸡、鸭、罐头和布匹外,很可能就会有几包蜡烛。懂得节省的人家,一支蜡烛能使上四五天,只要月亮的光能借上,他们就会敞开门窗,让月光奔涌而入,刷碗扫地,洗衣铺炕。我最爱做的,就是剪烛花。蜡烛燃烧半小时左右,棉芯就会跳出猩红的火花,如果不剪它,费蜡烛不说,它还会淌下串串烛泪,脏了蜡烛。我剪烛花,不像别人用剪刀,我用的是自己的手,将大拇指和二拇指并到一起,屏住气息探进烛苗,尖锐的指甲盖比剪刀还要锋利,一截棉芯被飞快地掐折了,蜡烛的光焰又变得斯文了。烧剩的蜡烛瘪着身子,但它们也不会被扔掉,女孩子们喜欢把它们攒到一起,用一个铁皮盒盛了,坐到火炉上,熔化了它们,采来几枝干树枝,用手指蘸着滚烫的烛油捏蜡花。蜡花如梅花,看上去晶莹璀璨。在那个年代,谁家的柜子和窗棂里没有插着几枝祈福的蜡花呢!光中最不令我喜欢的就是阳光了。往往我还没有睡足呢,它就把窗户照得雪亮了。比较而言,月光最不令人厌烦了,它的光总是柔柔的,带着股如烟似雾的飘渺气息,给人带来无边的遐想和温存的心境。好的月光质感强烈,你觉得落到手上的仿佛不是光,而是绸带,顺手可以用来束头发的。而且泻在山山水水的月光也不像阳光那样贫乏,月光使山变得清幽,让水变得柔情,流水裹挟着月光向前,让人觉得河面像根巨大的琴弦一样,清风轻轻抚过,它就会发出悠扬的乐声。马灯和油灯,因为有了玻璃灯罩作为衬托,其性质有点像后来的电灯了。很奇怪,我印象中使马灯的都是些老气横秋的更倌和马夫,他们提着它,要么去给牲口喂夜草,要么去检查门闩是否闩上了。而掌着油灯的人呢,又多数是年老的妇人,她们守着油灯纳鞋底或者是补衣裳,油灯那如豆的火苗一耸一耸的,映着她们花白的头发和衰老平和的面庞。所以我觉得马灯和油灯与棺材前的长明灯密切相关,因为使着这两种灯的人,离点长明灯的日子是不远的了。有了光,而又有了形形色色的天上和人间的事物,就有了影子。有些影子是好看的,如月光下被清风摇曳的树影,黄昏时水面漂泊的夕阳的影子以及烛光中小花猫蹑手蹑脚偷食儿的影子。我印象最深的影子,是烛光反射到墙面的影子,有桌子、花瓶,有插在柜角的鸡毛掸子,也有人影。这些上了墙的影子随着光的变幻而变幻着,忽而胖了,忽而又瘦了;忽而长了,忽而又短了,让人觉得影子毕竟是影子,一从实物中脱离出来,它就走了样了。老人们爱说,一个人有影子是好事情,要是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影子消失了,说明你离做鬼的日子不远了。所以我从小特别恐惧看自己的影子。它在,你可以气定神凝;一旦寻不着它,真的会急出一身冷汗,以为身后已经跟着一群小鬼了。在光与影的回忆中,有一把小提琴的影子会浮现出来。它的旋律响起来的时候,即使在阴郁的天气中,你仍能感受到光明。文革中,那把小提琴被砸烂了,因为那是属于小资产阶级的东西。琴声能流淌出光明,这样的光明能照亮人荒芜的心,可是这种光明是看不到影子的,如果用老人们的说法去推理它,音乐与鬼魅就是难解难分的了。难怪最忧伤最动人的旋律在给人带来心灵光明的时候,也会在一个特殊年代带来生活上的灾难,因为音乐带着鬼啊。生活的富足,使马灯、油灯渐次别我们而去了,烛台也只成了一种时髦的展览了。当我们踏着繁华街市中越来越绚丽的霓虹灯的灯影归家,为再也找不见旧时灯影的痕迹而发出一声叹息的时候,那些灯影斑驳的往事,注定会在午夜梦回时幽幽地呈现。6第段中“宽容”的含义是什么?(4分)答:_答案星月并不时刻驱赶黑暗,提供光明。7第段描写的月光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6分)答:_答案特点:月光讨人喜欢。因为它质感强烈,柔柔的光能给人带来无边的遐想和温存的心境。月光使山山水水变得更加富有韵味。它使山变得清幽,让水变得柔情,和流水清风一起发出悠扬的乐声。作者巧妙地从人的感觉出发,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将无形的月光写得可感可触,有声有形,文笔细腻。8有人说,文章的第段内容和全文的主旨不合。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6分)答:_答案第段内容和全文的主旨吻合。第四段借对马灯和油灯的回忆写了故乡的老人,尽管他们已经步入晚年,却依然辛勤劳作、操劳不止。这段内容以点写面,突出了故乡人民的勤劳淳朴。(结构上有和前后文呼应及引出下文的作用)(也可反面作答,言之成理即可)9作者为什么会对烛光“记忆最深”?请简要概括其中的原因。文末的“一声叹息”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答:_答案原因:(1)烛光联系着家乡的风俗民情。(2)烛光映照出家乡勤俭淳朴的人民。(3)烛光牵着我快乐的少年生活。(4)烛花寄托着故乡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思想感情:这“一声叹息”中既有作者对繁华现实世界的淡淡的失望,对时光流逝、往日不再的伤感和无奈,也有对少年时光,对故乡的人和生活的深深怀念。(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数之魅惑(节选)公元前212年,罗马军队入侵叙拉古,将近80岁的阿基米德在全神贯注地研究沙堆中的一个几何图形,疏忽了回答一个罗马士兵的问话,结果被长矛戳死。18世纪的巴黎女孩索菲热尔曼在一本叫数学的历史的书中看到这一章,便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一个人会如此痴迷于一个导致他死亡的几何问题,那么数学必定是世界上最迷人的学科了。她马上对这最迷人的学科着了迷,经常工作到深夜,研究欧拉和牛顿的著作。父母没收了她的蜡烛和衣服,搬走所有可以取暖的东西,以阻止她继续学习。她用偷藏的蜡烛并用床单包裹着自己继续学习,即使墨水已经在墨瓶中冻僵。最后她的父母妥协。在那个充满偏见和大男子主义的时代,她冒名“勒布朗先生”,通过书信在只接受男性的巴黎综合工科学院学习,并以这个身份与“数学家之王”高斯通信探讨费马大定理。1806年,拿破仑入侵普鲁士,热尔曼拜托一位法国将军保证高斯的安全。得到特殊照顾的高斯这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否则,她对费马大定理的杰出贡献恐怕就被永远记在那个“勒布朗先生”的头上了。高斯在致谢信中谈到数学的魔力:“还没有任何东西能以如此令人喜欢和毫不含糊的方式向我证明,这门为我的生活增添了无比欢乐的科学所具有的吸引力决不是虚构的。”他的表述太过冗长了。还是让热尔曼的同类来回答这个问题吧当有人问公元4世纪时的女性数学家希帕蒂娅为什么一直不结婚时,她说,她已经和真理结了婚。就像两千年间涌现出的大多数女数学家一样,索菲热尔曼终生未婚。凡物皆数,这就是数学的魔力。数字会奇妙地出现在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中。综观世界上所有曲曲弯弯的河流,剑桥大学的地球科学家汉斯亨利克发现,从河源头到河入海口之间,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