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根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长远计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布置城市体系;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布局;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综合部署城市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保证有秩序地、协调地发展,是城市的发展建设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各国城市规划的共同和基本任务:(1)通过空间发展的合理组织,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需要;(2)从城市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有序地配置城市空间资源;(3)通过空间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的运作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4)确保城市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增强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5)建立各种引导机制和控制规则,确保各项建设活动与城市发展目标相一致;(6)通过信息提供,促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和健康的运作。城市规划的作用:(城市规划原理P91)1.宏观经济条件调控的手段,2.保障社会公共利益,3.调节社会利益,维护公平,4.改善人居环境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1.合理有序地配置城市空间资源2.确保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3.确保建设活动和城市发展目标一致4.促进房地产开发有序健康运作。1.1.2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包括基本法律(主干法)及其配套法规(从属法规)。我国还分为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的规划法规体系。包括以下部分: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实施性行政法规、地方城市规划法规、城市规划行政规章、城市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城市规划文本。1.1.2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我国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一般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在编制总体规划以前,可以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城市规划纲要。大中城市可以根据城市实际需要在总规的基础上编制分区规划,进一步控制和确定不同地段的土地用途、范围和容量,协调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属于总体规划的层次。详细规划根据不同的需要、任务、目标和深度要求,可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两种类型。1.1.2城市规划的行政体系1.2.1建设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http:/wenku.baidu.com/view/02b3c14e852458fb770b5662.html1.2.1建设项目节地标准(没找到)1.3.2各层次城市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1.3.3城市规划中的调查内容和主要方法内容:1、区域环境的调查(城市化、城镇体系)2、历史环境的调查(a.自然环境的特色,如地形、地貌、河道的形态及与城市的关系;b文物古迹的特色,如历史遗迹等;c.城市格局的特色;d.城市轮廓景观,主要建筑物和绿化空间的特色;e建筑风格;f.其他物质和精神的特色,如土特产、工艺美术、民俗、风情等)3、自然环境的调查(a.自然地理因素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b.自然气象因素风象、气温、降雨、太阳辐射;c.自然生态因素主要涉及城市周边地区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与分布,生物资源、自然植被、城市废弃物的处置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等。)4、社会环境调查a.人口方面1.人口自然变动(人口的年龄结构、人口年龄中位线、人口的性别构成、人口三年自然增长率及其变化的历史)2.人口的迁移变动(人口的地域分布、人口的年机构增长率等及其变化历史)3.人口的社会变动(人口得部门构成、人口的劳动构成、人口的文化构成、人口的民族和宗教构成等及其变化的历史)b、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方面家庭规模、家庭生活方式以及家庭的空间行为模式,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方式、空间行为模式;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其他公共部门的组成、行为模式、决策模式等;城市中的社区组织与作用模式,市民参与规划的方式、途径与程度以及公众参与意愿表达的途径等。5、经济环境调查城市整体的经济状况;城市中各产业部门的经济状况;城市有关土地经济方面的内容;城市建设资金的筹资、安排与分配。6、城市土地使用的调查对规划区范围的所有用地进行现场踏勘调查,对各类土地使用的范围、界限、用地性质等在地形图上进行标注,在详细规划阶段还应对地上、地下建构筑物等状况进行调查,完成土地使用的现状图和用地平衡表。7、城市调查实例主要方法:1现场踏勘调查或观察调查2.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3.访谈和座谈会调查4文献资料的运用1.3.5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方法主要分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空间模型分析。1、定性分析定性分析分为: 因果分析法、比较法(1)因果分析法城市规划分析中涉及的因素繁多,为了全面考虑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先尽可能排列出相关因素,发现主要因素,找出因果关系。如:在确定城市性质时对城市特点的分析,确定城市发展方向时对城市功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分析等。(2)比较法对一些难以定量分析但又必须量化的问题,用比较法。如:确定新区或新城的各类用地指标可参照相近的同类已建城市的指标。2、定量分析描述性系统分析的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提炼出大量数据资料所包括的基本信息。(1)频数和频率分析频数分布:指一组数据中取不同值的个案的次数分布情况(出现的次数)。一般以频数分布表的形式表达。在规划调查中,经常有调查的数据是连续分布的状况,如人均居住面积,一般是按照一个区间来统计。频率分布:一组数据中不同取值的频数相对于总数的比率分布情况。一般以百分比的形式来表达。(2)集中量数分析集中量数分析:指用一个典型的值来反应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或者反应这组数据向这个典型值集中的情况。最常见的有算术平均值、众数。(3)离散程度分析与集中程度分析相反,离散程度分析是用来反应数据离散程度。极差: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意义:一组数据的极差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大,也就是集中程度的统计量的代表性低。具有偶然性。(4)回归分析回归分析就是对相关关系进行函数处理。其中一个因素为控制因素(自变量),另一个预测因素为因变量,这样可以进行实验,预测。一元线形回归分析是利用两个要素之间构造数学模型。多元线形回归分析是对多个要素之间构造数学模型。(5)线形规划模型(6)系统评价法。包括矩阵综合评价法、概率评价法、投入产出法、德尔菲法等。常用于对不同方案的比较、评价、选择。(7)模糊评价法(8)层次分析法。将复杂问题分解成比原问题简单得多的若干层次系统。可以灵活应用于各类复杂的问题。3、空间模型分析城市规划各个物质因素都在空间上占据一定的位置,形成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除了用数学模型,文字说明表达外,还可以用空间模型的方法来表达。(1)实体模型两种表达:用实物和图纸表达,例如用投影法画的平面图、剖面图、里面图,在不同的规划层面里都有规定的比例要求,表达方法也有规范的要求,主要用于规划管理和实施。也有用透视法画的透视图、鸟瞰图,主要用于表达效果。(2)概念模型一般用图纸表达,主要用于分析和比较。几何图形法:用不同色彩的圆形、环形、矩形、线条等几何图形在平面图上强调空间要素的特点与联系。常用于功能结构分析,交通分析,环境绿化分析等。等值线法:根据某因素空间连续变化的情况,按一定的值差,将同值的相邻点用线条连接起来。常用于单一因素的空间变化分析。如:用于地形分析的等高线图,交通规划的可达性分析,环境评价的大气污染和噪声分析。方格网法:根据精度要求将研究区域划分为方格网,将每一个方格网的被分析因素的值用规定的方法表示(如颜色,数字,线条等)。常用于环境、人口的空间分布。此法可以多层叠加,常用于综合评价。图表法:在地形图(地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玫瑰图、直方图、折线图、饼图等表示各因素的值。常用于区域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比较分析。1.3.6 城市设计的作用、内容和基本理论1.3.7城市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内容和成果要求城市详细规划主要任务:以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用地做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1)详细规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边界,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2)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3)提出各地块建筑体型、体量、色彩等要求;(4)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标高;(5)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用地的界线;(6)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成果要求:(1) 控制性详细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规划说明书及基础资料收入附件。规划文本中应当包括规划范围内土地使用及建筑管理规定,(2) 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纸包括规划地区现状图、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纸。图纸比例为1:10001:2000修建性详细规划内容:(1) 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2) 做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不知总平面图;(3) 道路交通规划设计(4) 绿地系统规划设计;(5) 工程管线规划设计;(6) 竖向规划设计;(7) 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成果要求:(1)修建性详细规划文件为规划设计说明书;(2)修建性详细规划图纸包括:规划地区现状图、规划总平面图、各项专业规划图、竖向规划图、反映规划设计意图的透视图。图纸比例为1/500-1/2000。1.3.10掌握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方法1.3.10城市道路红线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有时也把确定沿街建筑位置的一条建筑线谓之红线,即建筑红线。它可与道路红线重合,也可退于道路红线之后,但绝不许超越道路红线,在红线内不允许建任何永久性建筑。1.3.11掌握城乡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规划的基本知识城市规划体系:任何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城市规划体系,这是进行城市改造建设的基础。城市规划体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规划法规体系、规划行政体系和规划运作体系。城市规划体系构成了开展城市改造的制度框架和组织结构。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自己完整的城市规划体系。各国的城市规划体系不尽相同,因为城市规划体系受到了各国资源条件、社会发展状况、经济发展阶段、历史文化传统等的影响。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还很不成熟,在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行政体系和动作体系上都还很不完善,特别是其中传统的总体与地方二级规划制度已经很适应现代城市改造更新的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建立起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惯例的城市规划体系,是一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我国自2008年起已正式施行城乡规划法我国城乡规划体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城乡规划法律法规体系、城乡规划行政体系、城乡规划工作体系。城乡规划法律法规体系包括: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城乡规划行政体系包括:城乡规划行政的纵向体系、城乡规划行政的横向体系。城乡规划工作体系包括:城乡规划的编制体系、城乡规划实施管理体系(城乡规划的实施组织、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一) 城市规划的作用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