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辩证统一关系1848 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证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 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即“两个必然”这一重要结论。1859 年,马 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 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 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即“两个决不 会”这一重要思想。这两个著名的科学论断共同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核心。“两个必然”理论是对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科学概括,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的 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两个必然”理论强调的社会形态的必然发展历程,是“两个决不会”理论的基 础;而“两个决不会”理论,则强调了人的认识一定要符合客观规律,因此它是 对“两个必然”的重要补充,是对“两个必然”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领域的进一 步阐述。因此两者并非是相互对立、前后矛盾的学说,而是相互联系,共同发展 的学说。一、两个必然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结果马克思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状况以及结合西欧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状 况,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通过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的。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 互矛盾运动,不断推动社会向着更高形态或者更好状态的发展虽然在发展状态中 或许有曲折,但总体趋势是朝着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不断 适应而进步的。马克思通过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探讨,提出了五种社会形态论,即奴隶制 社会、封建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如果加上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也是五 种所有制形式,提出共产主义社会将是最终的社会形态。在欧洲,资产阶级和无 产阶级是随着家庭手工作坊转变为大工厂,及工业的的发展而同时产生的,而在 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正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但进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 程中,资产阶级却极力压榨剥削无产阶级,导致无产阶级生活状况极端底下,也 因此,资产阶级也亲手培养了自己的掘墓人。其一,这种剥削压迫产生资产阶级 与无产阶级在经济关系上,在资产阶级通过不等价交换的生产方式、通过生产资 料的私人占有,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进行市场竞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获得 了资本积累,但在获得了大工业生产的基本利润后,又强制占有了无产阶级劳动 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的利润,即剩余价值。而在无产阶级拿着微薄的薪水回家之 后,地产、商业等资产阶级又把他们的魔爪伸了过来。其二是资产阶级通过民主 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统治,实际掌握了政权,资产阶级拥有参政议政甚至掌握政 权的机会,能够以政治手段剥削压迫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生活在最底层,生活 条件落后、生存条件难以保障,难以有参政议政的机会,只能任由资产阶级利用 掌握政权的手段对自己进行名正言顺的压迫。无产阶级通过出卖生产力被资本家使用和剥削,在市场购买生活用品再次被 资本家剥削,在剥削中掌握了技术和管理手段参与市场竞争,通过革命或和平手 段来掌握政权,以谋求政治经济上的独立以及与资本阶级对等的、平衡的政治权 利,用来谋取更多的生存、发展权利。马克思通过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斗争过程的分析, 以及结合对社会五形态论的大体阐述,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 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趋势。二、两个决不会是两个必然的必经阶段 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实践中看到,社会主义不 可能一下从资本主义社会脱胎出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同样,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上升的,但发展道路并不是直线的,而是波浪起伏式的、螺旋式的。马克思、恩 格斯的“两个必然”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方向,“两个绝不会”则说明了 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道路。正如邓小平所指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 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 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首先,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 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交织着高潮和低潮,顺利和挫折。马克思、恩格斯 于 1848 年 2 月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 共产主义者同盟、欧洲革命、第一国际、巴黎公社、第二国际等等社会主义理论 以及实践。1914 年,一战爆发,第二国际大多数党和领袖公然站在本国政府立 场上支持帝国主义战争,导致第二国际存在25 年后终于破产,这是国际共产主 义运动史上出现的又一次重大挫折。1917 年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党在社 会主义运动出现曲折的低潮时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一次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从而开 辟了人类社会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后,亚欧一系列国家相继建立社会主义, 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使 20 世纪呈现出社会主义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然而,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为标志,社会主义又一次 遭受严重挫折。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则代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的希望和前景。但是苏东剧变是历史在前进中暂时的曲折,它并没有否定马克思 主义的“两个必然”,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苏东由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的影 响,出现曲折和倒退,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但是 这种曲折和倒退本身,又孕育着进一步更大发展的条件。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 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事实上,社会主义在经历空 前挫折之后,世界上大多数共产党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的共产党,已经渡过了苏东 剧变造成的震荡期,基本稳住了阵脚。各国共产党都注重从苏东社会主义失败中 吸取经验教训,强调从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出发,独立自主探索本国革命和建设 的道路。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坚持改革开放,正在摆脱前苏联社会主 义模式的束缚, 创造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新模式。许多非执政的共产党, 正在根据国内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对党的理论、纲领、战略和策略进行调整,寻 找本国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尽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再次复兴还需很长时期,但 全世界的社会主义者仍对社会主义前途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年(月!日在社会 主义国家古巴首都召开的“面向!(世纪的社会主义”国际研讨会上,来自世界上 +)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和组织的!(!名代表一致认为: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灾难只能 被解释为一种实践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的消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 了一条社会主义的新路。在一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革命胜利之后,如 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新课题。几十 年来以苏联和中国为代表的各国共产党都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也取 得了宝贵经验,但没有从根本上加以解决。邓小平同志在这个问题上做出了特殊 贡献。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新的低潮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借鉴其他国家社 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基础上,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当代实际和时代 特征相结合,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们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指 出的“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 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同时,它也 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正如邓小平所说的:“只要中 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只要中国社会主 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从实践上看,我国在邓小平理论 指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丰硕成果。 据统计,从(+)+*(+)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年均达到 +0%1 ,保持了全 球范围内较快的增长速度。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国内生产 总值达到+,+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位,发展中国家第(位;人均收入自(+)%年至今 增加了#倍多。党的十五大又描绘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宏伟蓝图。 可以预料,到本世纪中叶,一个繁荣、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 将屹立于世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将清晰地展现出来。全世界将会有越来越 多的国家和人民向往、追求和走上社会主义。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我坚信,世界 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总之,人类 社会在经历了“两个绝不会”的历史曲折后终将走向“两个必然”,只要我们准 备好走曲折的路,社会主义就一定会在全世界取得最后的胜利。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