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区别收益性支出不同于资本性支出,前者全部由当年的营业收入补偿,后 者先记作资产,通过计提折旧或摊销分年摊入各年成本费用。区分收 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是为了正确计算各年损益和正确反映资产的 价值。如把收益性支出作为资本性支出,结果是少计了当期费用,多 计了资产价值,虚增利润;反之,则多计了当期费用,少计了资产价 值,虚减利润。会计核算应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资本性支出的界限,以正确计算 各期损益。资本性支出是指受益期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支出,即发生 该项支出不仅是为了取得本期收益,而且也是为了取得以后各期收 益;收益性支出指受益期不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支出,即发生 该项支出是仅仅为了取得本期收益;资本性支出是该项支出是不仅仅 为了取得本期收益。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效益性支出原则要求在会计核算中首先将资 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加以区分,然后将收益性支出计入费用账户, 作为当期损益列入损益表;将资本性支出计入资产账户,作为资产列 入资产负债表。前者称为支出费用化;后者叫做支出资本化。资本化 的支出随着每期对资产的耗费,按照受益原则和耗费比例通过转移、 折旧和摊销等方法,逐渐转化为费用。由此看来,与取得本期收益有关的支出,即本期的成本和费用,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一是直接计入费用账户的收益性支出;二是本期从资产账户转入费用 账户的资本性支出。可见发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目的是按照权 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的要求,合理确定现金支出性质,正确计算当期 利润。这一原则是权责发生制在现金支出中的具体运用。手续费及佣金支出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明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布关于企业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税前扣除 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财税200929号),对企业手续费 及佣金支出税前扣除政策进行了明确。并自3月19日开始实施。根据通知规定,企业发生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不超过以下规定计算限额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不得扣 除。1.保险企业:财产保险企业按当年全部保费收入扣除退保金等后余额的15%(含本数,下同)计算限额;人身保险企业按当年全部 保费收入扣除退保金等后余额的10%计算限额。2.其他企业:按与具有合法经营资格中介服务机构或个人(不含 交易双方及其雇员、代理人和代表人等)所签订服务协议或合同确认 的收入金额的5%计算限额。通知要求,企业应与具有合法经营资格中介服务企业或个人签订 代办协议或合同,并按国家有关规定支付手续费及佣金。除委托个人 代理外,企业以现金等非转账方式支付的手续费及佣金不得在税前扣 除。企业为发行权益性证券支付给有关证券承销机构的手续费及佣金 不得在税前扣除。通知还明确,企业不得将手续费及佣金支出计入回扣、业务提成、返利、进场费等费用。企业已计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相关资产的手续费及佣金支 出,应当通过折旧、摊销等方式分期扣除,不得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企业支付的手续费及佣金不得直接冲减服务协议或合同金额,并 如实入账。企业应当如实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提供当年手续费及佣金计算 分配表和其他相关资料,并依法取得合法真实凭证。通知最后明确,上述规定自3月19日开始实施,新税法实施之 日至通知印发之日前企业手续费及佣金所得税税前扣除事项按通知 规定处理。企业政策性搬迁所得税处理四项注意根据(国税函2009118号)文件,企业因政府政策性搬迁取得 的收入可以按扣除其搬迁(含重建,下同)支出后的差额确定计税所 得额,而且用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购置或改良的固定资产,可以按 照现行税收规定计算折旧或摊销,并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具体运 用的需注意以下几点:一、企业的搬迁业务除必须有政府的搬迁文件 或公告外,还应有搬迁协议、搬迁计划以及企业技术改造、重置或改 良固定资产的计划或立项,并从规划搬迁次年起的5年内完成技术改 造、重置或改良固定资产或购置其他固定资产等任务。二、政策性搬迁和处置收入是指因政府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 等政策性原因,企业需要整体搬迁(包括部分搬迁或部分拆除)或处 置相关资产而按规定标准从政府取得的搬迁补偿收入或处置相关资 产而取得的收入,以及通过市场(招标、拍卖、挂牌等形式)取得的 土地使用权转让收入。通过其他方式或渠道取得的搬迁、重建资金不 属于(国税函2009118号)文规定的政策性搬迁和处置收入。三、搬迁支出是指企业根据搬迁规划,异地重建后恢复原有或转 换新的生产经营业务,用企业搬迁或处置收入购置或建造与搬迁前相 同或类似性质、用途或者新的固定资产和土地使用权(简称重置固定 资产),或对其他固定资产进行改良、技术改造,或安置职工的支出。超过“政策性搬迁和处置收入”额的搬迁支出,不论资金来源如 何,均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直接扣除。四、企业没有重置或改良固定资产、技术改造或购置其他固定资 产的计划或立项报告的,应将搬迁收入加上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变卖 收入、减除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和处置费用后的余额计入企 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政府补助收入的会计和税务处理新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中的收入明细表第24行“政 府补助收入”项,填报纳税人从政府无偿取得的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 性资产,包括实行会计制度下补贴收入核算的内容。政府补助收入概念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一一政府补助 规定,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包括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国 际类似组织也在此范围内)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不 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政府补助是无偿的、有条件的。 政府并不因此而享有企业的所有权,企业未来也不需要以提供服务、 转让资产等方式偿还。政府补助通常附有一定的条件:(1)政策条 件。企业只有符合政府补助政策的规定,才有资格申请政府补助。(2) 使用条件。企业已获批准取得政府补助的,应当按照政府规定的用途 使用。政府补助的分类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 相关的政府补助,前者指企业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 期资产的政府补助,后者指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 助。政府补助的主要形式有以下4种,一是财政拨款。财政拨款是政 府无偿拨付给企业的资金,通常在拨款时明确规定资金用途,比如财 政部门拨付给企业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或进行技术改造的专项资金,鼓 励企业安置职工就业而给予的奖励款项,拨付企业的粮食定额补贴, 拨付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研发经费等。二是财政贴息。财政贴息是政 府为支持特定领域或区域发展,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 对承贷企业的银行贷款利息给予的补贴,如财政将贴息资金直接拨付 给受益企业,或者财政将贴息资金拨付给贷款银行,由贷款银行以政 策性优惠利率向企业提供贷款,受益企业按照实际发生的利率计算和 确认利息费用。三是税收返还。税收返还是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 取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等办法向企业返还的税款,属于以税收 优惠形式给予的一种政府补助。增值税出口退税不属于政府补助。除 税收返还外,税收优惠还包括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 免部分税额等形式。这类税收优惠并未直接向企业无偿提供资产,不 作为本准则规范的政府补助。四是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比如行政 划拨土地使用权、天然起源的天然林等。政府补助会计处理及所得税政策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资产 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自相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 状态时起,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分次计入以后各期损益 (营业外收入)。但是,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 期损益。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 的,应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余额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 (营业外收入)。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1)用于补 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 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2)用于补偿企业 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3) 已确认的政府补助需要返还的,存在相关递延收益的,冲减相关递延 收益账面余额,超出部分计入当期损益;不存在相关递延收益的,直 接计入当期损益。例:A市紫光纺织厂是市属国有重点企业,设备陈旧,市场竞争 力差。A市政府决定协助紫光公司更换一套德国进口设备,设备总价 值约4000万元,预计使用期限为10年,预计无残值,由市财政按价 款的30%给予财政补贴。有关会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借:银行存款1200贷:递延收益1200。购置固定资产时,借:固定资产4000贷:银行存款4000。计提折旧时,借:制造费用400贷:累计折旧400。同时,借:递延收益120贷:营业外收入120。因此,应将营业外收入一一政府补助120 万元填入本行。会计与税法规定关于政府补助的差异一是税法对企业收到货币形式的政府补助,在收到政府补助的当 期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不在以后期间内递延确认,会计与税法规定存 在时间性差异。二是企业所得税法对不征税收入购买的资产,在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相关的折旧、摊销费用,同时造成资产会计 成本与税法成本的差异。三是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 企业会计准则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 80号)规定,企业按照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有关文件规定, 实际收到具有专门用途的先征后返所得税税款,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 计入取得当期的利润总额,暂不计入取得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凡财 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未明确规定免税的财政返还、财政扶持资金、财 政奖励资金,一律征收所得税。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