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并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2.让学生学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拟、分析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活动 ,进行归纳 ,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并有探究的欲望。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各局部名称和特征 ,理解了周长概念 ,掌握了简单的测量方法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在周长的认识教学中 ,学生已经对长方形、正方行的周长有了初步的认识 ,不排除有局部学生对周长的概念理解不透彻 ,为本节课的教学带来一些阻力 ,可以通过旧知复习来排除。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 ,进行猜测验证 ,通过归纳总结 ,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体会数学的简洁性和抽象性。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四、教学准备教具: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学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直尺、绳子、方格纸。五、教学过程(一)旧知复习 ,相机导入1.回忆旧知(1)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 ,谁能运用教室里黑板的外表 ,说一说什么是周长?指名说一说 ,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并倾听。让其他同学看清从哪开始 ,绕边一周 ,回到起点 ,头尾相接 ,手指要紧贴黑板的边缘。如告诉学生不能说黑板的周长 ,而应该说成“黑板面的周长。(2)课件出示:例4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指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周长。2.揭示课题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 ,复习周长的相关知识 ,充分唤起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学生在用手比划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同时 ,悄无声息地搭建了新旧知识间的桥梁 ,为接下来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做好了知识上和情感上的准备。(二)自主探究 ,发现新知1.操作活动(1)观察猜测看课件:如果把这个长方形和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进行比拟 ,你认为是什么结果?学生的答复可能有三种情况:a.长方形的周长长一些 ,b.正方形的周长长一些 ,c.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我们认为可能出现这3种结果 ,到底谁的猜测正确呢?我们必须要进行验证。(2)动手验证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和例4一样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以及验证的工具。先和同桌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分别是指哪里的长度 ,再同桌合作验证并做好记录。(3)汇报小结交流汇报。哪个小组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组的验证结果 ,并说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进行验证的?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用绳子绕图形一圈 ,测量出绳子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把图形放在尺子上滚动一圈 ,读出尺子所对准的刻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将图形放在方格纸中 ,数一数周长有多少格就是多少厘米。用尺子分别量出图形每条边的长度 ,再相加算出图形的周长是多少。比拟优化。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比拟好?为什么?(先量再计算的方法 ,测量起来比拟快 ,结果比拟准确 ,使用起来更方便。)【设计意图】通过先观察猜测 ,再动手验证的操作活动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提高了学生测量周长的操作技能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优化意识。2.探究活动(1)探究长方形周长测量数据。师课件出示新的长方形:师: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需要测量哪几条边?为什么?(只要测量出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 ,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长方形 ,动手测量。计算周长。怎么求长方形的周长呢?请你自己在随练本上算一算。交流汇报。你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学生出现的算法可能有:10+10+6+6 ,10+6+10+6 ,10×2+6×2 ,(10+6)×2。观察分析。师:你能根据你的观察 ,说出这些算式分别是什么意思吗?根据学生答复 ,用箭头表示出他们之间的联系。课件动态演示:复制出长方形四条边 ,然后合并起来的过程 ,展示学生的四种不同算法。在理解前三个算式的根底上 ,让学生明确第四个算式表示的意思。比拟优化。上面这几种计算方法 ,你喜欢哪种?请说说你的理由。得出结论。长方形周长=长×2+宽×2 ,长方形周长=(长+宽)×2【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 ,找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运用课件动态演示 ,让学生观察不同的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经历思考与分析 ,运用箭头图展示分析结果 ,学生很快就明白那种计算方法最好 ,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即时练习。经过探究 ,我们已经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了 ,在实际练习时 ,要根据具体题目选择适宜的方法。但无论运用哪一种方法进行计算 ,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长方形的长和宽)课件出示: 学校有一个花坛 ,长10米 ,宽7米 ,求花坛的周长。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你是怎样计算的?【设计意图】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 ,及时练习稳固 ,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与吸收 ,强化学习效果 ,并为学习正方形的周长做准备。(2)探究正方形周长课件演示:将上面的长方形的长逐渐缩短 ,变成正方形的过程。现在是什么图形了?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正方形。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吗?那只要测量它的几条边呢?请你自己测量并计算一下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交流汇报。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方法?学生出现的算法可能有:6+6+6+6 , 6×2+6×2 ,(6+6)×2 ,6×4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想法 ,并让学生说说每种方法表示的意思。自主优化。 师:用第四种方法计算的同学请举手。你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呢?(6×4这种方法好 ,因为比拟简便 ,做起来快。)仔细观察这四种方法 ,他们表达的意思一样吗?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正方形周长=边长×4。师: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它们的边长。)【设计意图】学生已经经历了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有了一定的根底 ,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 ,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通过课件演示把长方形的长逐渐缩短变成正方形的过程 ,学生已经感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之间的内在联系 ,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正方形的周长 ,通过大多数学生的认可 ,自主得出计算方法。看似教师“无为 ,实那么“有为。教师想方设法设置好探究的环节 ,充分让学生感受研究性学习的乐趣 ,享受成功的体验。这样设计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时机 ,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开展 ,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研究能力。即时练习。课件出示:一块正方形土地 ,边长是8米 ,要在它的四周围上篱笆 ,篱笆至少长多少米?先让学生明白:要求篱笆的长度 ,其实就是求什么?指名板演 ,其他同学在随练本上做一做。3.再次验证还记得刚开始上课时老师出示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吗?现在你能运用我们刚学的知识 ,很快地比拟出它们的周长吗?课件出示图形及表格: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长方形长正方形边长宽周长周长结论【设计意图】再次验证 ,与课首相照应 ,通过简洁明了的表格 ,引导学生有序思考 ,明确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既稳固了新知 ,又稍有提高 ,让学生感受了表格的特点 ,增加了一种习题答案的呈现方式。(三)实践应用 ,综合提升1.根本练习(1)完成教材第85页的做一做。让学生互相说说 ,求花边的长就是求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2)完成教材87页第1题。让学生在测量时 ,尽量减少误差。2.提升练习(1)选择。课件出示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 ,长10米 ,宽6米 ,如果要围上篱笆 ,篱笆至少要多少米?A.(10+6)×2 B.(10+6)×2-10 C.10+6×2 D.10×2+6“一面靠墙“至少是什么意思?怎样围才能做到篱笆长度最少?【设计意图】因为本节课刚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学生的理解还不太透彻。通过选择 ,出示几个算式 ,引领学生不断思考 ,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提升。另外让学生明白 ,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要具体思考 ,找到适宜的计算方法。(2)完成教材第87页的第3题。先让学生自己试一试 ,再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可以做?【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 ,让学生体会 ,利用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还可以求出它的边长。重视知识的活学活用 ,拓展学生的思维。(四)全课总结 ,学生质疑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观察内容的选择 ,我本着先静后动 ,由近及远的原那么 ,有目的、有方案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 ,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 ,是相当有趣的 ,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 ,孩子一边观察 ,一边提问 ,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 ,注意形象逼真 ,色彩鲜明 ,大小适中 ,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 ,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 ,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 ,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 ,观察与说话相结合 ,在观察中积累词汇 ,理解词汇 ,如一次我抓住时机 ,引导幼儿观察雷雨 ,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 ,乌云密布 ,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 ,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 ,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 ,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 ,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 ,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 ,作比拟观察 ,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 ,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 ,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 ,白云飘 ,鸟儿飞 ,树儿摇 ,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 ,幼儿不仅印象深刻 ,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 ,记得牢 ,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根底上 ,引导幼儿联想 ,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在开展想象力中开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 ,尖尖的 ,硬硬的 ,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 ,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 ,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唐宋或更早之前 ,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 ,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 ,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 ,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 ,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那么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 ,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