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孔子拜师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激发学生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4.懂得为学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质。教学难点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教学准备1.课前搜集有关孔子的生平、名言等资料。2.预习课文,对不理解的字词通过查字典理解。3.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让学生理解尊师重道教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法制要求,同学了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是教师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打开这扇门去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出示孔子画像)2.课前作业检查:大家搜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如:孔子的生平、言论及治学思想等。现在来交流一下,一起来认识这位伟大的思想家。3.今天课文会讲关于他的什么故事呢?(板书课题)质疑:孔子拜谁为师?为什么?在拜师的过程中又发生了哪些事情呢?相信学完本课,大家会对孔子有一个更深的了解。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请同学们带着疑问朗读课文,注意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2.生字指导:(较难的字,教师书写演示)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迎:里面不是“卯”或“印”。等:横画有长短变化,横画间距匀称。授:右边是“受”,不是“爱”。3.出示词语,认读。(重点正音“曲阜、日夜兼程、孔丘、仲尼、老聃”)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运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教师随机指导。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刚刚学过的生字、词,并思考课文中到底写了几个人?(两个人,孔子和老子。)2.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讲述了孔子决意拜师求学,于是历尽艰辛前往洛阳向老子拜师。因孔子认真求学的态度和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质,而受后人的敬重。)四、全班交流,感悟课文。1.以最后一段话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行。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1)学生齐读。(2)教师:你认为孔子和老子的学问怎样?(理解课文里的词语渊博)(3)教师:他们的品行又怎样呢?2.请同学们从课文中分别找出描写孔子和老子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体味孔子与老子的精神品质。(1)谈孔子。A.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B.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C.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D.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E.学习是没有止境的。F.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2)谈老子。A.“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B.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3)学生交流,综合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A.学生汇报。B.教师总结板书,并相机指导朗读。孔子的品行:谦虚好学,不畏艰辛,求知若渴;老子的品行:爱护晚辈,诲人不倦。3.通读课文,让学生谈感受,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是孔子对学习的态度。他曾向老聃学习礼教;向苌弘学习乐理;向师襄学习弹琴;向郯子请教官制。可见,孔子认为学习是无止境的,任何人都可能成为他的老师,正如他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也应有这样的学习态度,做个勤学好学的人。4.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句话。5.点同学起来分角色进行朗读表演。五、课堂小结。一个人的品行往往可以从言谈举止中表现出来。下节课,我们将着重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品读人物的性格品质。请同学们回家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出示生字词并认读。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2.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孔子:勤奋好学、谦虚懂礼;老子:知识渊博、诲人不倦)3.引入:大家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4.同学们自由练读,注意读好孔子与老子间的对话。二、了解内容,理清脉落。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本课各自然段的内容,然后推选代表起来发言。2.同学们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3.同学们汇报交流:第1自然段:孔子决意拜师。交待了孔子当时的身份,以及他拜师求学的愿望及原因。第2自然段: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课文详细写了孔子与老子初次见面的情景,通过人物对话,表现出孔子和老子的谦逊有礼。第3自然段:写孔子认真求学。他虚心向老子请教,老子则毫无保留地把学问传授给他。第4自然段: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三、精读课文,句段解读。1.齐读第1自然段,提问:孔子在当时的地位怎样?是什么原因让他想去拜师求学的?(读完后,请同学们回答。)(1)地位: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引导学生抓住“远近闻名”来理解孔子的学识渊博。(2)原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引导学生抓住“总”“不够渊博”体会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质。2.正是孔子这种谦虚好学的态度,才使得他毅然赶往洛阳。让我们练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思考:孔子在历尽艰辛到达洛阳后,他拜师成功了吗?并仔细品读该段的词语和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同学们读文、勾画、体会,教师出示幻灯片句子:(1)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教师:同学们如何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和“终于”这几个词语的意思?从中反映出孔子怎样的品质?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了孔子一路上很艰辛。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终于: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因此用“终于”,可见孔子求学之路的艰难。从中都反映出孔子不畏艰辛,只为求学的诚恳态度和好学精神。(2)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教师:该段中的“拜访”和“拜见”有什么区别?“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这两个词语意思上有细微的差别,可以通过朗读课文中的句子,细细品味。(3)“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多谢老师等候”。教师:“迎候”和“等候”怎么理解?两个词语可以调换吗?“迎候”和“等候”都有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迎接,“等候”则不表达迎接的意思。老子说“我就在这儿迎候”,表现出他非常谦和、知礼。在这里,如果换成“等候”,就不能充分体现老子的美德。“多谢老师等候”一句中,“等候”也不宜换成“迎候”,因为这里是晚辈向长辈致谢。所以不能调换。3.齐读第3、4自然段。(1)同学们现在知道孔子和老子受人尊敬的原因了吗?(因为孔子谦虚、懂礼、虚心求教,老子博才多学、诲人不倦,他们都表现出了高尚的品行,所以获得了人们的敬重。)从这里我们看到了教师可学生都应该遵守有关教育的法律,建立互信、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的责任。(2)学了这一课,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涯有什么启发呢?(如:学无止境,求学应谦虚诚恳、待人应谦和礼貌等,学生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四、课堂小结。(幻灯片出示孔子的名言)孔子的勤奋好学,虚心求教,让他最终成为了一代名人。同学们现在正处于学知识的最好时段,更应当向孔子学习,做一个勤奋好学的好学生。板书设计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