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评价指标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是指心理活动、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随年龄发生的变化。掌握个体发 育的年龄特征,是我们认识儿童、了解儿童的需要,也是我们指导父母教养实践的理论基础。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年龄特征成为评价儿童发育状况的依据。儿童认知发育认知(cognition)是指知识的获得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是知之过程;而通常所说的智力 (intelligence)是认知活动的综合,是知之能力。认知和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过程和创造性的 思维能力。1 .儿童感知发育感觉器官(视、听、嗅、味、皮肤、本体感受器)把感觉到的各种信 息(个别的、外部的特征),经过大脑的加工,与原有的经验结合,形成对事物整体的、本 质的、规律性的认识。这是感知过程,前者称之为感觉,后者称之为知觉。(1)儿童感知觉发育的年龄特征1)婴儿感觉功能发育:胎儿的听觉相当灵敏,这是胎教的理论依据之一。新生儿对声 音反应迅速,甚至能区分200Hz和1 000Hz的声音。2个月龄的婴儿已能辨别不同人说话的 声音和同一个人说话时不同的语调,6个月龄时能区分父亲或母亲的声音,叫婴儿名字时有 应答性反应。34个月龄的婴儿头转向声源,8个月眼和头同时转向声源。婴幼儿能听到 020dB的响度,若只能听到21dB以上响度的声音刺激则有听觉障碍。新生儿对光的反应敏感,出生时已有瞳孔对光反应,出生1248h,2/3婴儿两眼追踪移 动的红环或红线球,34个月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并表现为对明亮、鲜艳的色彩特别是红 色感兴趣。新生儿能区分人脸和非人脸,出生后2周可区分妈妈与爸爸的脸。出生35周的 婴儿,视觉集中时间仅为5sec,3个月龄时达710min412周的婴儿两眼随物体移动180, 1220周看自己的手,能看见75cm远的物体。出生之前,胎儿的嗅觉和味觉相关的神经已髓鞘化,新生儿的嗅觉和味觉功能发育相对 完善。哺乳时,新生儿闻到乳香就会寻找乳头,34个月龄时能区别愉快和不愉快的气味, 78个月龄时开始分辨出芳香的刺激。出生2h的新生儿即对糖水表示愉快,对柠檬汁表示 痛苦。45个月龄婴儿对食物的任何改变出现非常敏锐的反应。新生儿已出现痛觉,但不甚敏感,易出现泛化现象。新生儿触觉敏感,有些原始反射与 触觉的敏感性有关。新生儿温度觉灵敏,能区别牛奶是温度是否太高或太低,3个月龄的婴 儿能区分31.5C33C水温的差异。2)儿童知觉发育:56个月龄的婴儿即出现深度知觉,如婴儿爬到,视觉悬崖”边上时, 出现退缩反应。但儿童深度知觉发育持续时间很长,6岁前往往因判断不准确而跌到或撞到。1岁,出现空间和时间知觉,”藏猫”游戏提示儿童理解空间和时间交替出现,这种空间 和时间的概念要与视觉和动觉相连系。23岁儿童能辨别各种物体的属性如冷、热、软、硬等,56岁能区分同样体积当重量 不同的两只盒子。3岁,开始理解今天、昨天、明天的时间概念,但对上午、下午、晚上的理解要至5、6 岁,而今年、去年、明年的时间知觉要到6岁以后。3岁儿童开始辨别红色,对黄、蓝、绿的准确辨别要到46岁。5、6岁的儿童以自我为中心分辨左右,而以对方为中心分辨左右则要到7、8岁。(3)对儿童教养的意义:丰富的语言、声音、视觉刺激,促进视觉、听觉发育;丰富 的情感投入,促进儿童的体感和安全感的发育;图片、实物、情景结合语言刺激,促进知觉、 注意、记忆和思维的发展。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和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逐渐培养儿 童观察能力。方法是,从无目的的观察到有目的的观察,观察时间由短到长,从观察事物表 面的、明显的特征到观察事物隐蔽的、细微的特征,从对事物的个别的特征到整体的特征。2. 儿童语言发育语言是社会现象,包括语音、语义和语法三个部分。语言分口头语言、 书面语言和体势语言。而言语则是个体现象,既发出的声音。当言语以一定的词汇并按一定 的语法规则表达时,即是口头语言。(1) 语言发育的年龄特征:儿童语言发育经历语言准备和语言发展两个时期,理解先 于表达,由发声到说出单词到说出句子,句子的结构从简单到复杂。哭是新生儿第一个反射性的发音,1月以内的婴儿哭、叫声未分化,1月后,与不同的 需要相联系,如饥饿、不适、疼痛等。1月后,婴儿开始出现非哭叫声,发声器官反射性出现a、o、u、e等元音,进而出现n、 k、p、m等辅音,不具有信号意义。5月左右,婴儿出现咿呀学语,以重复的音节出现,如ba-ba、da-da、ma-ma,类似人 类语言中的爸爸、大大、妈妈等,但无实际意义。9月龄达高峰。1012月,婴儿开始出现第一个有意义的词,如”爸爸、妈妈”等。我们也可把儿童出 现有意义的词看作单词句,因为单词含有句子的成分,如表达一种需要。1.52岁出现双词 句或3词句,如”妈妈抱”。3岁出现多词句和简单复合句,词汇量急剧增加。4、5岁词汇和 表达能力加强,句子中代词使用量增加,但人称代词的正确使用还要到6岁以后。7岁左右 出现内部语言,如默读、默想。8、9个月的婴儿能理解大人说出的不能做什么,理解大人要求他表示欢迎、再见等, 但往往需要与动作相联系。对语言的社会含义的理解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2) 对儿童教养的意义:母亲敏锐地识别婴儿在不同情况下的哭声,及时给予处理。 从出生开始,父母和其他带养者经常地对婴儿说话、讲故事,对婴儿的无意义的发声给予积 极的反映。24岁儿童常语音不清、发音不准、句法错误,大多是正常现象,应鼓励说话, 少训斥。家庭教育中,家长在给儿童讲解的同时,多让儿童表达。2、3岁儿童是学习口语 的关键期,背诵儿歌、复述简短的童话,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3. 儿童注意和记忆发育注意是人们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一定的人或物,起维持某种 心理活动的指向性作用,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开始。记忆是对事物的识记、保持和记忆。(1) 儿童注意和记忆发展的年龄特征:新生儿不存在有意注意,强烈的声光刺激,红 色物体的刺激,可引起无意注意。2、3个月婴儿对人脸、活动的物体感兴趣。5、6月开始 出现集中注意。1岁儿童可出现10-15秒的随意注意,鲜明、新颖、变化的事物能引起儿童 的注意。趣味和新奇的刺激可使2-3岁儿童集中10-20分钟,5-7岁儿童可主动注意15分钟, 7-10岁可集中注意20分钟。2、3个月婴儿对从眼前突然消失的玩具出现短暂的惊讶,表明婴儿有段时记忆,3、4 个月认识熟人和生人,9-12个月明显惧怕生人,即婴儿期记忆基本以识记为表现形式。对 人或物的再认1岁的潜伏期几天,2岁可达几周,3岁时延长至几个月。再现的潜伏期在2 岁达几天,3岁时延长至几星期,4岁达几月。(2) 对儿童教养的意义:注意和记忆两者紧密相关,新奇的事物、直观的教具、图片、 游戏,既可促进儿童的随意注意,又可增强儿童的记忆能力;运用指令强化儿童注意和记忆 的目的性,提高注意与记忆能力;通过游戏活动,在情绪良好的情况下帮助记忆。4. 儿童思维的发育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象间接概括的反映,需借助语言实现的一种心 里活动。思维的间接性表现为人类可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和把握没有直接感知到 的事物或其属性,推测或预测事物的发展过程。思维的概括性表现为对某一类事物共同本质 的反映;或是对事物之间本质联系的反映。(1)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9个月左右的婴儿期开始出现思维的萌芽,出现所谓 的”物体的衡常性”,即物体在眼前消失后,婴儿注视物体消失的地点或从消失的地方寻找。13岁,幼儿出现直觉行动思维,是思维的初级新式。直觉性是指可对事物的外部特 征进行概括,如妹妹是比自己小的女孩,此时儿童不能理解小姨”是妈妈的妹妹,带有明显 的自我中心性质。行动性是指依靠动作进行思维,如把木棍当作长枪、马、拐杖等,离开具 体事物,思维即告停止。学龄前期,出现表象思维,有一定的形象思维成分。表象性是指通过对事物外部形象的 概括来描述外部世界。如,出示苹果、梨、西瓜图片,学龄前儿童多以圆的、有皮、能吃、 甜的”进行描述。此期儿童思维还以自己的生活经历、认识、愿望等来代替事物的实质,如 问火柴能在水中浮起来,而石头不能浮,回答因为火柴轻或火柴小;再问火柴能浮而针为什 么不能浮,则回答因为针小回沉下去。学龄期,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出现Piaget所称之的体积、重量和数量守衡。如图6-1所 示,上下两排纽扣数量相等,但学龄儿童在数的概念形成并能计数之前,问及”上下两排纽 扣数量多少”时,多数儿童会回答下排多,显示学龄前期儿童不能理解纽扣的数量不因排列 疏密而数量发生变化。同时也反映学龄前儿童思维中的自我中心”成分(如排的越长,数量 越多)。学龄儿童开始出现抽象思维,但此时抽象思维仍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成分,如在 理解”贫苦”的概念时,往往与”三毛”的经历相联系。(2)对儿童教养的意义:幼儿在传统的游戏中再现对世界的认识,调动各种感觉器官, 丰富对客观世界的感性知识和经验。鼓励学龄前儿童开展假扮”游戏、表演游戏。引导儿童 自己发现问题,帮助儿童运用已有的感知经验解决问题。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