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摘要:在西医东渐过程也是中医与西医相碰撞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对于孰优孰劣,一直争论 不休,故有必要辩证的去认识中医学和西医学。中医与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术体系,它们 分属于东西方两个文化范畴,并且在研究方法、理论构成、治疗措施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区 别。中医学里边包含哲学与文化知识,它辨证论治,即针对机体各个部分以及整体的主要功能 状态与病理活动,综合评定,提出恰当的处理。西医根植与西方文化,具有张扬的个性,它辨 病治疗,即是在寻找病源,明确诊断的基础上,针对病源用药。辨病有助于提高辨证的预见性、 准确性,重点在全过程;辨证又有助于辨病的个体化、针对性,重点在现阶段。在治病时,应 该灵活运用中医和西医的长处。关键词:中西、西医、文化、认识1 引言西医东渐的过程也是中医与西医相碰撞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孰优孰劣一直争论 不休。自 1911 年,共和政府确立现代医事制度以来,西医以其针对性强,见效快的特点,一 直处于上风,而中医曾一度遭受质疑和摒弃。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发现西医有很多不能治 的顽症在中医面前却能轻松的解决,所以人们又不得不重新去认识中医,进而在社会上出现很 多争论,比如中医要回归正统、扭转西医在朝中医在野的局面;中医西医,如何取舍;中医无 用论等等。针对出现的这些现象,我们有必要去辩证的认识中医和西医。2 中医与西医的异同2.1 文化不同中医是世界上唯一有5000 年连续历史的,独立于西方医学的医学,中医根植于中国的道 家文化,时时处处体现了道家的“天人相应”观、整体观,强调主观意向及中庸,中医认识人 体和疾病是整体的、动态的、宏观的和模糊的,例如“阴阳五行”和“表里虚实”等,中医以 “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吸收了周易、道家、儒家等哲学思想,特别是“元气论”“阴阳学 说”“五行学说”,并把它们转化为中医学理论,来阐述和理解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和规律,中 医学以元气论为根本,强调整体的分化性和由此决定的不可分解性,人的整体性具有原发的、 先天的性质,并且用这种整体性来理解人的生理病理,并由此提出了脏相、经络等理论。中医 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很符合人体本身结构的复杂性、精密性和个 体性的特点。西医起源于西方国家,是当今世界医学的主流。西医根植于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不过200 年,西医与中医相反,具有张扬的个性,它对人体及疾病的认识,是孤立和静止的,但又是具 体而精确的,例如解剖、生理、生化、病理等,西医强调客观标准,并追求极至。众所周知, 近代科学是以“还原论”为基础的,“还原论”认为,各种现象都可以还原成一组基本的要素, 各基本要素彼此独立,不因外在因素而改变其本质,这种方法又叫“分析科学”。分析、分析, 越分越细,不断向深入研究,从而忽略了事物的整体性,西医学就是在“还原沦”的基础上, 发展了还原研究,形成了医学还原论,并以元素论、原子论为基础,来理解和阐明人的生理、 病理现象和规律。认为整体性是组合的、可分的,把人理解为由元素或原子组合而成的,并按 组合观点来理解人的整体,认为人体是可分解的。因此,解剖、分解、还原,就成了西医必然 的研究途径,这种方法,使西医学走上了实验研究的道路,例如“非典”病毒的发现等。2.2 对疾病诊断的不同中医辨证的指标是偏于主观的,用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八纲、卫气营血、脉象、 经络等抽象和无形的指标来辨证,注重定性和相对值。而西医诊断疾病的指标是客观的、具体 的、有形的和可以用数字来表达的,注重的是定量和绝对值,例如 B 超、肝肾功能、心电图 和血常规等定性或定量的指标。一般情况下,西医的诊断标准比较严格而有说服力,但在特殊 情况下,中医的辨证可能会更胜一筹。2.3 对疾病治疗的不同中医治病从整体来考虑,它注重功能的恢复和新的平衡的建立,并注重社会心理因素的调 节,也就是调动患者亲友参加治疗,强调治疗个体化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例如同为感 冒病,中医可根据四诊辨证为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治疗。而这种情况,西医常常是使用一 种药治疗。个体化利于病人的康复,缺点是不利于技术的推广和科学的进步,中医遣方用药讲 究守中,中病即止,既防太过,又防不及,强调防、治、养并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三 分治疗、七分调养”;西医治病同样要求功能恢复,但它同时还注重形态、生理、生化、病理 等等指标的恢复,治法上采用标准化治疗,同一种病就用同一种方法治疗,不太考虑个体化治 疗。标准化治疗的优点是,有利于技术的推广,有利于科学研究;缺点是不利于病人的康复, 治疗只注重局部,不注重整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不注重发挥别人的主观能动性,一揽 子全包,别人在治疗中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用药主张单药,不主张合用,也不主张多法并举。2.4 都为解决人类健康不懈奋斗中医和西医面对着人类共同的医学需求,其使命是对具有相同生物学特征的人类疾病给予 合理的、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事实上,中医和西医都应是探究保障人类健康最合理、最正确的 途径,应以非常开放的心态,汲取一切自己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优秀的医学成果。西医和中医都 是为了寻找人类的健康,攀登着同一座高峰。唯有深刻的思索,博大的胸襟,才能够帮助人们 最快地找到正确、便捷的路径。3 中医和西医的优势与不足3.1 中医的辩症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与精华,也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辨证是运用中医四诊收 集病人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体征等病情资料,以中医基本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归纳与综合, 对疾病当前的病位与病性等疾病本质做出判断。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立相应的治疗法 则。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也是对辨证是否正确的检 验。因此,辨证重在从当前错综复杂的疾病表现中判断病变的位置与性质,抓住当前的主要矛 盾。只要辨证准确,据证而立法处方,一般都会获得满意疗效。但是,中医辨证主要是依据病 人的主观感觉,缺乏客观检查指标,同一种症候经不同的医生辨证,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正因为中医辨证主要是凭病人的主观感觉,若出现病人没有任何不适,仅有现代诊疗仪器设备 检查发现异常,中医可能就会出现无证可辨的尴尬。3.2 西医的辩病论治辨病治疗是借助现代科学的理论和工具,通过物理、生化等各方面的检查,用定量定性的 直观数据阐明疾病的致病原因、局部组织细胞的病理变化及损害,对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变位 置与组织细胞的损害程度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并且从病因学的研究上找出治疗学的依据,从 而明确治疗方案与原则。由于西医是建立在形态学的直接观察的基础上的,对每一种疾病的发 生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原因、特定部位的特定变化及其有关的具体变化,都有着仔细的观察和详 细的论述。每一种疾病的诊断一般都有严格的客观指标。同一种疾病的诊断一般不会因为医生 或地点的变异而得出不同的结果。正因为西医辨病是凭借各种检查所获得的客观指标,而我们 对疾病的认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如果目前的所有检查不能获得任何客观指标,即使病人 有明显的主观不适,也不能辨病,更谈不上治疗。此时,若恰当运用中医辨证,就可以克服上 述不足。4 辨症与辨病相结合中医辨症与西医辨病各有长短,临床上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的有机结合是十分必要的。辨 病有助于提高辨证的预见性、准确性,重点在全过程;辨症又有助于辨病的个体化、针对性, 重点在现阶段。中医辨症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在辨病的基础上进一步辨症,既有全局观念和整 体认识,又有阶段性、现实性和灵活性认识,从而可以动态把握疾病发生、发展的变化规律, 准确辨别疾病性质、病位,明确所患何病、何证,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比如:虽然有的 病,单纯用西药可以治疗,有的病用中药可以治疗,但是,很多病需要综合治疗。比如对肿瘤 的治疗,就常常需要中西医综合治疗。化疗、放疗的时候“敌我不分”,不管是正常细胞还是 肿瘤细胞可能都被杀死,这就使人体的免疫功能遭受重创。如果此时加点补气养阴的中药就很 管用,能减少不良反应。很多临床试验证明了这一事实。作为中西医结合临床疾病诊治的基本 思路,其意义如下:4.1 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在传统的中医诊疗方法的基础上,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可以把很多疾病的诊断弄明确, 防止误诊、误治。例如:病人主诉腹部近肚脐处有一巨大包块,时隐时现,医生触诊也摸到确 实有一无压痛的包块,因此易于做出“积聚”这样的诊断,“积则有形可征,聚则聚散无常”, 治疗方法也就专于活血破气,长期用攻伐消积药,所谓的“积聚”,仍然如故,而身体愈来愈 虚,后来一检查,才知是胃下垂,胃如布袋状,故餐后不久便出现“包块”。4.2 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既有助于早期发现疾病的症结,也就有利于早期治疗。例如: 鼻衄,对证治疗,投以清热凉血方药,可收捷效。但是,如果由鼻衄这一现象入手,结合西医 辨病,很可能不那么简单,因为不少鼻咽癌患者就是因鼻衄而来就诊的。如果思路开阔一些, 不满足于能够迅速止血这一点,弄清之所以发生鼻衄的原因所在,就有可能使鼻咽癌在早期就 被发现,而及时采取积极主动的治法,不致延误。4.3 可以解决无证可辨的困境临床上也有不少病人无任何自觉症状,饮食起居、睡眠各方面均无异常,而经医疗仪器检 查却可发现异常。如乙肝病人,往往是在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及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不正常。又 如冠心病早期的病人,可以既无心绞痛,又无脉象上的异常,但心电图不正常。按照传统中医 辨证论治,病人没有自觉症状,中医就无证可辨,这都需要结合西医辨病治疗。4结语中医辨症与西医辨病相结合是中西医结合诊治疾病的基本思路与方法,能更全面准确地认 识疾病的共性和个性,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和临床基本功,又要具备相应的现 代医学知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是对传统辨证论治的丰富和发展。4 参考文献1 周筠胺. 正确认识中医和西医.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8.29 卷5 期.2 刘克林. 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之我见.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7.9 月 5期.3 阚百鸣. 是骡是马溜溜看中西、西医评点.4 张开逊. 为解决人类健康不懈奋斗中医西医的殊途同归. 科技导报,2007.25 卷 11 期.5 李启平. 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_陈可冀院士谈中西医结合. 祝您健康, 2009.6 期.6 罗曼. 西医东渐及其与中医的碰撞. 医学与哲学, 2009.7 月 30 卷7 期.7 杨力. 中医西医,如何取舍. 连线专家, 2009.10 期.8 曹东义. 中医如山 西医似海. 中医药通报, 2009.12 月 6 卷 6 期.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