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互联网下的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小学德育研究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问题来源: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用好互联网这把“双刃剑”成为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教师、家长和社区工作者应从青少年自身的认知特点出发,本着主动引导、积极建设、用心参与的原则,积极有效地开展网络德育。今天的积极有效地开展联网正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向前发展。一方面,它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其数量之巨,是非网络时代的人们所难以想象的。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与青少年的关系日益紧密,也带来了我们始料未及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不健康信息、虚假信息充斥网络,其中包含的色情、暴力甚至反政府内容,对心智还未成熟的青少年学生有着极其恶劣的影响。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互联网络在现代德育中的特殊作用,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络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2、现状分析(1)国际方面: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虽然在信息技术方面起步比我们早,但是他们的中小学也同样存在网络环境下的德育问题,而且目前也没有找到理想的措施和解决方案。国外在网络传播给中小学生德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方面研究的较多且较成熟,这对网络发展起步较迟的我们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2)国内方面:因网络的兴起是近几年的事情,因此网络对我国来说是个新事物。国内对网上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研究较多,但对于网络的德育问题研究甚少,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作为课程研究,空间很大。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网络德育,是指围绕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以互联网为工具和活动范围开展德育管理和一系列德育活动的过程.网络德育定义中的教育者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者;网络德育的对象范围(德育客体)是所有网络使用者;网络是人发展的教育环境,也是教育的手段与途径;网络德育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的自主性、能动性的发挥。网络德育的提出是德育主动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式德育的最佳形式之一,是党和国家抢占现代网络技术制高点,培养网络时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有力保证,是减弱或消除网络对网民尤其是青少年不良影响的有效方式。网络德育属于现代德育的范畴,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和网络的普及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德育模式和德育理念。网络德育不仅仅是一种网上德育,即通过网络来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网络德育研究是对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生活即教育”理论的发展。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生活正在逐渐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根据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是什么样的教育,网络时代的生活必然有网络时代的教育。网络环境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环境,同时也是学生的一种新的生活环境,对于新生活环境中德育研究的理论成绩,也是对教育家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论的发展。网络德育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德育受众多,教育面广,形式多样,广大青少年乐于接受。因此,网络德育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对现行德育模式的挑战,是德育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中小学的网络德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网络为辅助工具,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另一方面是在对学生进行网络技术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的教育,培养学生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责任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自律能力。小学网络德育研究,就是探讨网络环境下中学德育工作的新问题、新特点、新理念、新对策,开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探索网络德育的方法、手段,探究网络德育的规律,构建网络德育的理论体系。通过研究,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造就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能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能够在网络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通过研究,充分开发利用网络的德育功能,拓宽学校德育的渠道,把网络作为德育的有效手段,加强对中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的教育,既能够充分占领中学生的教育时空,又能够使德育更具实效性,初步构建一个开放的、互动的、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网络德育模式,从而指导中学网络德育实践,创造出一个适合时代需要、人民群众满意、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生动活泼的德育工作新局面。三、研究目标:1、培养学生的网络是非、美丑、善恶的判断能力,预防网络陷阱,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 2、以网络为载体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纪教育,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进行个性化服务,改善青少年的心理环境,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4、培养一批适合网络德育校本课程教学的教师,教会学生自己去选择。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角色,从“教会顺从”的训导者变成“教会选择”的指导者。5、协同社会各方共同实施网络道德教育。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不仅仅是学校德育问题,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网络延伸了德育的时间和空间,拓展了德育的渠道,增强了德育的力量,但也增加了德育的不确定性因素。学校虽然是德育的主渠道,但学校仅靠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争取家长和社会的积极配合。如呼吁家长采取措施控制学生上网,帮助孩子选择上网的内容、限制上网时间;要求社会从技术、法律和制度上提供援助,制定网络利益和规范。四、研究内容:1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在原有的基础上,我们将继续加大校园信息化的进程,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校园网功能,为各学科提供各种素材资源使校园网能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为该课题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校园网五斗居论坛是学校为学生开辟的一个交流知识、沟通情感、为学生解难答疑的园地,(第二实验小学五斗居论坛地址desyxx.5d6d.com)与外部网络相比,校园网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在进行思想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应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优势和作用,将其建设成为网络德育的重要阵地。2、学校可以通过E-mail、QQ群、留言板等来相互传递信息,可以通过“网上论坛”或“在线指导”或聊天室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双向交流。3、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着重培养教师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培养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力求品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育过程中,以实现各学科德育渗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从而达到探索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如何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实施方法和步骤。4、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的信息“免疫力”。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了解网络的“两面性”,使学生有意识的抵制不良信息,应用有效的信息。 “抵制网络污染,健康上网学习”正确使用网络信息资源,能有意识地抵制社会上不良的上网行为。5、构建网络心理咨询平台,开展网上心理辅导和咨询。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和拓展性,随时随地为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咨询服务,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进来进行讨论,随时测试学生心理,以解决学生实际的心理问题。6建立家校互动的德育教育平台,利用网络使德育教育走向家庭。家长也是安全网络空间建设中重要的一环。网络中,家长们一方面可以与孩子“分享”空间,关注孩子的动向,成为隔绝不良影响的“保护层”,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教育的论坛、网络日志等形式,与大家交流教育的心得体会,在交流中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新方法。7把握网络德育主阵地编写德育教材,走实德育课堂。我们在构建网络德育校本课程中,将各学科课程与德育结合,特别是将信息技术课与德育教育相合,如开发了上网指导课,积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培养健康的网上人格。我校的上网指导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操作技术教育。教育学生掌握基本的网络发布、传送,获取信息的原理与技术。要求学生遵守网上公德,必须以合法的言行介入网络,预防学生网上失范行为。(2)安全上网教育。教育学生学会保护个人隐私,避免网络黄毒。千万不要与未见面的网友约会,除非有人陪同,见面地点一定要在公共场所;收到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不要回信,不要保存;不要轻易地把家人的地址、电话、学校、班级等情况告诉网友。(3)网络免疫力教育。教育青少年学生对网络色情、暴力、诈骗、犯罪等不良或有害信息的正确分辨,判断和选择,免受其侵蚀。学生们主动上网,去图书馆,请教老师与家长,与身边的名人取得联系,了解他们的事迹,再通过学生自己编排的一些艺术形式,来对家乡人进行赞美。通过交流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收集资料的过程,个个做学习的小主人。8、依托校园课堂开展对全校师生的时政教育、法制教育和中学生心理健康讲座等内容,以整体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准。9、专题学习网站的完善和特色网络校园文化的丰富将四季园小学学校主页建设成有质量、有层次、有特色,小学生喜欢的网络空间和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络品德生活教育的新天地。五、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所进行的研究,按照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环节进行。先由课题组成员利用集中讨论,参照别人某些成功的做法,提出研究计划,在根据预测做出决策之前,进行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调整计划,然后组织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分析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断改进和调整计划,通过反思改善工作,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我校已经建立一个属于本校的论坛,作为学校德育活动的平台。 2、问卷法,把研究课题分解为若干个项目(变量),再拟成具体问题,编制成标准化问卷,发给被试,让被试回答。这种方法,虽然不如观察法了解行为反应那样具体细致,也不如实验法控制条件那样严密,揭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也不如实验那么透彻,然而,它却可以获得多因素资料,取样大,代表性强。封闭式问卷选择答案,便于统计,具有省时、省力、高效的优点。 3、个案分析法 我们所进行的中学生网络德育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注重个案研究,培养和锻炼教师队伍,教育帮助广大学生。六、研究步骤:(一)论证动员阶段:(2008年3月8月)(1)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校园网功能,建立校园“素材中心”,为各学科提供各种素材资源构建上网和课题研究的条件。(2)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聘请顾问,统一组织和指导该课题的研究工作。(3)成立信息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负责教师培训和指导各班开展信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二)理论学习与研讨阶段:(2008年9月12月)(1)发放调查表,初步了解学生对网络的认识程度。(2)建立心理咨询、交流网站,提供学生倾诉心声的园地。(3)制订实施信息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方案,指导各成员制订好课题实验方案和实施计划,报课题领导小组审定。(4)发起“抵制网络污染,健康上网学习”倡议。(三)实质性研究阶段:(2009年3月2010年11月)(1)探索实施信息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注意摸索和积累信息技术条件下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实施方法和步骤。(2)班级信息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网络和管理评价系统基本建立,并取得初步研究成果。(3)对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罪犯子女等特殊群体,进行个案研究,实行跟踪服务,占有翔实资料,把握群体规律,制定服务措施,净化心理环境。(4)总结各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初步经验,并推广。(5)探索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始尝试着编写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互动的网络德育校本课程。(四)经验总结与验收阶段:( 2010年11月12月)(1)建立开展网络德育的评价体系,建立评估系统。(2)研究并初步完善小学网络教育的组织网络和管理机制。(3)研究全面推进并进一步巩固提高,总结经验。(4)成员完成研究报告,编印实验研究报告集及论文集。课题研究成员分工:七、可行性分析1.课题申报人一直从事学生德育教育方面的工作。比较早地关注网络德育问题,对网络发展造成德育问题的必然性及面对网络时代德育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复杂性有较早、较深的认识,各主要研究人员具备一定的理论基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