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三首?课文简析、?涉江采芙蓉?:诗大半是“触物生情 ,这首诗是在盛夏时节 ,看见荷花芳草 ,而想到远在他方的心爱的人。头两句写夏天江边花香日暖的情况 ,气氛是愉快的;作者为着要采荷花 ,不惜“涉江之劳 ,是抱着满腔热忱的。采到了 ,心想这么美好的东西只自己单独欣赏 ,还是美中缺乏 ,要有个知心人共赏才好。可是四面一望 ,知心人在哪里?四面都是陌生的人 ,知心人却远在他方。“采之欲遗谁承上两句而来 ,它是突然的转折 ,一腔热忱遭到一盆凉水泼来 ,一霎时天地为之变色 ,此中有无限的凄凉寂寞 ,伤心失望。它是一句疑问 ,也是一声叹息。值得注意的是“所思在远道这句话的位置。难道诗人“涉江采芙蓉时原来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吗?真是看到芙蓉芳草 ,才想到这位“所思吗?“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还是为了他。如果入首就开门见山 ,把他表出 ,诗就平板无味了。在头两句中他是藏锋不露 ,第三句一转 ,就趁势把他突然托出 ,才见出这句话有雷霆万钧之力。这句话是全诗开展的顶点 ,顶点同时是个转折点 ,一方面替上文的开展暂时作一结束 ,一方面为下文的开展作一伏线 ,所以照例是要摆在中间的。古诗有时看来很直率 ,实际上很曲折。“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两句就是如此。讲究语法的人们在这首诗里会碰着一个难题 ,就是许多句子都没有主词 ,究竟是谁在“涉江“采芙蓉?谁在“还顾?谁在“优伤?说话的人是个男子还是个女子?是男子“在远道还是女子“在远道?对于这些问题如何解答 ,就要看对“还顾两句如何解释。解释可能有两种。一种是“还顾者就是“涉江者 ,古代离乡远行的照例是男子 ,照这样看 ,便是男子在说话 ,是他在“还顾望旧乡 ,想念他心爱的女子 ,“涉江采芙蓉的是他 ,“忧伤的也只是他。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 ,“还顾者就是“所思 ,不是“涉江者 ,却还是“旧乡的男子。照这样看 ,说话的人是留在“旧乡的女子 ,是她在“涉江采芙蓉 ,心想自己在采芳草寄给“所思的男子;同时那位“所思的男子也在“还顾望旧乡 ,起“长路漫浩浩欲归不得之叹。碰到这样模棱两可的难题 ,读者就要体会全诗的意味而加以抉择。、?短歌行?:如何把握这首诗中情绪的断续、起伏、变化 ,我们可以从人的情绪在某个时候变化无端 ,不必强寻线索的角度来理解 ,也可以从它原本是配乐的 ,首先要和音乐旋律相应和的角度来理解。从这首诗本身来看 ,它创作于宴飨宾客时。起首“对酒当歌 ,可见这是一场盛大的筵席。然而 ,乐极悲来 ,诗人油然生出人生苦短的感慨。“譬如朝露的比喻 ,可能和汉乐府?薤上露?有关联:“薤上露 ,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 ,人死一去何时归!至“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两句 ,诗人借酒浇愁的形象让读者体会到他的情绪低落到极点;接下来“青青子衿鼓瑟吹笙 ,转到对人才的渴慕上 ,似乎是诗人有意自我排解 ,自我振作;随后“明明如月不可断绝却又回到“忧上来 ,似乎是天上皎洁清冷的月亮又无端触发了他的愁思;“越陌度阡心念旧恩接续前面的对人才渴慕的情思;最后由“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的实景 ,体察人才的心理 ,表达希望能够延揽人才 ,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的雄心壮志。从以上简要分析来看 ,诗人由人生无常带来的深沉忧思和他要招揽贤才、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相混杂 ,情绪或低落或高昂 ,到诗歌的结尾处 ,才让读者体会到诗人已用对理想、对事业的不懈追求驱散了此前萦绕在心头的忧思愁绪。读整首诗 ,让人由衷赞叹曹操的心胸肝胆。写忧思 ,自然随意 ,反反复复 ,将它写得无处不在 ,难以排解 ,让人产生共鸣;写壮志 ,头角峥嵘 ,完全是豪杰气象 ,又非他人所能比 ,结语“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何等有气魄!、?归园田居?:?归园田居?五首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 ,是以质朴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正如一个人不愿触及心中的隐痛那样 ,诗人在?归园田居?中也很不愿意提及刚刚从其中摆脱的污秽官场。“误落尘网中 ,就很有点引咎自责的遗憾意味。而“一去三十年 ,那么不是几次出仕时间的累计 ,而是在对自己整个前半生的摇摆、痴迷表示深沉的忏悔。然而 ,今天毕竟如愿以偿了 ,此刻的心情也就豁然、释然了。“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其中洋溢着一种故园依旧、“吾爱吾庐的一往深情。“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檐后榆柳树影婆娑 ,浓阴匝地 ,习习清风平息了诗人心中的焦虑。眼前桃李花荣实繁 ,弄姿堂前 ,唤起诗人心中多少欢欣。诗人在同草木交流着感情。极目远眺 ,炊烟融入暮霭 ,侧耳谛听 ,依稀听得犬吠鸡鸣。眼前堆案盈几的文牍案卷不见了 ,代之以心爱的“清琴“异书。他告诉我们 ,从前苦于应对“尘网的一切 ,都没有 ,也不会再有了。从这个意义上说 ,确有点儿“虚室之感;但虚中有实 ,他重新开始了完全由自己来安排、支配的生活。“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久与“三十年相映 ,“樊笼与“尘网相映 ,“自然与“性相映 ,而以一个“返字点明了“魂兮归来的乐趣。官场消蚀了自己的半生 ,玷污了自己的“清节 ,而今天 ,苦尽甘来 ,诗人终于得到了欣慰的补偿。 /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