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摘要职业卫生护理人员(服务人员)在进行职业活动的同时,也将自己暴露于职业病有害因素和职业伤害的风险之中,可能发生与之相关的职业卫生问题和健康问题,困扰着职业卫生服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和健康。该文通过对从事职业卫生护理人员职业卫生问题的分析和对其产生原因、如何预防及控制的探讨,旨在呼吁各级政府和管理机构加大卫生防护投资的力度,重视和保护职业卫生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希望从事职业卫生护理工作的人员将卫生防护工作变成每个人的自律行为,从而达到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保护职业卫生护理人员身体健康的目的。关键词:护理人员;职业危害;防护措施。I前言 目前,多数医院将医院感染的管理、监测以及防控措施等主要用来保护患者,以防止其发生医院感染。而对于经常暴露在病菌下的护理人员没有够的重视,增加了职业的风险性。戴青梅报告,在各级医院的职业损伤中,医、护、技的损伤率分别为5383、7406和3798,可见护理人员是最危险的职业群体之一。各种职业暴露不但可以损害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甚至可以威胁到其生命。医护人员的高感染率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医护人员的职业损伤与防护也成为当今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职业安全已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国内外进行了一系列的职业危害和职业防护的研究,本课题就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及防护的现状作了一次概括阐述,并对职业危害接触情况作了简单调查分析,以期掌握护理职业暴露、损伤及防护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为进一步的干预研究提供参考,为职业防护政策及制度的建立及完善提供依据。III正文一、研究背景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场所,又是病源微生物聚集的地方,医院的特殊环境使护理人员面临着许多不安全的职业损伤因素。护理行业是一门特殊的职业,其独特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决定了护士经常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险之中,工作在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是发生职业损伤的高危群体。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普通中、高等医学院校尚未将医院感染学、医院感染护理学及职业损伤防护等知识列入教学计划,临床工作中职业性防护和医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欠缺,导致护理人员相关知识贫乏,自我防护意识淡薄,这对护理人员的健康是一种极大的潜在危险。减少护理人员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杜绝职业性损伤、提高健康维护意识是护理管理的当务之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各种注射、输液是最基本最常见最大量的护理技术操作。然而,就在这大量的日常工作中,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的潜在危险正日趋严重。而在护士职业伤害中,化疗药物首当其冲。化疗药物的作用非选择性,在破坏患者异常细胞的同时,也破坏人体的正常细胞。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多数化疗药物为细胞毒制剂,具有毒性、致畸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 二、职业危害因素护理人员工作在医院内,由于病人高度聚集,加上各种诊断,治疗技术的应用,形成了医院特有的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环境;同时由于护理工作高强度性,使护理人员经常处于心理学和工效学的高度应激状态。如何有效避免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加强护理人员的主动防护意识,已迫在眉睫。现就护理人员常见职业危害因素以及防护措施综述 1.生物性因素 大量调查结果表示,护理人员在职业工作中有较高的职业损伤率和职业暴露率,导致了较高的感染率和带菌率。据WHO统计,护士、医院实验室人员和清洁工是创伤性接触的高危人群,年创伤率为1%-2%,创伤后感染率为0.3%-3%。在2003春季发的SARS疫情中,一线的医护人员感染率最高达20%以上。在诸多生物因素中,护士因锐器损伤尤其是因针刺伤而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为最重要。由于针刺引起的损伤就可传播20多种血源性传染病,有80%-90%的健康的医护人员患传染病是针刺伤所致。接触其他的体液如滑膜液、精液、阴道分泌液、胸膜液和羊水等也是感染的途径之一。2.化学性因素 对护理人员造成职业危害的化学性因素主要是一些药物及消毒剂的接触,如抗肿瘤药、麻醉剂、环氧乙烷、戊二醛、含氯消毒液等。这些药物的共同特点是容易入空气中,或由于接触暴露,多有致畸和致癌作用。合理使用化学消毒剂解决消毒与环境污染致残余消毒剂吸入的矛盾也是医护人员职业防护亟待改进的重要课题,有报道长期吸入混有较高浓度的戊二醛容易引起眼烧灼、胸闷、气喘、皮肤过敏等症状。对护理人员职业卫生安全影响最大的化学因素是抗肿瘤中药物的接触,现阶段使用的抗肿瘤药物大多数为细胞毒剂,具有致突性、致癌性、致畸性。有研究证实,在工作间空气或工作台表面可测到抗癌药物,有学者用气相色谱分光技术在职业接触细胞毒性药物护士尿液中检测出甲氨喋呤、环磷酰胺、铂类等药物。职业暴露于抗癌药对护士可造成毒性反应,谢金辉等进行的职业接触抗癌对护士生殖结局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护士职业接触抗癌药可导致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增加。金力奋等对某医院肿瘤科护士职业接触抗肿瘤药对护士的遗传损伤研究显示,肿瘤科护士外围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和DNA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3.物理性因素护理人员普遍存在颈椎病、下肢静脉曲张、腰背痛问题,这些疾病的发生主要与护理人员弯腰动作多,劳动强度大,站立时间长,低头工作多且工作中不能正确运用力学原理等有关。比如手术室护士长时间处于相对固定的位置,肌肉、肌腱疲劳、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导致颈椎病、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护士在搬运病人、弯腰为病人进行治疗护理时引起运动功能性损伤,如腰背痛等。长期接触X线可对人体造成很多损害,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造血功能低下,晶状体混浊、精子生成障碍,甚至诱发肿瘤。 4.心理性因素国内调查结果显示,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常模,护士人群的心境抑郁、心理紧张、焦虑失眠发生率较高,心理状况不佳的检出率达到12.3%。护理工作压力源主要有:不良的工作环境;紧急的工作性质;沉重的工作负荷。三、 防护措施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接触特殊感染源,控制预防的原则,避免受到针头和其他锐利物的损伤,规定护士绝对不要将针罩罩回针头;操作后针头或锐器在使用地立即被扔进耐刺的锐器收集箱中。建立损伤后的监护与健康跟踪制度,如不慎被锐器刺伤应立即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清创、消毒,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2.加强药物管理,加强化疗药物的管理,建立化疗操作流程、加强护士的防护意识,提供安全的防护用品、设备和环境。接触抗肿瘤药物的护士应穿戴好手套、防护衣和口罩,口罩和手套要定时更换;操作中不慎将药物溅到皮肤或眼睛,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在使用化学、消毒剂时,除做好与接触抗肿瘤药物同样的个人防护及良好的通风环境外,要科学地使用化学消毒剂浓度,集中存放,容器密闭,并有显着标记。3.加强自我防护,长时间站立的护士应学会合理用力,运用正确的姿势,培训护士正确搬抬病人和帮助翻身。监护室、手术室等部门如频繁应用射线和电磁波,也应达到一定的防护要求,如铅板隔层,或提供铅屏风等防护用品,在摄床旁拍片时让所有人员尽可能远离摄片机器10m以上。 4.重视洗手与戴手套,医院感染病原体传播最主要媒介是污染的手,因此要强调洗手的重要性。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后,接触病人前后、上下班前、脱隔离衣后要洗手。曾有检测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或污染物后未洗手的带菌率为100%12。因此,一定要重视洗手并掌握洗手的规范方法。实践证明,这些预防措施在临床工作中起到了积极作用。5.提高认识,减少精神及心理压力 护理人员因工作对象、环境、社会地位、护患关系等造成心理紧张工作压力比一般职业突出,其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一般人群。要积极应对各种压力,调节心态。通过继续教育等途径拓宽知识,完善知识结构。通过沟通技巧的学习,正确处理护患关系。以高度的责任心,精湛的技术,防范差错事故发生。前不久发生在深圳山厦医院的“钢盔事件”虽然只是个例,但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在这个极端个案中给我们敲响警钟。 总之,护理人员维护好自身健康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本保障。医院及各科室管理者应对护理工作有充分的了解和重视,建立健全防护制度,完善与改进防护措施,努力创造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 四、护理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制度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制定各类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并认真落实,各相关科室根据情况为医务人员提供合格和充足的防护用品备用。此外,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时应有登记、报告和追踪制度及处理和流程与措施。 1.基本防护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技人员。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2.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护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SARS病区的工作人员;转运疑似或临床诊断传染病的医护人员和司机。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以防护用品;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防护镜:有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或破损皮肤黏膜的操作时;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溅时;鞋套:进入传染病区时。 3.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要口给SARS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做传染病尸解的医务人员。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应使用面罩。 4.锐器损伤防护 (1)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2)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3)做到安全注射,做到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实施注射操作的医务人员不暴露可避免的危险;注射的废弃物不对他人造成危害;注射行为对环境无危害。减少不必要的注射、输液、输血,保证每次注射都是安全的;安全处理注射后废弃物。 (4)减少对锐利器具的处理意味着减少误刺机会。 (5)永远不要重新带帽、修整、或从注射器上取下针头。 (6)不要重复使用一次性无菌器具。结论 为了提高广大护理人员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增强职业防护意识,从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心理等方面综述了护理工作中面临的职业危害,分析了目前我国护理人员职业危害产生的原因和防护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与措施。重点明确了锐器伤的处理流程,强调了改变不良操作习惯规范护理行为的重要性,以便对护理人员锐器伤和化疗药物危害的防护起到直接作用。通过对从事职业卫生护理人员职业卫生问题的分析和对其产生原因、如何预防及控制的探讨,呼吁各级政府和管理机构加大卫生防护投资的力度,重视和保护职业卫生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希望从事职业卫生护理工作的人员将卫生防护工作变成每个人的自律行为,达到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保护职业卫生护理人员身体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1 陈纪刚 陈健 浅论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体系和工作场所健康的实践一致性 环境的职业医学 2002 9(3)2 王红红 杨敏 何国平 护士工作中针刺伤现状及预防对策 实用预防医学 2004 9(6)3 许炎秋 新加坡陈笃生医院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设施 现代护理 2001 2(6)4 哈智华 护士职业防护研究进展 护理研究 2004 18(6)5 王方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中华护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