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无线电导航的发展历程无线电导航是 20 世纪一项重大的发明 电磁波第一个应用的领域是通信,而第二个应用领域就是导航。早在 1912 年就开始研制世界上第一个无线电导航设备,即振幅式测向仪,称无线电罗盘(Radiocompass),工作频 率 0.1 一 1.75 兆赫兹。 1929 年,根据等信号指示航道工作原理,研制了四航道信标,工作频率为0.2 0.4兆赫兹,已停止发展。1939年便开始研制仪表着陆系统(ILS),1940年则研 制脉冲双曲线型的世界第一个无线电定位系统奇异(Gee),工作频率为28 85兆赫兹。1943 年,脉冲双曲线型中程无线电导航系统罗兰 A(Loran-A) 投入研制, 1944 年又进行近程高精 度台卡(Dessa)无线电导航系统的研制。1945年至I960年研制了数十种之多,典型的系统如近程的伏尔V0R)、测向器 ( D ME) 、塔康(Tacan)、雷迪斯特、哈菲克(Hi-Fix)等;中程的罗兰B(Loran-B)、低频罗兰(LF- 斯Loran) 、康索尔(Consol)等;远程的那伐格(Navaglohe)、法康(Facan)、台克垂亚(Dectra)、那 罗布伐霍(Navarho), 罗兰 C(Loran-C) 和无线 (Radionrsh) 等 ; 超远程的台尔 (Delrac) 和奥米 电网拉克加(Omega)与。奥米加;空中交通管制的雷 康(Rapcon)、伏尔斯康(VOLSCAN)、塔康数据传递系统(TacandataTink)和萨特柯(Satco)等,另外还有多卜勒导航雷达(Doppler navigation tadar) 这期间主要保留下来的系统如表 1表 1 主要地基无线电导航系统运行年代表11 无线电导航发展的重大突破1960年以后,义发展了不少新的地基无线电导航系统。如近程高精度的道朗(TORAN)、 赛里迪斯 (SYLEDIS) 、阿戈 (ARGO) 、马西兰 (MAXIRAN) 、微波测距仪( TRISPONDER) 以 及 MRB-201,NA V-CON,RALOG-20,RADIST 等等 ; 中程的有罗兰 D (Loran-D) 和脉冲八 (Pulse8) 等;远程的恰卡(Chayka)超远程的奥米加(Omega与);突破在星基的全球导航系统,还有新的飞机着陆系统。同时还开始发展组合导航与综合导航系统,以及地形辅助导航系统等。表2 列出几种常用的系统及主要性能与用量。表 2 几种常用的地基系统性能与用量*D 为飞行距离。1.2 无线电导航发展概括无线电导航是所有导航手段中最重要的一种。由于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发展异常迅速, 迄今约 100 个系统投人使用,而且已由陆基发展到星基,由单一功能发展到多功 ;作用 有能 距离也由近及远并发展至全 ;定位精度则由粗到精,高达厘米;应用领域则由军事领域球 量级 步入国民经济以及国计民生诸领域了。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规模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问世,以及微处理器的普遍采用等, 使得导航设备业已进人小型化,数字化与全自动化,进而使导航台站实现了无人 值守,下面介绍目前世界上正在使用的典型的无线电导航系统。2. 几个典型的无线电导航系统2.1 无线电信标10000余个信标台,其中美国航1929年问世,精度3 100 (2drms),目前全球约 有与航海信标分别为 1800 个与 200 个,各拥有美国用户18 万与 空 50 万个。我国第个 指向标台 1927年在长江花鸟山建成, 1933 年在山东成山头建第二座。目前约有各种信标 6000 是台 余座,上万台无线电罗盘和信标台接收机,船用测向仪也 1000 台左右。有 虽然该类系统技术陈旧,精度又低,但价格低廉,使用简单,工作可靠,大量的民用飞 机和小型船舶都用它。因此,它将作为种低成本与备份导航系统保留到了 21 世纪。2.2 台卡系统面世于 1944年,作用距离370 公里, 定位精度可达 15米,主要在欧洲使用。其空中用 户有 1000 个,海上用户 30000有余,由于英国及其周围地区业已使用习惯,加上系统又作2014 了技术改造,因此,它作为这区域性导航系统可望用到 年。我国 1973 年研制成功,称“长河三号”。它采用低频连续波相位双曲线定位体制,共生产固定岸台 34套,定位接收机253 台。主要用于海上石油勘探和多次执行高精度重大科学 试验任务。2.3伏尔/测距器分别诞生于 1946年和 1959年,作用距离在视线距离之内,重复精度与相对精度分别约0.35 (2drms)和185米(2drms)。现在全球约有VOR台2000个,用户不下 20万个;DME用 户约9万个。由于GPS的起用,它们的作用就大大下降了。甚高频全向信标(VOR)和超高频测距器(DME)两种系统配套工作可为飞机提供相对于正北的方位和到地面台的距离。我国先后研制成功这两种无线电导航系统,一共建设有 176 套VOR 和 DME 投人使用,使它成为我国民用航空的主要无线电导航系统。2.4 塔康频段和精度与OVR/DME相近,塔康军用,VOR民用,二者组合则V0RTAC。系统1954 年建成,现有用户约1.7 万个,舰基塔康将继续使用下去。1965 年我国成功研制了超高频测向/测距系统 TACAN ,它在一个频段上实现了同时测向、测距,更适合军事上使用。80年代又研发了II型地面台和机载设备以及机动式的塔康地面台,并进行了小批生产和装备。目前整个地面台生产装备了约 65 套,机载设备约793 台。该体制已成为我国军航的主要装备体制。2.5 罗兰 A问世于 40年代,工作频率为1950千赫,用于海上,作用距离白天700海里,夜间450海里 ; 定位精度白天0.5 海里,夜间数海里。全球建有 83 个台,罗兰C 问世后该系统陆续退出历史舞台。1968 年我国研制成功,叫“长河一号”工程,双曲线定位体制,覆盖我国沿海 1000 公里海域,从北部海域到海南岛沿海岸建设了 10 座导航台,昼夜发射导航信号。舰船上安装 长河一号” 船载定位仪, 便可导航定位。 共计生产了 4581 台定位仪。 系统一直使用到 1995 年是当时我国军民舰船的主要导航设备。2000 公里,2.6 罗兰 C第一个台链 1957 年建成。 作用距离地波 天波 4000 公里,定位精度地波460米(2drms),重复与相对精度为18-90米(2drms)。目前,全球共建了大小台链约20个,近100个地面台, 拥有用户已超过100 万个,而且还在大量增加。系统也还在发展,它作为军用已在美国完成历史使命,但作为民用将还在继续效力。原苏联的类似系统“叫恰卡” 。1987 年我国研制成功,称“长河二号”工程,它采用脉冲、相位双曲线定位体制,覆盖我国沿海全部海域,从南到北共建设六座脉冲功率为 2 兆瓦的大功率地面导航台,它们分布在广西省境内二座,广东、江苏、山东、吉林省境内各一座,组成了我国南海、东海、北海三个导航定位台链,形成了我国独立自主控制使用的远程无线电导航系统。广1993年东海、北海台链建成投入使用。共生产“长河二号”导航定位接收机4500多台。罗兰-C和奥米加分别是低频段(100kHz)和甚低频段(1014kHz)含标准时间频率信息的双曲线导航、定位系统。它们的作用距离大,覆盖面广,导航、定位精度高,在全球范围内得 到广泛应用。罗兰-C是低频、脉冲式的双曲线无线电导航与定位系统,它是在0年代由美国麻省理工学 院应美国陆军的要求而研制的。当时要求是能全天候导引飞机,能远距离工作(离发射台 926km),并且在一万多米的高空也能收到信号。首批布站83个,称作罗兰-A,主要在太平 洋地区,覆盖了北大西洋、北太平洋、北海和墨哥墨西哥湾。两个站发射相同频率的信号, 户据此可确定自己的位置,精度可达到2. 8km/926km 129一3. 7km/ 22224km战后美国海岸警卫队把它的应用扩展到海上导航。罗兰-A由于其台站的过时和维持费用的增加,在1980年退出使用,在改善的 基础上研制了罗兰-B,罗兰-B使用3个台发射相同的频率信号,本想为港和海湾提供精 密导航,由于技术上的原因阻碍了其发展,1958年,罗兰-C投入使用。罗兰-C是一种远 距离(1850km)、低频(100kHz)的双曲线无线电导航系统,它使用两个同步发射器信号到达的 时间差来定位。较低的频率允许地波沿地球表面曲面传播较远的距离,多脉冲允许接收机把 天波与地波区分开来。根据不同的几何条件、接收机测时精度及传播条件,罗兰C可以提供100 200m的精度。在60年代中期,美国空军开始研制罗兰-D,它是C型的一种短距、战术型 的版本,作用距离限制在1100km。2.7 奥米加甚低频系统,全球 8 个地面台,于 1982 年全面建成,作用距离 1.5 万公里,精度 3.7 一 7.4 公里(2drms)o全球用户约2.7万个,80%以上为民用用户,美国已于1997年关闭。类似系 统俄罗斯叫“” ,仍在工作。我国曾进行过研究与试验,经仔细论证没必要发展而停止工作。、概念奥米加导航系统 (Omega navigation system) ,是以地面为基准、工作在1014千赫频段的无线电双曲线导航系统,是唯一基本上能覆盖全球的导航系统。奥米加导航系统(Omeganaviga tion sys tem)是一种超远程双曲线无线电导航系统。其 作用距离可达 1 万多公里。只要设置8 个地面台,其工作区域就可覆盖全球。1972 年,美国在北达科他州建立第一个奥米加正式导航台;1982 年,在澳大利亚伍德赛 德建成最后一个台,共 8 个台。这 8 个奥米加导航台由多个国家管 理 , 分布在美国的夏威夷和北达科他州以及挪威、利比里亚、留尼汪岛、阿根廷、澳大利亚和 日本。二、原理和性能奥米加导航系统是由 8 个台组成的覆盖全球的甚低频连续波比相双曲线系 统,没有主台和副台之分。每台都以由4 个铯钟组成的钟阵作为频率基准,都同步在统一的美 国海军天文台标准频率上。全系统共有 4 个导航频率,其中10.2 千赫是导航基本频率,其 他 3 个辅助导航频率是13.6 、11 劆和 11.05 千赫。另外各台还发送各自的识别频率。各 台均按规定的程序发射导航电磁波。奥米加导航系统采用时分工作体制。在 10 秒周期内轮 流发射信号, 每个周期分 8 个节段 , 同一节段内各台发射信号的频率不同(见表)。奥米加导航系统在同载频上比相而产生多值性。在10.2 千赫上比相,产生巷宽为8 海 里的巷道( 1/2 波长为一巷道)。为了扩展巷宽, 利用与 3 个辅助频率的差拍作用,将巷 道分别展宽到 24、72 和 288 海里。接收机用机内振荡器产生的基准信号来测量 2 个或更多个台信号的相位。 内部振荡器可存储相位信息,使不同台的相对相位互比,输出是以百分周表示的相位差,可 在记录器上连续记录。用户在大区域内常能收到4 6 个台的信号,可选用两对双曲位置线 交角最佳的台。奥米加台交错发射信号,发射时间长短不一, 从 0.9 至 1.2 秒, 但发射休止时间均为 0.2 秒。每台均用 150 千瓦发射机和 467 米铁塔天线(日本台用500 米铁塔),挪威台使用 跨度达 3 公里的山谷天线。规定的天线辐射功率为10 千瓦。奥米加导航系统的准确度,决定于甚低频信号在甚长传播路径上的相位稳定性和预测准 确性。奥米加导航系统作用距离在5000 海里以上。甚低频传播模式是天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