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 导论(一)选择题1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为( )。A、机会成本 B、稀缺性 C、规范经济学 D、生产什么的问题2经济学可定义为( )。A、研究政府如何对市场机制进行干预的科学 B、消费者如何获取收入并进行消费的学说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经济性用途的科学 D、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怎样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问题均正确4“富人的所得税税率比穷人高”是( )。A、 规范的表述 B、实证的表述 C、否定的表述 D、理论的表述5当经济学家说人们是理性的时,这是指( )。A、人们不会作出错误的判断 B、人们总会从自己的角度作出最好的决策C、人们根据完全的信息而行事 D、人们不会为自己所作出的任何决策而后悔6研究个别居民户与厂商决策的经济学称为( )。A、宏观经济学 B、微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四)名词解释经济人 生产可能性曲线 相对稀缺性 (五)简答题1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经济含义。2经济模型应该准确地描述现实世界吗?3简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标准答案:(一)选择题1B 2.C 3.D 4.D 5.B 6B (四)名词解释1.经济人:被视为经济生活中一般的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设是利己的。“经济人”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合乎所谓的理性的,即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促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2.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能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的组合与不能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劳务的组合之间的曲线。3.稀缺性:稀缺是经济学中一个基础性的概念。由于稀缺性的存在,人们就必须作出各种选择,这也是经济学产生的根本原因。4.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与所研究的经济现象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一个完整的经济理论模型包括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5.产权: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五)简答题1.(1)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稀缺性的具体化;(2)生产可能性曲线表明任何一个经济都必须作出选择;(3)生产可能性曲线还说明选择的具体内容;(4)生产可能性曲线可说明资源配置的效率;(5)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机会成本密切相关。2.经济模型不需要准确地描述现实。所有的模型都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的,它们忽略了大量不会对研究结果有实质性影响的细节,向我们说明什么是真正重要的。模型是为了增进我们对现实的理解而简化了现实。3.市场经济由经济主体与市场两部分组成。经济主体包括居民户、厂商和政府。居民户是产品的需求者和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厂商则是产品的供给者和生产要素的需求者,政府则是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进行收入与财产再分配的组织。三者都要独立作出选择或决策。市场则有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产品市场是产品和劳务买卖的市场,要素市场是各种生产要素买卖的市场,居民户与厂商的活动就是通过这两个市场联系起来。4.在市场经济中,个人与厂商之所以有动机,是因为他们拥有财产和保留其工作和生产的一部分利益的动机。产权的界定、转让、保护及其相关的制度对市场经济的运行会产生重要影响。产权安排确定了每个人相应于物时的行为规范,每个人都必须遵守他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或承担不遵守这种关系的成本。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其重要性就在于事实上它们能帮助一个人形成他与其他人进行交易时的合理预期。这些预期通过社会的法律、习俗和道德得到表达。显然,产权是界定人们如何受益以及如何受损,因此,产权和外部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产权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引导人们实现将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的激励。产权能够解决激励问题。5.西方经济学根据它所研究的具体对象、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前者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采用个量分析方法,是通过研究市场经济 条件下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经济资源配置问题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理论。后者研究整个国民经济运行,采用总量分析方法,是以国民收入核算为核心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充分利用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理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稀缺资源配置的节省和经济效率,取得社会福利最大化。区别主要在各自的研究重点和论述的方式不同。在微观经济学中,总产量、价格总水平、总就业量是作为已知变量看待,侧重用个量分析方法分析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而宏观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对象,正是微观经济学假定不变的经济总量。如果宏观达到充分就业,又实行了物价总水平的稳定,微观又实现了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一国的经济就达到了福利最大化。因此,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就好像森林和树木之间的关系一样。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505P,供给函数为Qs105P。(1)求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d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s5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解答:(1)将需求函数Qd505P和供给函数Qs105P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505P105P得 Pe6将均衡价格Pe6代入需求函数Qd505P,得Qe505620或者,将均衡价格Pe6代入供给函数Qs105P,得Qe105620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6,Qe20。如图21所示。图21(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d605P和原供给函数Qs105P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605P105P得Pe7将均衡价格Pe7代入Qd605P,得Qe605725或者,将均衡价格Pe7代入Qs105P,得Qe1057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7,Qe25。如图22所示。图22(3)将原需求函数Qd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s55P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505P55P得Pe5.5将均衡价格Pe5.5代入Qd505P,得Qe5055.522.5或者,将均衡价格Pe5.5代入Qs55P,得Qe555.52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5.5,Qe22.5。如图23所示。图2315. 利用图29(即教材中第15页的图21)简要说明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和核心思想。解答:要点如下:(1)关于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研究,说明现代西方经济社会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或者,也可以简单地说,微观经济学是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研究来说明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的。市场机制亦可称作价格机制,其基本的要素是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以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为出发点,微观经济学通过效用论来研究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并由此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进而得到市场的需求曲线。生产论、成本论和市场论主要研究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并由此推导出生产者的供给曲线,进而得到市场的供给曲线。运用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就可以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并进一步理解在所有的个体经济单位追求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一个经济社会如何在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下,实现经济资源的配置。其中,从经济资源配置效果的角度讲,完全竞争市场最优,垄断市场最差,而垄断竞争市场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市场比较接近垄断市场。至此,微观经济学便完成了对图29中上半部分所涉及的关于产品市场的内容的研究。为了更完整地研究价格机制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市场论又将考察的范围从产品市场扩展至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的需求方面的理论,从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出发,推导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生产要素的供给方面的理论,从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出发,推导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据此,进一步说明生产要素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其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这样,微观经济学便完成了对图29中下半部分所涉及的关于生产要素市场的内容的研究。在以上讨论了单个商品市场和单个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及其作用之后,一般均衡理论讨论了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的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问题,其结论是:在完全竞争经济中,存在着一组价格(P1,P2,Pn),使得经济中所有的n个市场同时实现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这样,微观经济学便完成了对其核心思想即“看不见的手”原理的证明。在上面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微观经济学又进入了规范研究部分,即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的一个主要命题是: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也就是说,在帕累托最优的经济效率的意义上,进一步肯定了完全竞争市场经济的配置资源的作用。在讨论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后,微观经济学又讨论了市场失灵的问题。市场失灵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垄断、外部经济、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导致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经济学家又探讨和提出了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2)关于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主要是论证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能够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通常用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的、以后又被称为“看不见的手”原理的那一段话,来表述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其原文为:“每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绝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他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一) 选择题1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效用的大小( )。A取决于它的使用价值 B取决于它的价格C不可比较 D可以比较2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 )。A消费者偏好 B消费者收入C所购商品的价格 D商品效用水平的大小3无差异曲线为斜率不变的直线时,表示相结合的两种商品是( )。A可以替代的 B完全替代的C互补的 D互补相关的4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A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B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不同C效用水平不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相同D效用水平相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相同5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 )。A消费者的收入 B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C消费者的偏好 D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和商品价格6总效用达到最大时,( )。A边际效用为零 B边际效用最大C边际效用为负 D边际效用为正7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被称为( )。A边际替代率 B边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